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携手世界智慧,共绘“真如之心·上海西站”未来蓝图

时间:2025年10月29日 10:28

(来源:上观新闻)

日前,作为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SUSAS)普陀分展区的重要篇章,“真如之心·上海西站”圆桌论坛在上海国际数字广告园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外规划设计领域的七位顶尖专家,共同解码“真如之心-上海西站及周边区域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的丰硕成果,以全球视野和前沿理念,用一场思想盛宴为真如副中心的未来形态塑造与普陀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从“烟火气”到“数智潮”:真如的时代嬗变与历史机遇

提及真如,铜川路水产市场的喧嚣与“烟火气”是其最鲜明的城市记忆。这片曾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水产集散地,日夜不息的车流与人潮,见证了上海蓬勃的市井活力。然而,随着城市功能的升级与发展格局的演进,这片承载着市民味蕾记忆的土地,也面临着转型的必然。如今,这块真如核心区域的“最后一块拼图”,被赋予了“真如之心”的时代重任。它的未来,不再是简单的功能置换,而是旨在打造一个集交通枢纽、商务办公、文化休闲、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既延续历史文脉的“烟火气”,又注入引领未来的“数智潮”?如何将上海西站的“流量”转化为区域发展的“能量”?这不仅是普陀区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上海在存量更新时代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缩影。

“桃花环”与“年轻力”:国际智慧勾勒未来图景

论坛的主旨报告环节呈现出兼具想象力与操作性的多元视角。“我们设想了一条‘桃源环路’。”福斯特上海合伙人周砚田的“真如桃花环”设计构想,充满了东方意蕴与未来感的交融。他提出,通过一条立体的、生态的“桃花环”慢行系统,将上海西站、千年古刹真如寺、未来的“真如之心”等关键节点进行无缝串联。这不仅是一条交通连廊,更是一条文化与生态的脉络,旨在塑造一个具有高度辨识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新地标,让市民在繁华都市中亦能寻得“桃源意境”。

面对城市副中心如何吸引并留住最具创造力的群体,AECOM执行董事兼中国区城市运营TOD负责人陈国欣给出了“新真如·年轻力荟客厅”的答案。他从“强心、提质、塑魂”三大策略出发,系统论述了“真如路径”的核心:即通过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复合型的产业业态和强韧性的社区服务,将“真如之心”打造为新兴产业与青年人才的集聚地。这不仅是物理的“会客厅”,更是激发创新、碰撞思想的“活力场”。

日本设计中国区总经理兼董事葛海瑛则以“无限未来价值的亲自然科创都心”为题,展现了高密度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完美平衡。她强调,真如的未来应是科技创新与自然生态的共生体,通过精细化的城市设计,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与人居体验的最优化。

“烟火淬真如·无界链古今”,盛裕集团规划设计总监曾翔的主题,精准捕捉了真如转型的灵魂。他提出,要将真如打造为上海“数潮经济”的启元地,关键在于以“烟火气”这一文化基底,去“淬炼”数字经济的未来形态,实现历史传承与未来创新的无界链接。

他山之石与本土实践:为蓝图落地寻径问道

国际与本土经验的交融也是本次论坛的一大看点。“德国经验表明,城市更新必须平衡政府引导与市场活力”。PPAS合伙人兼中国区负责人张宁分享的德国多特蒙德凤凰湖新区城市更新案例,引发了与会者的深思。多特蒙德从“工业锈带”成功转型为“生态创新湖区”的实践,其在产业置换、生态修复和社区重构上的系统性策略,为真如这片同样经历过功能腾退的土地,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国际镜鉴。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规划所副所长戚毅君,以本届SUSAS主展区复兴岛为例,分享了存量空间活化的“上海经验”。复兴岛在工业遗存保护、防汛墙生态化消隐、复合型活动场所营造等方面的精妙设计,为真如副中心如何在建设中注入艺术与人文关怀,提供了“即插即用”的创新思路。

凝聚共识:从“国际方案”走向“就地实施”

在论坛尾声的沙龙交流中,专家们围绕“真如之心”后续落地的关键议题展开了坦诚而深入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真如之心”的建设,必须超越单一的建筑或景观思维,转向“运营前置”的系统性思维。必须坚持“人民城市”理念,将高标准的国际视野与精细化的在地实践紧密结合,确保蓝图不仅“绘得美”,更能“建得好、用得好”。

普陀区相关主管部门表示,将以此次国际征集与学术实践为依托,强化跨学科协作与公众参与机制,力促设计成果转为可实施的城市项目,推动真如副中心成为普陀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原标题:《携手世界智慧,共绘“真如之心·上海西站”未来蓝图》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吴锴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