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吧 > 固态电池(BK1572) 一、核心技

固态电池(BK1572) 一、核心技

用户:初入232edch 时间:10月09日 08:45
[点击关闭本页]
固态电池(BK1572) 一、核心技术突破深度解析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团队开发的阴离子调控技术(通过引入碘离子优化硫化物电解质界面),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固态电池的固-固界面接触难题。该技术的创新点在于:
1. 动态界面修复机制: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富碘界面层主动吸引锂离子填充电解质与锂电极间的纳米级缝隙,使界面接触面积提升300%以上,界面阻抗从传统方案的500Ω·cm骤降至20Ω·cm以下。
2. 循环稳定性突破:原型电池在4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超95%,较现有技术提升15-20个百分点,为高能量密度(>500Wh/kg)电池的实用化奠定基础。
3. 工艺适配性提升:将界面接触所需外压从50MPa降至5MPa,大幅降低量产设备投资门槛,兼容现有锂电产线改造。
这一成果被《自然-可持续发展》审稿人评价为“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式突破”,其技术路径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硫化物路线形成协同,加速产业落地。
二、供应链核心上市公司全景升级
1. 电解质材料领域
当升科技(300073.SZ)
全球唯一实现氯碘复合硫化物电解质量产的企业,其LiPSI-Cl体系离子电导率达8mS/cm(接近液态电解液水平),已通过宁德时代、清陶能源的10吨级批量验证,并计划2026年将产能扩至2万吨/年。其与赣锋锂业合作开发的“无外压界面接触技术”,使电池循环寿命突破1000次,适配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高端场景。
上海洗霸(603200.SH)
全球氧化物电解质龙头,LLZO粉体纯度达99.99%,独家供应比亚迪刀片固态电池项目。通过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其“氧化物-硫化物梯度复合电解质”将界面阻抗降至12Ω·cm,支持500Wh/kg以上电池设计,并已启动20吨级卤化物电解质中试线,形成“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全路线布局。
赣锋锂业(002460.SZ)
唯一贯通“锂矿-硫化锂-电解质-电芯”全链路的企业,硫化物电解质室温电导率3mS/cm,已实现10Ah级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其通过ALD原子层沉积技术在锂电极表面构建2nm氧化锂包覆层,可抑制枝晶穿透并提升界面稳定性,产品已交付eVTOL客户测试。
2. 锂电极与基础材料
天齐锂业(002466.SZ)
全球首创循环提纯技术制备99.9%高纯度硫化锂,杂质含量降低90%,与卫蓝新能源合资开发的20微米超薄锂带通过纳米结构化处理,使界面接触面积提升50%。其四川眉山50吨硫化锂中试线已投产,计划2026年扩至500吨/年,支撑500Wh/kg电池量产。
东方锆业(002167.SZ)
全球最大固态电池用氧化锆供应商(市占率超50%),纳米氧化锆(纯度99.99%)是制备LLZO电解质的核心原料,2025年产能将达1万吨,已与赣锋锂业、上海洗霸签订三年长协,深度绑定头部客户。
3. 设备与系统集成
先导智能(300450.SZ)
全球唯一提供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的企业,其干法电极设备可降低60%生产能耗,配套宁德时代、比亚迪的GWh级产线已进入调试阶段。开发的微米级辊缝动态控制系统,可确保电解质与电极贴合精度达±1μm,并获得重复订单,设备市占率超70%。
赢合科技(301087.SZ)
向国内头部电池企业交付固态湿法涂布设备、辊压设备,用于中试线建设,其“固态电解质转印技术”可实现10μm超薄电解质膜的稳定生产,适配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
4. 新兴布局企业
丰山集团(603810.SH)
