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杜肖锦
进入10月,为优化资产结构、降低风险指标,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速度加快。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0月以来,已有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广州农商银行、南京银行等发布相关转让公告,其中,信用卡透支、个人消费贷及经营贷逾期等个人不良贷款业务频现转让。
促进良性循环
10月23日,广东华兴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等机构共计发布14条个人不良贷款业务转让公告,主要为信用卡透支、消费贷逾期等。
10月27日,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发布2025年第3期、第4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转让项目招商公告。公告显示,第3期项目涉及279户借款人,未偿本息6408.43万元;第4期项目涉及175户借款人,未偿本息6645.92万元。两期项目加权平均逾期天数均为270天左右。
“金融机构开展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有助于减少资本无效占用,减轻发展的历史包袱,更好化解金融风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进而促进金融资产良性循环和自身稳健发展。”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
积极优化结构
从出让方来看,自2023年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机构范围扩大以来,各类型银行纷纷加大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力度,试点业务覆盖面与交易规模持续扩容。
从受让方来看,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转让过程中,地方资管公司的身影频现。
例如,10月23日,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发布公告称,2025年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转让项目已转让给昆朋资管公司;广发银行东莞分行2024年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转让项目已转让给辽宁富安金融资管公司。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10月27日在银登中心发布的两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项目结果公告显示,两期项目的受让方均为黑龙江国瑞金融资管公司。
10月以来,平安银行连发四批信用卡债权转让公告称,将对应清单所列债务人享有的全部债权依法转让给昆朋资管公司、天津滨海正信资管公司。公告显示,自转让生效之日起,相关债务人需向债权资产买受方履行还款义务,平安银行按规定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债权转让信息。
地方资管公司对不良资产处置状况比较熟悉,能充分利用或调动各方资源加速处置进度,不良资产变现效率较高。“地方资管公司能够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债务重组、债转股等方式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遏制不良处置中的不规范甚至违法行为。”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表示。
加快不良资产转让
一般来说,四季度是不良资产转让的“窗口期”。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这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驱动:一是监管考核压力,年末需完成不良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转让可快速压降不良余额;二是资本充足率管理,转让高风险资产可释放经济资本占用,提升资本充足率;三是优化财务报表,年末集中处置可减少次年拨备计提压力,平滑利润。
事实上,加强不良资产管理,从源头上进行质量管控是关键手段之一。
在上市银行2025年中报业绩发布会上,多家商业银行管理层提及零售贷款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表示,经过两年前就开始的主动调整,零售贷款不良出现明显拐点,高风险资产压降成效显著。过去依赖高收益高风险业务的模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难以为继,目前新增贷款质量良好,不良生成额连续多个季度下降。零售业务已度过最艰难时期。
平安银行行长助理王军表示,平安银行存量高风险资产清理进入尾声,零售资产风险高点已过,新发放资产质量趋好,零售信贷业务基本企稳。
邮储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姚红表示,近年来,零售信贷风险是邮储银行资产质量波动的主要承压点。该行通过深入推进零售信贷集约化作业、强化集中催收队伍建设、做好临时困难客户纾困等举措,加强了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