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张 萌 通讯员 陈一薇
当百日攻坚的战鼓擂响,嘉兴国家高新区以“拼招商、拼建设、拼服务、促落地、促投产、促达效”为行动纲领,全面打响重点工作冲刺战。截至目前,六项百日攻坚任务均超额完成,并已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捷报频传
招商引资“火力全开”
5月20日,12个服务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近30亿元;6月5日,云恒绿能多元新材料项目落地;8月27日,龙纪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熠铎科技玻璃载板生产研发基地项目落地;8月29日,瑞能控股存储项目落地……
今年初以来,秀洲区招商引资捷报频传,一个个优质项目落地,不仅为全市重大项目“优结构、促招引、增后劲”百日攻坚行动注入强劲动力,更标志着高新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征程上又迈出关键步伐。
深耕汽车零部件行业近30年的龙纪股份,此次投资10亿元建设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重点布局门槛加强梁、防撞梁等生产线及汽车轻量化研发中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2亿元,将进一步完善高新区已有的6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构成的产业生态,推动区域汽车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转型。而打破进口垄断的熠铎科技,以10亿元投资建设国内唯一的键合玻璃载板生产研发基地,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将助力高新区在高端制造领域抢占技术制高点。
与此同时,瑞能控股存储项目的落户为空港电子信息产业园画上完美招商句号。这家汇聚全球顶尖存储企业技术高管的行业领军企业,计划投资1亿美元建设存储控制器模块研发、封装与检测基地。从首次考察到正式签约仅用22天的“高新速度”,不仅让企业感受到高效务实的服务作风,更成为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该项目的入驻将推动光电信息产业从“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跨越。
“光电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我们提前布局。”嘉兴国家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24年开始,高新区布局快速产能反应新项目,招引光电信息、新材料等项目20个。
“从单个项目突破到产业链集群升级,我们始终以‘项目为王’的理念筑牢发展根基。”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高新区将继续“筑巢引凤”,推动智能制造信息港建设提速,预计该项目2025年底结顶,已签约意向入驻项目3个,其中包括1个超亿美元项目。
靶向施策
项目建设铿锵有力
“目前,我们的厂房建设已经全部完工,正在进行水电工程。”走进蓝特光学精密光学器件创新产业基地项目,只见该项目整体雏形已经清晰显露,14.3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沿桃园路北侧依次铺开,银灰色的幕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现场施工人员正进行管线预埋,现场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这份建设热潮,源于项目推进的“高新速度”。该项目2月1日拍得土地,3月27日就举行开工仪式。“这个速度已经非常快了,高新区‘保姆式’服务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俞周忠说道,“前不久,在高新区的协调下,又解决了企业用水问题,预计明年一季度完工。”
作为成长于秀洲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蓝特光学20多年深耕精密光学器件制造,此次通过全资子公司蓝创光电投资10.18亿元布局扩产,目标是打造年产120万件精密光学器件的研发生产基地。
不仅是蓝特光学,跨国企业的持续加码,更印证了“高新速度”的吸引力。记者了解到,佛吉亚绿动智行制造基地项目生产厂房地下工程已经接近尾声,预计下个月将进行地面工程。“整个项目要求标准高,厂房要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我们从设计之初就融入绿色建造理念。”高新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佛吉亚集团在长三角的战略布局,总投资7.1亿元的佛吉亚绿动智行制造基地项目,自签约后快速推动,预计2026 年初即可投产。该项目用地92亩,聚焦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零部件研发生产,达产后年营业收入将超20亿元。
从2020年汽车座椅系统项目落地,到2022年舒适系统与新能源智能座舱项目接踵而至,再到如今绿动智行制造基地项目加速推进,佛吉亚与高新区的合作不断深化。“从前期对接、建设保障到投后赋能,高新区的‘店小二’服务贯穿始终。”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全链条保障体系,正是企业持续加码布局的核心原因。
高瓴新材料年产20万吨新能源复合材料制品建设项目的推进速度同样令人瞩目。作为高新区光伏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项目,其研发的复合型材光伏组件边框,凭借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势,已与光伏行业龙头建立稳定合作。而项目从开工到具备投产条件的高效推进,离不开高新区的全周期护航。
企业相关负责人汪晓花坦言,在厂房代建过程中,高新区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协调各方资源优化建设流程,甚至加班加点赶工期,最终确保厂房按时交付。目前企业已经顺利投产,预计今年产值达2亿元,该项目将进一步降低光伏组件综合成本,助力区域光伏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升级。
“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跟着项目干。”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严把质量关、安全关,紧盯蓝特光学设备进场、高瓴新材料产能释放等关键节点,以更高效的服务、更有力的保障,推动更多项目早投产、早达产,让“高新速度”成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