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赵 晨
五年,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却留下发展史上的深深印记。“十四五”期间,秀洲的发展令人欣喜,鼓舞人心。
从产业园区的机器轰鸣到城市街巷的烟火气,从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到乡村田野的丰收图景,这片土地上,活跃的创造从未停歇,日新月异的进步每天都在发生。这五年,秀洲用实力的跃升、热度的攀升、气质的焕新,让每一位秀洲人满怀自豪,也让每一位到访的异乡人倍感惊喜。
实力跃升——
产业兴则百姓富,集群壮则县域强。
这五年,产业转型让秀洲的“经济筋骨”更加强健。
制造业摘下全省最高荣誉“天工鼎”,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0%,智能光伏产业集群跻身全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区,隆基绿能还成为全球光伏行业首个“灯塔工厂”;
服务业同样势头迅猛,喜马拉雅创新业务总部、硅基智能等项目纷纷落地,嘉兴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国家建设名单;
农业也实现提档升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稻米、青鱼、莲藕三条全产业链不断壮大,新塍镇、油车港镇更是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画卷在秀洲徐徐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秀洲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501.38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722.15亿元,年均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3年位列全市第一(2022—2024年),发展势头强劲。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20年的66.68%提升到2024年的70.8%,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42:1,位居全省第三,产城高度融合、城乡高度融合的现代化主城区建设加快推进。
热度攀升——
创新的秀洲,每一分钟都在发生改变。
这五年,科技创新为秀洲注入强劲发展动能。全社会R&D经费支出年均增幅20.2%,占GDP比重稳步提升。
秀洲国家高新区更名为嘉兴国家高新区后,引育了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其中北理工长三院省创新深化试点综合评价优秀。新增北理工、新嘉爱斯等5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成效显著,2021年到2024年新认定高企数306家,2024年有10家高企入围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数量并列全市第一。
同时,人才队伍加速集聚,新引育省级以上领军人才54名,其中国家级人才18名、省顶尖人才3名,新增全职青年硕博2281名、青年大学生39382名,为秀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能级跨越——
城市能级,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力。
这五年,开放格局的扩大让秀洲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运河湾新城纳入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全区新增城镇建设空间3.34万亩,位列市本级第一。嘉兴国家高新区、临空经济区、运河湾新城等三大城市发展主平台确立,城市“西进”步伐加快,与新塍镇深度融合,城市发展脉络愈发畅通。
交通枢纽建设成果显著,水陆空铁立体网络加速成型:杭申线、湖嘉申二期等千吨级航道升级,G524国道一期贯通、乍嘉苏高速改扩建开工,沪杭高铁保通、通苏嘉甬铁路推进;印发嘉兴机场多式联运发展规划,并斩获三项重磅荣誉——嘉兴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建设名单、圆通航空物流枢纽纳入交通强国邮政试点、秀洲区获评全省唯一市级浙江省航空产业(低空经济)现代化交通产业集群试点。
【编者按】时光镌刻奋斗足迹,岁月见证发展变迁。“十四五”期间,秀洲以敢闯敢试的魄力、真抓实干的担当,在产业升级、交通建设、科技创新、城乡融合等领域持续突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答卷。
从工业家底的日益殷实,到航空物流枢纽的蓄势腾飞;从科技创新的活力迸发,到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升级,每一组数据、每一声点赞,都凝聚着秀洲人的智慧与汗水,彰显着这座城市的蓬勃生机。
即日起,秀洲融媒合作中心推出“奋进的秀洲 我们的‘十四五’” 系列报道,一起感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外资外贸方面,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2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4.69亿元,“毛衫派”平台成为全国首个毛衫产业集聚跨境电商B2B交易平台,秀洲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气质焕新——
民生提质是一座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这五年,共同富裕的推进让秀洲人的生活更有幸福感。
教育领域,成功认定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城乡学校校际差异系数等指标省市领先;
健康方面,健康浙江考核“六连优”,基层就诊率78.87%,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城乡风貌焕然一新,油车港——王江泾“秀水新区”县域风貌样板成功创成“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实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全覆盖,银杏天鹅湖景区成为全区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城乡融合上,“新塍镇等2镇(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入选全国首批15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建设城乡融合现代社区打造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平台”获评省级共同富裕最佳实践,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底色提亮——
生态,是城市发展的底色。这抹“底色”,是青山绿水的清新,是蓝天白云的澄澈,是万物共生的和谐。
这五年,生态建设的成效让秀洲的环境更加宜居。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首夺“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县(市、区),市控及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保持100%,三次荣获“大禹鼎”银鼎。创新“五声共治”噪声治理新模式,推出“碳管家”企业活性炭管理平台、“无废光伏”行动方案等举措,建成全市第一个低碳水站,获得全省首张加工类食品“碳惠标志”认证。
同时,与吴江、嘉善等地加强水域联防联治,建成江浙首个跨省界村级幸福河湖项目,让秀洲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效能提升——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这五年,改革治理的提质增效让秀洲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招商体制机制创新,构建“1+7+3+6”招商工作体系,吸引更多项目落地;“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营商指数“协同高效监管执法率”列全省第一。
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成功创建全市唯一省级示范政务服务中心,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连续五年获评省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工作优秀县(市、区)。社会治理水平也显著提升,捧回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连续20年交出平安建设高分答卷,2024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2020年大幅下降,为居民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重要节点,回望秀洲这五年,是砥砺奋进、硕果累累的五年,是日新月异、蝶变升级的五年。未来,秀洲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