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吧 > MLCP技术迭代悬疑:液冷革命的进化论与A股投资机会

MLCP技术迭代悬疑:液冷革命的进化论与A股投资机会

用户:认知伞的雨巷 时间:09月17日 08:49
[点击关闭本页]

英伟达要求供应商开发的MLCP(微通道水冷板)技术,在AI芯片功耗飙升至2000W+的背景下被推向前台。其革命性在于:将芯片顶盖与水冷板整合为一体化散热模块,通过微米级沟道设计缩短热传递路径,实现3000W/cm超高热流密度的散热突破。但单价比传统方案高3-5倍、全面推广后制造成本激增5-7倍的数据,让市场陷入矛盾:这究竟是散热技术的终极形态,还是又一个过渡性方案?

一、MLCP的底层博弈:性能提升与成本压力的天平

从技术必要性看,MLCP实为算力进化的必然产物。英伟达下一代RubinGPU双芯片版本的热功耗从预计的1.8kW上调至2.3kW,传统冷板已无法承载——MLCP的微通道蚀刻技术能直接将冷却液引入芯片裸晶附近,散热效率提升30%以上。这不仅解决了芯片物理尺寸收缩与功耗上升的悖论,更为后续3nm、2nm制程芯片的散热预留空间。

但成本制约同样显著:一是MLCP需要蚀刻、封装、流体力学验证等多个环节的技术协同,良品率在初期或不足50%;二是渗透率上升后,单块MLCP的原材料成本(如高纯度硅基蚀刻材料)将成主要开支。行业估算显示,只有当Rubin平台MLCP版服务器单价突破20万元时,该技术才有规模化商业价值。

二、A股映射:三类玩家的结构性机遇

1.精密制造龙头(确定性最高)

MLCP的核心壁垒在于微米级蚀刻工艺,这与半导体制程高度协同。中石科技(300684)凭借手机VC均热板领域积累的蚀刻经验,已具备30μm微通道加工能力;飞荣达(300602)则为英伟达现有冷板供应商,其子公司奥瑞金的铜合金微蚀刻技术或率先适配MLCP需求。

2.散热材料革命先锋(弹性最大)

微通道结构对冷却液纯度要求提升10倍以上,抗腐蚀、高导热材料成关键。润禾材料(300727)的纳米改性有机硅冷却液已通过英伟达实验室验证;雅克科技(002409)的电子级氟化液则可能成为浸没式方案的补充选项。

3.国产替代先行者(风险收益比突出)

北京大学团队研发的“歧管-微射流-锯齿微通道”技术,利用标准MEMS工艺实现单相水冷3000W/cm散热能力,成本仅为MLCP方案的1/34。技术授权方赛微电子(300456)或成潜在黑马,其北京MEMS产线已具备量产能力。

三、技术路线的生死时速

英伟达的“强推”并不意味MLCP的必然胜出。当前并行验证的方案中:

浸没式液冷:阿里云与3M合作的全浸没方案已在超算中心实现PUE1.05,更适合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歧管微射流技术:成本优势明显且兼容现有产线,或在中端市场反攻

复合冷却架构:Boyd(宝德)推出的冷板+热管组合方案,在功耗1500W以下场景成本低40%

这意味着,MLCP可能仅限用于英伟达最高端的双芯片服务器(预计占其出货量20%),而更广阔的AI服务器市场仍将是多种技术并存的格局。

液冷革命的终局猜想

当液冷市场渗透率从当前的14%向2026年的33%跃进时,技术路线的分化将加速。对投资者而言,既要抓住英伟达供应链的确定性(如中石科技),也不能忽视国产替代的技术奇点(如赛微电子),更需警惕被高价方案反噬的伪龙头(如缺乏微米级加工能力的传统散热厂)。毕竟,在算力军备竞赛中,散热技术的胜负从不取决于参数表上的数字,而是性价比与量产能力的终极对决。

注: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今日热门股票查询↓    股票行情  超赢数据  实时DDX  资金流向  利润趋势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大单资金  最新消息  龙虎榜  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