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31日,证监会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将其更名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规定”)。新规优化了公募牌照制度,放宽了“一个参与、一个控制”的限制,极大地有利于券商“挺进”迎来公募行业。
基金利好政策有哪些及其变化是什么?
1.一些券商打算申请公募执照
一些大型券商已经开始准备申请公募牌照,一些还开始了内部讨论和决策过程。政策开放后,预计将很快推进实施。
据业内人士透露,华南一家大型券商也打算申请公募牌照。其大量产品在公募长期表现良好,管理规模较大。申请公募牌照有利于加强公司的业务合作,提高资产管理业务。
很多业内人士表示,放宽“一人参与、一人控制”的限制,将使大型证券公司有可能在未来陆续入市,这将带来公募参与者的多元化,增加公募在资产管理行业的比重,为普通投资者带来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2.优先考虑布局和权益类产品
这将形成人才和渠道的激烈竞争,具体而言,在业务和产品方面布局,许多行业专业人士预测,大型券商的进入对公募总部的影响有限,但从长远来看,券商可能会给基金行业带来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股票ETF等权益类产品、公募REITs,以及高素质人才、基金销售渠道和投资研究等方面。
此外,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人员也表示,“除了股票型ETFs领域,更多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人员已经加入公募基金领域,其他渠道如银行渠道和互联网的竞争肯定会更加激烈。投资研究领域也将有不同的优势。例如,券商研究机构将为集团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研究业务提供支持。”
3.“长期评估”和“优秀企业文化”并肩工作
许多业内人士表示,基金业是“受他人委托为他人理财”,其发展的核心是获得基金持有人的信任。除了优秀的基金经理和良好的业绩之外,长期的内部机制和优秀的文化是基金公司运作的基本保证,长期的考核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共同推动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到新水平的必要条件。
目前,普通投资者已逐渐从较长时期对基金经理进行评估,而基金公司的内部评估和管理政策应着眼于长期。有鉴于此,新规定明确了对基金管理人、董事会、股东大会和管理团队的长期评估要求,受到许多基金公司的好评。
4.“软”文化建设不能落后
过去,投资是基金行业谈论最多的话题。事实上,健康的文化建设是基金业的力量之源,是资本市场稳定和长远发展的基础。去年,监管部门还召开了证券,基金行业文化建设会议,制定了提升行业软实力的路线图。这一次,新规定提出要加强行业的文化道德建设,并要求将基金公司纳入评估范畴。
5.有条不紊地进退,扶优限劣
许多业内人士表示,新规定将推动行业进入良性循环。优秀的人才会为了创业或寻找好的投资机会而设立公募基金。公募机构或具有特色的优秀公募机构也可以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退出机制”将打破“许可证保护”,强调基金经理的管理
根据《办法》第39条第2款,基金公司设立的子公司可以从事的资产管理相关业务包括:公募基金管理、私募资产管理、投资顾问、养老金融服务、金融产品销售和运营管理服务等。
只有在确保基金公司良好治理的前提下,基金公司才能充分利用股东和集团的资源,发挥集团运作的协同效应,与国内外同行竞争,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提升基金公司的品牌和规模,打造一流的资产管理机构。相反,如果只强调集团运作而忽视基金公司良好的公司治理,基金公司很可能会受到股东和集团意愿的影响,决策目光短浅,难以成为一流的、受人尊敬的基金经理。
以上关于近期基金利好政策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