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1.15万亿元!破解融资难题→

时间:2025年10月28日 11:35

转自:天津发布

记者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天津监管局获悉,截至目前,我市银行机构对公信用贷款(含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已突破1.15万亿元大关。这一数字的背后,是政府、金融机构与经营主体协同共进的成果,是科技赋能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的结晶,更是天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生动实践。

“大数据+铁脚板”:田间地头的“及时雨”

金秋时节,被誉为“中国红瑶之乡”的宁河区岳龙镇迎来红瑶甘薯大丰收。

站在300亩承包地前,种植户徐海波感慨万千:“以前想扩大规模,但没抵押物,贷款又慢,只能干着急。”像他这样的种植户,由于亩均资金投入大,常常面临资金难题。

下乡调研的银行工作人员让种植户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中国银行宁河支行行长高鹏介绍,他们创新推出“线上贷款+特色农产品保险”的授信组合模式,种植户通过手机银行即可完成申请,同时自愿投保享受国家补贴的特色农产品保险。

“这款‘益农快贷’产品可为种植户提供最高50万元、3年期的信用贷款,最快3天放款,精准破解了‘用款急、缺押品’的难题。”高鹏说。

“益农快贷”的核心在于数据增信。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系统自动抓取农户的保险、耕地补贴等数据,构建风控模型,对农民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银行还成立专项服务小组,对种植户种植规模、财务状况、还款能力、信用口碑等进行持续调查,精准对接摸清他们的需求和痛点。“大数据+铁脚板”让难题迎刃而解。此外,中行还积极联动区、镇两级部门及产业链相关企业,构建红瑶甘薯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助力产业补链延链。

“今年我们家比去年多种了100亩,这在往年难以想象。”种植户安东合的笑容里满是喜悦。

目前,中行已为岳龙镇15个村授信,投放金额超2300万元。岳龙红瑶甘薯种植面积已拓展至1.8万亩,产值突破1.9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薯”。

“园区信用”赋能:孵化器里的“金融奇迹”

“以前根本不敢想!从申请到批复,只用了4天。”10月16日,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津药联合院)入驻企业——钰臻元(天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在获得280万元“入园贷”后激动不已。在公司因缺少传统信贷“硬指标”而融资无门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津药联合院的平台信用,成为关键的“调节器”。

“我们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用平台信用化解‘不敢贷’与‘贷不到’的矛盾。”津药联合院党委书记刘道刚表示。

建设银行天津河北支行此次大胆创新,突破了传统信贷评审模式。“‘入园贷’的最大亮点是挖掘‘园区信用’。”该行客户经营团队表示,“我们以园区背景和企业的生产订单为依据核定贷款,这既是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信任,更是对研究院这个国家级平台筛选和培育能力的信任。”

此举让“看不见的信用”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刘道刚说:“这意味着我们不仅是空间提供商,更是值得托付的信用合伙人。”

科技破壁与“投贷联动”: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在上海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的车间里,来自天津联汇智造的“MOVER”机器人自如穿梭。企业创始人苏岩介绍,保持技术领先需要持续投入资金。在资金紧张时,天津金城银行的“金企贷”送来了“及时雨”。“我们在手机上申请,不到10分钟就获得百万元授信,随借随还,让研发没有后顾之忧。”

这背后是科技赋能的强大支撑。天津金城银行接入多省税务数据及多源信息,构建大数据风控模型,实现了最高500万元贷款的“秒申秒批”。

针对更具潜力的科创企业,天津金融业则推出了“投贷联动”模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津华建天恒传动公司正处于B轮融资阶段,邮储银行天津分行在了解其需求后,推荐了“投贷联动”专属产品。

“该产品能有效联动投资机构,根据其评级动态提升企业授信额度,充分满足研发和设备升级需求。”邮储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2000万元金融“活水”已注入该企业。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天津监管局介绍,为破解初创企业融资堵点,该局强化“投贷联动”支持,鼓励银行联合本地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仅今年一季度,在津银行通过此模式累计发放贷款4.64亿元,惠及38家科技创新企业。

从阡陌纵横的田野,到活力迸发的科创园区,1.15万亿元信用贷款的“活水”正精准滴灌至天津经济的毛细血管。一笔笔数字背后,是政府、金融机构与万千经营主体携手,用创新、信用与科技共同书写的高质量发展篇章。

来源:天津日报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