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太行日报
□本报记者 崔晶
晨曦微露时,花园水系公园的健身步道上,跑步爱好者的脚步声与鸟鸣交织;争分夺秒中,校园内、体育场馆里奔跑的运动员,绽放着勇夺第一的拼搏活力;晋城首届全国职业围棋公开赛、首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华北区)、“丹河新城”林丹杯羽毛球公开赛等各类体育赛事的竞相举办,让“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深入人心……
一项项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一个个充满活力的运动瞬间,一场场国内省内赛事的激情上演,定格了我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精彩画面,成为全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的重要见证。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全面进步,让体育成为普惠民生的幸福纽带、激活发展的强劲引擎,共同勾勒出运动点燃城市活力、体育绘就幸福生活的生动图景。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周末的上午,和煦的阳光洒在城区南街街道办事处泰昌社区阳电小区的健身广场上,年过七旬的陈大爷稳稳地站在健身器械上,舒展着筋骨。“以前这胳膊腿儿老是僵硬,自从这儿装了新器材,我天天来‘报到’,感觉比十年前还有劲。”旁边,几位阿姨在扭腰器上一边运动,一边唠着家常,健身广场成了他们不可或缺的社交驿站。
泰昌社区党委书记宋少波告诉记者,阳电小区属于老旧小区,健身设施一直不完善。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在去年的小区改造中,他们专门在小区东侧新增了600平方米的五人制足球场地,并安装了20套健身器材,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
体育场地设施是广大群众开展运动健身活动的重要阵地,体育场馆、健身广场等综合性场所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市民参与健身的体验与热情。近年来,我市坚持从赛事活动、场地设施、健身指导三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群众“去哪儿健身”和“怎么健身”的难题,体育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城乡百姓。
体育设施建设稳步升级。在主城区和5个县建成6个省级社区全民健身中心,配备160万元体育设施;为全市61个公园(社区)配备244张乒乓球台,让“国球进社区、进公园”;全市10个享受国家低免资金的公共体育场馆持续免费对外开放,全年接待群众健身超100万人(次),为群众健身提供更多选择。截至2024年底,我市体育场地面积635.4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9平方米,提前完成全省“十四五”末指标要求。
全民健身成果不断扩大。主题活动贯穿全年,围绕元旦、春节、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14场节庆主题活动,全年举办63场社区运动会和三大球赛事活动,吸引老中青群体逾3万人(次)参加;全省群众文化活动14个体育项目(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毽球、围棋、象棋、太极拳等)比赛、职工足球赛、自行车比赛、体育锻炼达标测验赛等各项活动持续举办,市县两级本年度举办各类群众体育活动超200项,参与群众超15万人(次),“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成为常态。
科学健身指导持续优化。把体育健身指导送到群众身边,市体育局下沉各县(市、区)举办3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共培训274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开展“奋进新征程 运动促健康”体育健康进机关、进乡村、进校园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累计为超2万人(次)提供健身气功八段锦、武术、太极拳免费教学服务,帮助群众科学健身;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4272人(次)进行免费监测,开具科学化、个性化运动“处方”,切实以“小切口”守护百姓“大健康”。
竞技体育亮点纷呈
在九月份刚结束的2025年全国游泳锦标赛女子100米蛙泳决赛中,本土运动员杨畅劈波斩浪,以1分07秒19的优异成绩夺得冠军,创造了我市游泳项目新历史;晋城姑娘葛振玉,在巴西世界青年高台跳水锦标赛上夺得女子15米金牌,实现中国在该项目上的首金突破;市体校举重运动员周海旭在多项世界大赛、全国大赛中名列前茅,已入选国家队集训,并获得2025年全运会参赛资格……
赛场上,体育健儿奋勇争先的身影不断涌现;领奖台旁,一枚枚奖牌凝聚汗水、熠熠生辉。这些荣誉的背后,是运动员们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更离不开我市对体育事业始终如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
近年来,我市坚持完善竞技体育顶层设计、健全赛事体系、培养挖掘后备人才,体育健儿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出台由市体育局、人社局和财政局联合下发的《晋城市参加重大竞技体育比赛奖励办法》,为运动员及其团队提供稳定长期的激励机制,有力涵养了全市竞技体育发展的源头活水;举办市第六届全民健身展示大会,创新设置健身气功·八段锦和趣味运动,共37支代表队1000余人参加了3个大项6个小项的比赛,带动更多群众参与体育,热爱体育;承办省青少年篮球、排球锦标赛,省青少年俱乐部篮球冠军赛、跆拳道比赛,“体育明星三晋行晋城站”暨省青少年俱乐部游泳比赛五项省级赛事,锻炼了我市办赛队伍;举办市级“奔跑吧·少年”青少年羽毛球、武术、足球、轮滑、游泳、毽球等14项体育比赛,举办第三十三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参赛人数达4.6万人(次),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培养了顽强拼搏意志和团结协作意识;授予151名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203人获得武术、击剑、体育舞蹈、足球、游泳5个项目二级裁判员培训证书,111名教练员等相关人员参加山西省第八期青训培训班,为青少年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体育产业活力迸发
“跑完马拉松,再去周边景区逛一逛,这趟行程太值了!”在今年四月份举办的泽州丹河新城半程马拉松赛事中,来自河南的跑友小王特意提前两天抵达,不仅完成了比赛,还游览了玉皇庙、皇城相府等景区。据统计,此次赛事吸引了5000余名选手参赛,为我市的酒店、旅游、餐饮都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场赛事带火一座城”,正是我市推动“体育+”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扩大体育消费,着力推动体育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切实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和各级单项体育协会沟通,积极引进和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2024年共举办六项国家级赛事、五项省级赛事,“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近20场,极大地带动了消费增长;创新绘制《晋城市体育产业导览图》,收录全市27处体育产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呈现我市体育产业基本情况,为推动形成体育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提供信息支撑;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围绕冰雪文化、冰雪赛事、冰雪旅游、冰雪消费等主题,陵川县七彩太行云上滑雪场承办了山西省首届冰雪嘉年华暨冰雪消费季(晋城站)、中国陵川·奥地利冰雪文化嘉年华活动,泽州县百花谷滑雪场建成开门迎客,高平卧龙湾滑雪场扩建提升,据统计,2024——2025雪季,全市冰雪经济成果喜人,4家雪场累计接待游客约7.92万人(次),营业收入约745万元;出台我市体育行业首个规范性预案——《晋城市大型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应急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多措并举提升体彩效益和质量,全年体彩销量实现4.85亿元,同比增长8.25%。
从社区广场的欢声笑语到国际赛场的荣耀时刻,从健身设施的“遍地开花”到体育产业的“蓬勃生长”,体育正以独特的魅力,让晋城这座年轻的城市更有活力、更有温度。
扬帆破浪风正劲,踔厉奋发再起航。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编制之年,更是体育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年。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范春俊表示,我市将紧紧围绕打造“体育强市”这一目标,重点实施党建引领、健康福祉、竞技实力、体育经济四大提升工程,构建更加健全的体育工作体系,以体育之名擦亮晋城新名片,为加快建设更具活力、更有魅力的现代化城市书写浓墨重彩的体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