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让“万重青山”变“幸福靠山”

时间:2025年08月15日 07:40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编者按:

福建金融监管局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金融为笔、绿色为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书写绿色金融大文章,为福建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记者 鲍曼君

金溪河畔薄雾氤氲,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两山学堂的晨读声穿透林海。这座坐落在绿水青山间、占地1.17万平方米的生态教育综合体,正展开怀抱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

“金融的支持让常口村蓝图落地生根。”将乐县高唐镇党委宣传委员、常口联村党委书记张林顺告诉记者。

如今这里不仅成为“两山”理念的知识传播地,更是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者,带动了常口村及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现代农林业等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

破题:顶层设计架金桥,绿色金融活水来

2024年,福建金融监管局印发《福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绿色普惠金融发展体系。

在绿色金融改革前沿三明,三明金融监管分局全国首创“六有六办”绿色金融服务中心131个、绿色金融服务窗口256个、绿色金融事业部27个,绿色金融服务中心模式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案例;打造“双标杆、九特色”法人绿色银行体系。

“12项监测指标让抽象生态价值转化为可量化金融参数。”三明金融监管分局统计与风险监测科科长肖方康介绍。

在“金服云”平台,该分局推动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建成全省首个绿色金融服务专区和绿色认证服务平台,发布55款产品,引导45家企业注册,认证绿色企业(项目)173个;推动市生态环境局在该平台上线气候投融资专区,为78个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项目提供融资162.46亿元。

金融机构实践印证政策效能。

“我们将常口村列为绿色普惠样板工程。”农行将乐支行行长周原表示。除两山学堂外,该行授信2亿元支持金溪流域生态旅游带建设,将鹭鸣湾、梅花谷等景点串珠成链。

如今生态旅游带动常口村集体年增收超400万元,绿色产业就业人数增长35%,成为福建“绿色普惠融合”的生动注脚。

将乐县高唐镇党委宣传委员、常口联村党委书记张林顺(左二)向农行将乐支行工作人员介绍常口村发展情况。鲍曼君/摄将乐县高唐镇党委宣传委员、常口联村党委书记张林顺(左二)向农行将乐支行工作人员介绍常口村发展情况。鲍曼君/摄

攻坚:林权改革破坚冰,青山唤醒变银行

常口村阔叶林深处,铁皮石斛攀附树干吐翠,林下黄精舒展枝叶。

“立体种植每亩年收益超5000元,但年初土地整理让资金链几乎断裂。”福建盘古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志鹏拨开茂密枝叶。

转机来自三明金融监管分局联合市林业局出台的全国首个《林下空间经营权不动产登记制度》。该《制度》在全省率先为金融支持林下空间经营权抵押提供制度保障,创新推出林下空间经营权抵押贷款,创新激活沉睡资产。

“制度为‘树上金果、地下黄金’的立体经济扫清抵押障碍。”将乐农信联社主任林建新深有感触。

此后,将乐农信联社为盘古公司发放全省首笔林下空间经营权抵押贷款50万元。

早在2017年,盘古公司便入驻常口村,建立了林下生态资源仿野生中药材示范基地。

“我们用一本经营权证破解‘无抵押物’困局。”农行将乐城关支行负责人陈燕军介绍。

农行将乐县支行资金支持该企业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217位村民日增收150元,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如今300亩林药基地年产值达150万元,成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点。

“这片‘立体药园’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张林顺表示。

此后,林权改革向纵深推进。

农发行福建省分行粮棉油与产业处副处长颜文良告诉记者,该分行十七载探索已从“活立木贷款”进化至“储备林+碳汇”新模式。

2007年,农发行三明市分行向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发放5000万元贷款整合4万亩林地,在保护地方森林资源的同时,实现现代林业分类经营、高效发展。

颜文良告诉记者:近5年该分行向省内49个涉林项目投放172.25亿元,推动570万亩森林提质增效。

三明金融监管分局推动完善“福建沙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及管理服务平台”,依托平台林权中标数据开发“林易贷”线上产品;针对林权交易中标客户提供授信43笔、5297万元;创新林票2.0质押专属信贷产品“兴速贷”,助力首张林票2.0、面值42万元实现市场化交易,累计提供林票2.0质押授信1500余万元;从利率、期限等方面持续升级“福林贷”产品……

将乐农信联社普惠金融部总经理林瑞祥告诉记者,该联社为首批取得“福林票”的5个村授信470万元。截至2025年6月末,该农信联社累计授信“福林贷”1723户,授信金额30954万元;累计发放贷款2.37万户、32.82亿元,累计贴息2435户,涉及贷款7.27亿元。

赋能:碳账本撬动转型,青山沃土橙飘香

三明金融监管分局联合各部门出台《推进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工作指导意见》《三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三明金融支持“数碳融合”工作方案》等多份指导文件。其中,“数碳融合”金融服务模式入选全省第五批绿色金融改革可复制创新成果。

在三明金融监管分局引导下,当地农信系统首创“固碳积分”计量法,归集企业能耗数据建立碳账户。

走进将乐县清语农场,沉甸甸的脐橙压弯枝头。

“建行80万元‘裕农快贷’让种植规模扩大三成!”负责人蔡荔娟一边剪下金黄果实一边说。当“清语橙”品牌走红却遭遇扩建资金短缺时,建行三明将乐支行“张富清金融服务队”驻村3个月,通过“产业画像+批量授信”定制融资方案。

“企业降碳表现直接挂钩融资成本。”建行三明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叶继达告诉记者:该分行还深化环评联动,将企业碳减排量、能量消耗等指标与信贷条件挂钩,创新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减碳贷、碳汇交易等“碳金融”产品,支持国储林建设提升工程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如,以福建金森林业有限公司未售碳汇收益权为质押发放贷款,将“看不见的空气”转化为可融资资产。

政策红利渗透全产业链。福建金融监管局推广的“碳效益挂钩贷款”深入田间地头;三明金融监管分局推动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碳汇开发挂钩贷款200万元,以企业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及备案成功的减排量为质押,用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保林培育等水土保持工作。

共生:价值转化天地宽,青山淌金惠民生

福建金森林业有限公司90万亩林海中,农行三明分行的绿色金融示范牌矗立在碳汇林前。

“林权抵押破解了‘生长周期长’的融资魔咒!”周原介绍,通过创新授信模式,已为金森10万亩碳汇林提供2.1亿元综合授信。在常口村,1.13万亩集体林权改制后,村民以林木折价入股实施碳汇造林,形成“入股有分红、务工有收入、生态有补偿”的共富机制。

福建金融监管局推广的排污权、用能权等四类环境权益融资在三明全域覆盖,相关贷款余额达2.43亿元;农发行授信3亿元支持常口村“两山”实践基地建设,打造集研学、康养于一体的生态经济综合体;建行将乐支行运用林业碳票等工具,为国储林建设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

多重金融工具交织下,常口村从“卖木材”转向“卖风景”“卖碳汇”,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较2017年增长94%。

截至2025年6月末,福建(不含厦门)绿色信贷余额9994.88亿元,比年初增长12.29%,2022—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52%,绿色信贷占各项贷款的比重提升至14.64%。“金融要做‘两山’转化的催化剂。”福建金融监管局一级巡视员徐金玲表示。

站在常口村观景台远眺──山下3000亩脐橙园硕果盈枝,林中铁皮石斛产业带青翠欲滴,金溪河上生态游船往来如织。绿水青山真正成了永续发展的幸福靠山。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