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纳米技术赋能产业创新,洞见未来制造新图景

时间:2025年10月24日 14:42

转自:新华财经

10月2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下称“纳博会”)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幕。除大咖云集的主报告与前沿论坛外,25000平方米展区人头攒动,成为体验纳米技术重塑未来的核心场域。八大特色展团与MEMS制造、具身感知、先进电子材料、材料制备四大全新专区,共同构筑起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纳米万花筒”。

聚焦“终极制造”,原子级技术从实验室迈向产业舞台

原子级制造是以能量作用于原子或原子级基元,制造全新材料、器件与系统的先进技术,被誉为制造技术“终极形态”。在本届纳博会上,该前沿课题成为众多专家热议焦点。

位于展区核心位置的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展台,打出了“为原子级制造提供极限环境保障”“革新从原子开始,产业向未来进发”等标语。该所的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是原子级制造的关键支撑平台。

“真空互联技术是原子级制造的必备条件。”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研究员张珽说,实验站能提供“地球上最洁净的环境”,有效隔绝水、氧等对原子尺度材料的干扰,助力材料与芯片实现超高算力、超高检测精度、超低功耗等突破。目前,该装置已吸引近300家用户在此开展研发,成为衔接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重要桥梁。

MEMS制造,藏在设备里的“感知心脏”

走进MEMS制造专区,仿佛踏入智能设备的“心脏地带”。苏州新维度、玉之泉精密、晶瑞电子等企业带来的基因测序芯片、AR眼动追踪模组、纳米压印光栅等产品,正是智能手机防窥、生物医疗检测、穿戴设备交互的“幕后功臣”。

“我们带来了基于纳米压印技术的基因测序芯片、拼接光栅、WGP金属线栅等多款产品,展现了在纳米制造领域的领先实力。”苏州新维度技术人员说。

在现场,观众可直观感受微小结构的奇妙,体验“小器件、大作为”的科技魅力。作为纳米器件制造链的上游阶段,其相关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微纳光学、柔性电子等领域。

纳米技术赋能具身感知,推动机器人走进现实

“小纳米”能写“大文章”,关键在于其对未来产业的强大支撑力。苏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瞿卫新说:“纳米技术作为一种关键的赋能技术,未来有望从多个方面提升具身机器人的性能。例如,通过纳米材料制造更灵敏的微型传感器、实现微观精密操控、打造更轻更强的结构部件。”

“机器人的‘大脑’依赖底层芯片制程等纳米级工艺的发展;‘小脑’中的平衡与力控系统,未来也可集成纳米传感器获取更精准的环境数据。”在机器人联合展区,瞿卫新指着一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解释,“纳米技术正是推动机器人实现‘手脑协同’的潜在动力。”

现场,国讯芯微带来的Galaxy系列NSPIC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多种算法,可满足人形大模型机器人实时感知、决策与控制的需求。据介绍,人形机器人未来还将在文旅引导、工业分拣、特种作业等多个场景中落地应用。

打破常规,纳米技术点亮消费领域创新应用

如何让平平无奇的卡牌视觉上“立”起来?怎样让二维“吧唧”呈现发丝飘逸、丝带飞扬的三维质感?苏大维格(维权)的光致精印技术,让这些都成为现实。

“这是一种双层结构的微透镜成像技术,结合当下大热的‘谷子经济’,可应用于卡牌、盲盒、‘吧唧’等领域。”苏大维格现场工作人员说,该技术融合光刻与纳米压印工艺,能在触感完全平整的前提下,实现强烈视觉立体感,还可在极小面积上灵活呈现品牌标志的动态效果与视觉防伪功能。

从赋能设备智能的MEMS芯片,到实现自然交互的具身感知,纳博会每个展台都是微缩的未来世界。本届纳博会以“展、会、赛、奖、发布”五位一体模式,搭建起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平台。

“我们不仅要搭建交流平台,更要推动应用成果和技术成果互相融合、转化、对接。”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梅说,未来,纳博会将进一步升级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易的大平台,让纳米科技从实验室更快走向生产线、走进生活。(张笑笑 毛昕桐)

编辑:赵鼎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