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耐高压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目标实现单体电芯能量密度≥500Wh/kg,其超薄电解质膜(厚度<10μm)已通过实验室测试,计划2026年建成100吨中试线,未来有望在消费电子和储能领域率先应用。
天际股份(002759.SZ)
控股子公司江苏泰瑞联腾的硫化锂制备专利通过机械化学合成法将成本较日本企业降低40%,产品纯度达99.9%,已向卫蓝新能源、辉能科技送样,但目前仍处于中试阶段,需关注量产进度。
三、技术协同与产业落地新路径
1. 材料端深度协同
硫化物-氧化物复合体系:当升科技的氯碘复合硫化物电解质与上海洗霸的氧化物电解质结合,可将电池工作温度拓宽至**-40℃~80℃**,适配无人机、eVTOL等极端场景。
锂电极-电解质一体化:赣锋锂业的超薄锂带与当升科技的电解质结合,在无外压条件下实现界面紧密接触,电池循环寿命突破1000次,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 设备端突破
干法电极技术:先导智能的干法混料涂布设备与当升科技的电解质粉体适配,可实现卷对卷连续生产,单条产线年产能达5GWh,生产成本较传统湿法工艺降低15%,推动规模化降本。
液压压力系统:宁德时代推出的液压电池系统,通过实时可调压力(2MPa以上)解决固态电池界面应力问题,已应用于其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计划2027年量产。
3. 应用场景拓展
高端交通领域:赣锋锂业的500Wh/kg全固态电池已完成eVTOL客户送样,计划2025年装机测试;当升科技的材料体系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实现1C快充,循环寿命超2000次,适配工业级需求。
储能领域:上海洗霸的氧化物电解质与天齐锂业的硫化锂复合,可提升电池循环寿命至5000次以上,适用于电网级储能项目。
四、风险与投资策略再平衡
1. 核心风险提示
技术转化周期:全固态电池技术成熟度仅为4分(满分9分),量产需突破界面稳定性、成本控制等多重瓶颈,预计2027年小批量生产,2030年后大规模商用。
硫化锂成本波动:当前硫化锂价格约7万元/吨,是氧化物电解质的3倍,规模化生产后有望降至6000-7000元/吨,但短期内仍需关注天齐锂业、天际股份的产能释放进度。
政策适配性:全固态电池尚未纳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需跟踪2026年技术路线图更新及补贴政策变化。
2. 优化投资组合
核心组合:当升科技(电解质)+ 先导智能(设备)+ 赣锋锂业(全链路)——技术壁垒高、订单确定性强,优先受益于产业升级。
弹性组合:天齐锂业(硫化锂)+ 上海洗霸(氧化物电解质)——聚焦材料端成本下降与技术协同,适配中长期布局。
主题组合:丰山集团(聚合物电解质)+ 天际股份(硫化锂)——关注新兴技术路线突破,需警惕量产不确定性。
3. 重点跟踪节点
2025年Q4:宁德时代、比亚迪全固态电池量产进度及当升科技、赣锋锂业订单落地情况。
2026年:工信部《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图》发布及硫化锂规模化量产成本变化。
2027年:全固态电池小批量装车验证及政策补贴细则出台。
五、产业趋势与竞争格局展望
1. 技术路线分化:硫化物路线因高离子电导率成为主流(丰田、宁德时代主导),氧化物路线在安全性上占优(比亚迪、上海洗霸布局),聚合物路线聚焦柔性场景(丰山集团、绿能纤材探索),未来3-5年将呈现“三路线并行”态势。
2. 产业链重构:从“锂矿-电解液-隔膜”传统链条向“锂矿-硫化锂-固态电解质-锂金属负极”新链条转移,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资源型企业地位提升,电解液、隔膜厂商面临技术替代风险。
3. 跨界竞争加剧:华为、宁德时代等企业通过专利布局(华为硫化物电解质专利、宁德时代液压系统专利)构建技术壁垒,传统锂电厂商需加速技术迭代以避免被边缘化。
当前,全固态电池正从“实验室突破”迈向“产业化前夜”,建议投资者在关注技术领先企业的同时,密切跟踪政策风向与成本变化,把握长期结构性机遇。(内容来源世界“自然”科学期刊,不构成任何买卖建议)
注: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今日热门股票查询↓    股票行情  超赢数据  实时DDX  资金流向  利润趋势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大单资金  最新消息  龙虎榜  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