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畅通“大动脉” 巧绘“春耕图”

时间:2025年02月26日 10:39

转自:中国水运网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新春伊始,全国各地掀起春耕备耕热潮。为确保粮食、化肥、农用机具等春耕物资高效、快捷运输,全国各地交通水运部门精准布局、贴心服务,畅通“大动脉”,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绘就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注入强劲动力。

高效——

精准施策“见实招”

近期,各涉水企业、船舶、水工项目等进入复工复产关键期,为确保春耕农资运输安全,各地交通水运部门打好“提前量”,不误农时“最后一公里”,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提供有力支撑——

2月21日,在青岛海事部门保障下,“运泽68”轮载运2600吨氯化钾肥料从青岛港大港港区顺利启航,驶往目的地天津港。这批肥料抵达天津后将迅速发往各地,为我国北方产粮区的春耕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作为我国北方化肥转运的重要枢纽,青岛港承担着“保春耕”的关键任务。近日,青岛海事部门提前部署,通过加强春季恶劣天气预警,做好靠泊作业风险预判,优先通过船舶进港审批,及时开展现场登轮检查等“保春耕”安全措施,全面部署化肥运输船舶安全疏运工作。同时,通过与港方及相关部门通力配合,提前掌握船舶装卸货计划并精准施策,提升监管服务质效,最大限度缩短船舶在港停泊及作业时间。

据统计,2025年以来,青岛海事部门已累计保障约27600吨化肥安全进出港口。

沿着海岸线往南看,在江苏张家港永恒码头,由越南始发载运约1.25万吨进口钾肥的“汇隆”轮于近日安全靠泊,在海事部门的全方位保障下,货舱内春耕农资迅速卸载、中转,全程高效有序,为春耕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化肥等春耕物资需求量大幅增加,张家港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港口,通过高效的水路运输将春耕农资快速分销至江苏及周边地区,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产品价格稳定。”张家港海事局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春耕物资水路运输的安全畅通,张家港海事局与码头、船方建立信息沟通专用渠道,对载运春耕物资的船舶实行优先通行政策。优化港口调度,确保春耕物资运输船舶优先靠泊,减少等待时间。同时,制定“一船一策”监管服务方案,确保春耕物资运输船舶优先接卸、作业高效安全。执法人员及时到现场登轮细致排查船舶航行安全隐患,确保船员适任、货物适装、船舶适航。

2025年以来,张家港海事局已保障近4万吨氯化钾安全进出张家港,为区域农业发展和经济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便捷——

优先进出“提速走”

“仓廪实,天下安。”交通水运部门“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为农资运输开辟绿色通道——

2月6日,装载着1520吨化肥的“利航379”轮安全到达长江重庆江津滩盘利华码头2号泊位。重庆江津海事处因地制宜,结合辖区特点及春运水上安全监管要求,加强水上安全监管,保障重点物资运输,确保春耕物资水上运输“零待时”。

记者了解到,重庆江津海事处在春节假期前就与生产企业、码头作业方、船舶运输等相关单位提前沟通,“点对点”了解春耕化肥运输中存在的困难、数量和需求等,掌握实际情况、制定保障方案。

“春节假期后随着复工复产工作的不断推进,辖区运输化肥的船舶数量不断增加,重庆江津海事处依托‘智慧海事’和‘船舶进出港报告’等平台,提前掌握船舶进出港相关信息,对载运化肥等物资船舶实行优先进港、优先靠泊、优先装卸作业,确保春耕物资运输‘零待时’‘零延时’。”重庆江津海事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据统计,今年以来,重庆江津海事处已累计保障1.88万吨化肥等春耕物资、10.72万吨粮食、5.89万吨煤炭及制品安全进出港,辖区水工项目复工复产工作顺利开展。

2月16日,在广东东莞,运载了5.5万吨进口钾肥的“兰芝”轮经过一周的海上航行,安全靠泊深赤湾4A号泊位,这船化肥可供百万亩耕地使用。

春耕化肥施用量占全年化肥施用量的40%以上,东莞深赤湾作为华南地区农业生产用肥主要进口通道,2024年复合肥占全国总进口量的50%以上,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进口化肥中转港口。

