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秘鲁当前正处于发展关键期。一方面经济持续增长,但另一方面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特别是政府在安全治理方面的能力有限,导致民众安全感较低。如何确保发展与安全齐头并进,仍是秘鲁政府执政的焦点和难点。
近日,秘鲁国会突然以“道德无能”为由罢免博鲁阿尔特总统职务,国会主席何塞·耶里接任总统,成为秘鲁5年内第四位总统、10年来第八位总统。
总统成为治安恶化“替罪羊”
博鲁阿尔特原是2022年当选总统卡斯蒂略的副总统,卡斯蒂略在竞选时为弱化激进执政理念和“强人”政治形象,选择出身底层行政官员且没有从政经历的政治素人博鲁阿尔特作为竞选搭档。2022年12月卡斯蒂略被弹劾下台后,博鲁阿尔特接任总统。
秘鲁舆论普遍认为,博鲁阿尔特没有自己的政党班底,因此得以在国会几大政党意见相左、实力相近且均希望能顺利过渡到2026年大选的背景下,成为各方均能接受的“过渡性总统”。但这种复杂的政治安排,也导致博鲁阿尔特的权力受国会牵制,内阁成员也多是技术性官僚,缺乏政治权威,执政之初就成为“跛脚总统”。
然而,近年来秘鲁国内形势发生一系列变化。尽管经济好转,但底层生活依然艰难。而移民政策的放松,贩毒组织势力做大,导致社会治安急剧恶化。边远地区特别是矿区出现大规模有组织犯罪,利马等大城市频繁发生绑架勒索。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秘鲁全国敲诈勒索案件增长了五倍,作案对象从针对富豪、中产阶层扩大到公交司机等普通劳动人群。秘鲁民众最为关心的领域,已经从几年前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注,转为对社会治安的忧虑。
面对民众普遍和逐步升级的不满,博鲁阿尔特政府也力图坚决打击犯罪。2025年3月,秘鲁政府宣布首都及邻近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动用军队进行社会治安管控,但形势并没有明显改善。
10月8日,秘鲁知名乐队“海水乐队”在首都一个社区剧场演出时遭匪徒武装袭击,众目睽睽之下四名乐手被打伤。此事件点燃了民众积蓄已久的不满和愤怒,报纸和网络媒体充满了对政府、国会、司法机构打击犯罪不力的指责和愤慨,并逐渐演变成一场对执政能力和司法体系的普遍质疑。
当地媒体认为,为平息民众怒气,防止民众不满进一步扩大到所有政治人物和政治体制,主要政党形成共识,“必须有人要对此负责”。10月9日晚,国会召开特别全体会议,快速启动对总统的弹劾程序。10日凌晨,国会以123票赞成、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弹劾决议,解除博鲁阿尔特总统职务。政局变化如此突然,显示国会主要政党已形成默契。
政局长期不稳
秘鲁一方面采取总统制,通过全民投票选出总统执掌行政权力,另一方面国会采取一院制,仅130席,很容易被几个主要政党达成“内部交易”而控制。而且,秘鲁国会权力极大,包括同意总理和内阁人选、弹劾总统、举行政府信任投票等。国会为争夺预算、地方项目,经常与政府进行权力争夺,常常采取对内阁发起不信任案、弹劾总统等方式施压和牵制政府。
此外,秘鲁政党林立,议员“忠诚度”低,动辄退党换党;而且几个主要政党之间实力差别不大,竞争激烈,长期以来很难出现一个压倒性的执政党,国会主席在政党恶斗中往往来自小党或无党派。“府院之争”叠加国会内政治斗争,导致秘鲁政局长期动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十多年来,秘鲁总统几乎难得善终。“强人总统”藤森(1990-2000年执政)下台后被判刑入狱。“印第安人总统”托莱多(2001-2006年执政)下台后因涉腐被追捕,2023年被引渡回国受审。“学者总统”阿兰·加西亚(1985-1990年、2006-2011年执政)下台后因涉腐被逮捕,为表抗议,饮弹自尽。“秘鲁第一位左翼总统”乌马拉(2011-2016年执政)下台后因涉腐被判刑。“经济学家总统”库琴斯基(2016-2018年执政)因与国会矛盾被迫于2018年提前辞职下台,目前也遭涉腐调查。
发展与安全并进仍是执政难点
国会主席耶里接任临时总统后,表示下阶段新政府两大中心任务是打击犯罪和准备2026年4月的总统大选。耶里出身中间派政党“我们是秘鲁”党,今年7月刚刚当选国会主席,属于国会内弱势力量,但也是各政党在现阶段都能接受的选择。
秘鲁当前正处于发展关键期。2024年该国GDP增长3.3%,是拉美经济增速最快国家之一。2025年该国发展势头持续向好,预计增速3.4%,矿业、农业、基建带动外资大幅增加,特别是以钱凯港为代表的大型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国际投资者纷纷看好秘鲁发展前景。但另一方面,秘鲁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特别是政府在安全治理方面的能力有限,导致民众安全感较低。如何确保发展与安全齐头并进,仍是秘鲁政府执政的焦点和难点。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