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液冷整体方案
液冷技术主要用于高功率密度场景的散热管理,如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新能源车等。其核心是通过液体介质更高效地带走热量,相比传统风冷具备更高能效和更低噪音的优势。
相关企业:
英维克、中科曙光、高澜股份、网宿科技、申菱环境、中鼎股份、鼎通科技
二、热管理环节(热捕获)
该环节聚焦于直接与热源接触的部件,负责初步吸收和传导热量。
1、冷头(Cold Plate):直接贴合芯片等发热单元,通过微通道设计实现高效热传导。
相关企业:淳中科技等。
2、液冷板(Liquid Cold Plate):扩展至更大面积的散热板,常用于电池热管理或基站散热。
相关企业:
科创新源、思泉新材、硕贝德、飞荣达、中石科技、华信新材、康盛股份、博威合金、鼎通科技、腾龙股份。
3、制冷剂(Coolant):作为热交换介质,需具备高比热容、低腐蚀性等特性。
相关企业:
三美股份、巨化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东阳光、润禾材料、统一股份。
三、液冷数据中心系统针对数据中心场景的液冷解决方案,包含分配、传输与泵送等子系统。
1、液冷分配单元(CDU):负责冷却液的分配与调控,是液冷系统的“心脏”。
相关企业:
英维克、同飞股份、科华数据、康盛股份、新莱应材。
2、管路与连接器:承担冷却液的输送任务,需满足高密封性和耐腐蚀要求。
相关企业:
川环科技、中航光电、强瑞技术、溯联股份、标榜股份、金田股份。
3、泵与驱动装置:提供液体循环的动力,影响系统整体效率与可靠性。
相关企业:飞龙股份、大元泵业、南方泵业、泰福泵业、利欧股份、四方科技。
四、散热与温控设备用于最终热量的散发与系统温度的整体调控。
1、冷却塔:通过水气换热实现热量散发,常用于大型数据中心外循环。
相关企业:海鸥股份、华电科工。
2、压缩机与制冷系统:提供强制制冷能力,用于更高要求的温控场景。
相关企业:
冰轮环境、冰山冷热、雪人集团。
3、机房空调与温控设备:集成温控功能,保障机房环境稳定。
相关企业:
佳力图、依米康、黑牡丹、英维克、申菱环境。
五、测试与系统服务包括液冷系统的测试验证与技术服务支持。
液冷测试:涵盖性能测试、可靠性验证等环节。
相关企业:强瑞技术、淳中科技、博杰股份。
六、生态合作与巨头推动液冷技术发展受到下游龙头企业的显著影响。
1、英伟达生态:因其GPU在高性能计算中发热量大,推动液冷需求上升。
相关企业:
英维克、思泉新材、淳中科技、科创新源、飞龙股份。
2、华为生态:在数据中心、通信设备等领域推广液冷解决方案。
相关企业:川润股份。
注: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