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经过去大半,虽然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我国各个行业的经济都比较萎靡,但中国终究是中国!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20二季度GDP增长3.2%,终于由负转正!那么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备受关注的中国经济半年报今天(7月16日)揭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053亿元,同比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172759亿元,下降1.9%;第三产业增加值257802亿元,下降1.6%。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5%。
终于,时隔3个月,中国经济开始复苏了,那么2020二季度GDP增长3.2%的原因何在?为什么二季度GDP可以实现正增长呢?
6月份各项经济指标显著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3个月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幅继续收窄,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居民实际收入降幅收窄。上半年之所以能够快速持续恢复,与我国及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举措,尤其是5月份全国明确的各项政策有关。“六稳”“六保”落实见效,财政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明显,保企业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等系列举措,均发挥了重要积极的作用,推动整体经济全面恢复。
有学者表示:中国经济的季度增速可能呈现“深V型”的态势,即今年一季度较大幅度下跌、二季度转正、下半年步入常态化增长,明年上半年将出现中高速增长。
事实上,近日陆续发布的指数数据已经显示出经济强劲复苏的信号。进出口增速双双转正,制造业PMI指数连续4个月高于荣枯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6.1%,粗钢产量、挖掘机销量、快递业务量等一系列高频数据持续改善,为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方面,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同比下降幅度较一季度缩小7.1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增长了4.4%,第一季度下降了8.4%。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速比5月加快0.4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增长;环比增长1.3%。在4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5月份进一步提高至4.4%后,6月份生产端环比改善趋势得以延续,且历史数据表明,季末生产端赶工意愿较强,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较大幅度提升。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民)281603亿元,同比下降3.1%,比1-5月下降3.2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下降13.0个百分点。细分行业方面,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2.7%,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1.7%,降幅较一季度分别缩小17.0和13.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率先实现了1.9%的正增长,第一季度下降了7.7%。
在消费方面,市场销售逐渐好转。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56亿元,同比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缩小7.6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下降了3.9%,与第一季度相比下降了15.1个百分点。6月份,零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26亿元,同比下降1.8%,降幅比5月份缩小1.0个百分点;连锁增长率为1.34%。
从消费和投资数据来看,需求方的修复仍不如供应方。目前,对于消防经济来说,制约经济进一步复苏的最突出问题是需求不足。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企业将面临进一步实现生产的巨大困难,并将遇到销售困难和资金的营业额压力,他们继续增加营业额和库存的意愿不强。
疫情无情人有情,虽然世界各国都在造势疫情的“洗礼”,但我国展现出的中国力量已经震撼到了世界!从从负6.8%到正3.2%,中国经济正在复苏!2020二季度GDP增长3.2%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行业的努力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