为确保春耕物资运输需求“应装尽装”,东莞深赤湾码头采用灌包自动码垛系统进行卸货,并通过与中外运石龙水铁码头、广州港新沙铁路合作,利用成组网络进行水铁及路铁联运,经由广深铁路、京广铁路将化肥第一时间通达全国各地。

招商港口(华南)散杂货营运中心操作部麻涌港区总经理助理许宏生表示,目前码头进口的化肥量可满足从低端到高端的用肥需求,为确保这些化肥能第一时间抵达农田,码头采取快装快卸的生产组织模式,利用先进的装卸机械、生产工艺,确保生产服务效率,缩短船舶在港停留时间。

“近期是春耕备耕的重要时期,我们开通了‘直进直出、直靠直离’绿色通道,让化肥农资船舶能够及时到港卸货,像‘兰芝’轮进港后立即就安排靠泊了。”东莞麻涌海事处一级行政执法员黄华华说。

暖心——

贴心服务“显温度”

营口港位于辽东半岛中部,粮食中转量长期位居北方港口之首,年均中转量可达3000万吨以上。今年春运期间,受两轮寒潮天气影响,辽东湾海域海冰发展迅速。营口港内航道、锚地、港池等水域均有成片浮冰覆盖,最大冰厚达20cm以上。成片的海冰会增加船舶搁浅、丢锚等风险,影响海上交通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当时正值“北粮南运”高峰期,用于保障民生的电煤、原油等物资运输也保持较高水平,对此,营口海事局细化专人专班专责措施,进一步精细落实逐级包保、驻点值守等举措,并联合港口、航标等部门建立联防机制,24小时不间断开展破冰护航、航标巡检等服务保障工作。

为做好重点物资运输保通保畅,营口海事局采取海巡船重点船舶护航、大船在前小船在后编队进出等方式优化船舶交通组织。在大风降雪等恶劣天气期间,加派一线执法力量做到“停航不停检”,充分利用“窗口期”,打好“气象差”,确保在气象允许条件下有关船舶第一时间恢复航行,保障重点物资运输安全高效便捷。

2月14日,在山东省泰安港东平港区老湖作业区,一艘艘满载化肥的货船整装待发。“这1万多吨瑞星尿素化肥将从我们这里装船出发,前往安徽、江苏等地区助力当地春耕。”东平湖海通港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梁久明说。

泰安港位于京杭运河与瓦日铁路交汇点,“黄金坐标”区位优势明显。公路联通济广、青兰等多条高速以及G105、G220国道,铁路联通晋、陕、蒙、鲁沿线大部分地区,水路经京杭运河辐射至长三角等经济带,被誉为“东西疏通的中央枢纽、南北通调的中央仓储、公铁水交通强强联合的最佳把手”。

去年年底,京杭运河济宁至东平段航道“三改二”工程正式通航,水运通行能力由1000吨级提升到2000吨级,航道通航条件和通行效率大幅提升,船舶从泰安港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直达长江。

航道的升级不仅增加水运效能,更是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以年度中转量计算,采用2000吨级以上船舶运输相比1000吨级船舶,每年直接节约运输成本高达数千万元。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氮肥部总经理解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航道的升级使我们直接受益,以前只能发800吨的船,2000吨的船来了以后,也只能半载。现在好了,直接装2000吨,货物的投送量直接加大,使我们的下游客户增加不少。”

航道升级后,来往船舶数量和吨位明显增加,安全管理面临新挑战。泰安市交通运输局港航铁路机场服务中心航道科副科长白绪涛说:“我们加强水运服务保障和协同管理,要求船闸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岗位。与沿线其他船闸的密切沟通联系,准确掌握辖区内出入港船舶的信息,全天候保障船舶安全过闸。”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全国各地交通水运部门的保障下,一艘艘船舶满载春耕物资,运送到田间地头和农民手中。“一企一策”“一船一策”定制运输方案、为特殊农资开辟绿色通道……从“被动承运”到“主动服务”的转变是交通水运部门给出的“答卷”。

(全媒记者 马榕蔚 张植凡 许愿 孙木子 通讯员 胡开梅 赵旭楠 毕伟轩 刘传雷 卢忆 蓝童 王艺霖 王伟 辛欣对本文亦有贡献)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