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吧 > 医药股长牛市1. 医药股是长牛市观

医药股长牛市1. 医药股是长牛市观

用户:用户7602545870 时间:08月11日 13:57
[点击关闭本页]
医药股长牛市

1. 医药股是长牛市观点不变,之前文章说了几点大逻辑,这里不再重复。

2. 最近几年科学研究表明,佐力药业的乌灵胶囊具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科学机理。因为我父亲的脑病不能等科学研究完正式获批新药上市那天,所以我就自行买乌灵胶囊给我父亲服用,来治疗他的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和脑梗(三种脑病都有或医生说是其中两种综合)。最近两个多月的疗效使得我非常震惊,完全超越之前两年多他吃的几种世界一线西药。 这也从个例事实上证实了乌灵胶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科学机理。目前佐力药业公司新药正在研发中,预计离获批上市还需要四五年时间。

3. 佐力药业公司未来三五年业绩依然会快速增长,我个人预估每年增速 30%—50%之间,来等待四五年后佐力药业在研重磅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批上市。未来三五年业绩依然高速成长的逻辑主要:第一靠拓展目前几乎空白或很少占比的医院外市场销售额的高速增长,来带动业绩增长。第二主要靠它的灵泽片(乌灵胶囊其实一样)治疗良性前列腺病的良好效果,不排除是目前世界同类药中第一疗效,超越我父亲他们服用几年的坦索罗辛和和非那雄胺等世界一线金牌西药。第三靠今年下半年开始它的百令片由于进入集采后未来几年销量会猛增。

4. 国内专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与中西医结合防治领域的前沿专家团队课题组,通过整合多个数据库,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发现乌灵胶囊与多个AD治疗靶点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最终筛选出乌灵胶囊治疗AD的20个关键靶点,2023年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Future Integrative Medicine》上,表明乌灵胶囊可能是治疗AD的一种有效中成药。 AD(阿默症)和MCI(轻度认知障碍)适应症在全球和中国都是巨大的市场,中国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约3877万人,AD患者超1500万,合计潜在用药人群超5000万,市场容量巨大。佐力药业公司目前已经完成动物药效研究,可能即将进入临床实验,动作还是比较快的。

5. 比较乌灵胶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科学治病机理和目前世界在研的几种单抗药治病机理,乌灵胶囊和它们对靶点作用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乌灵胶囊基本涵盖这些单抗药的作用靶点。乌灵胶囊是针对多靶点起作用,目前在研药大部分是针对单靶点起作用,可以形成有效互补。安全性来说,乌灵胶囊优于目前在研新药。

《以下内容太专业,大部分网友可以不看》

6. 先来看下AD药公司全球产品与市场。根据当前全球阿尔茨海默病(AD)药物研发进展和市场表现,抗淀粉样蛋白(A)单克隆抗体是目前临床效果最显著且商业价值最高的药物类别。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最佳AD药物:抗A单抗

(1)仑卡奈单抗(Lecanemab)

- 核心优势:全球首个获FDA完全批准的AD疾病修饰疗法(DMT),针对早期AD患者(轻度认知障碍/MCI及轻度痴呆)。通过清除大脑中的A斑块和可溶性神经毒性寡聚体,显著延缓疾病进展。2024年销售额达3亿美元。

(2)多奈单抗(Donanemab)

- 核心优势:礼来研发,2024年7月获FDA批准,用于早期AD患者。其独特机制可靶向清除沉积的A斑块,延缓疾病进展达29%。2025年3月在中国开出首张处方,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A单抗。

(3)药物对比与局线性,有脑水肿和微出血风险

二、其他潜力疗法与未来趋势:口服A抑制剂(如ALZ-801),Tau蛋白靶向药,基因疗法(如LX1001)

三、总结

- 当前最佳AD药物:仑卡奈单抗与多奈单抗(抗A单抗)是疗效最确切的疾病修饰疗法,尤其适用于早期AD患者。
趋势提示:AD治疗正从“对症”转向“修饰疾病”,2030年前后可能出现“A+Tau”双靶点药物或基因疗法,进一步重塑市场格局。

7. 再来分析一下乌灵胶囊治疗AD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其揭示了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多靶点作用机制,核心靶点包括APP(-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和AKT1(蛋白激酶B)等。这些靶点与现有AD治疗药物的靶点存在显著异同,具体分析如下:

一、乌灵胶囊的核心靶点及作用机制

(1)APP(-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

- 作用机制:APP是AD病理中A沉积的关键前体蛋白。乌灵胶囊通过调控APP的表达或加工,可能减少A的生成或促进其清除。

- 活性成分:槲皮素、木聚酸等成分可能通过抑制-分泌酶(BACE1)活性,减少A的产生。

(2)AKT1(蛋白激酶B)

- 作用机制:AKT1是PI3K/AKT信号通路的核心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存活、自噬、突触可塑性和氧化应激反应。乌灵胶囊通过激活AKT1,增强神经保护作用,抑制神经元凋亡。

- 通路关联:与PI3K/AKT/mTOR通路相关,该通路同时调控tau蛋白磷酸化和神经炎症。

(3)其他关键靶点

- TNF-(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调控神经炎症反应。

- 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参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二、现有AD治疗药物的主要靶点

(1)传统药物:单靶点对症治疗

- 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靶向乙酰胆碱酯酶,增加突触间隙乙酰胆碱浓度,改善认知功能,但不影响AD核心病理。

- 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阻断谷氨酸兴奋毒性,延缓神经元损伤,但疗效有限。

(2)新型靶向药物:聚焦A和tau蛋白

- A单抗(Lecanemab、Donanemab):

- 靶点:直接清除A斑块。

- 局限性:仅适用于早期AD,且可能引发脑水肿等副作用。

- Tau蛋白靶向药(如反义寡核苷酸):

- 靶点: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但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3)药物再利用:多通路干预

- 司美格鲁肽(GLP-1受体激动剂):靶向胰岛素信号通路(与PI3K/AKT相关),兼具抗炎和代谢调节作用。

- Piromelatine:调节褪黑素受体,改善睡眠以促进A清除。

三、核心异同点对比

相同点

(1)共同靶向AD核心病理:

- 乌灵胶囊的APP靶点与A单抗均针对A沉积。

-AKT1与司美格鲁肽均涉及PI3K/AKT通路,调控神经保护和炎症。

(2)关注神经炎症与氧化应激:

- 乌灵胶囊的TNF-/IL-6靶点与新型抗炎药物(如Nabilone)方向一致。

不同点

1.单靶点 vs 多靶点:

- 现有药物(如A单抗)多为单靶点精准干预,而乌灵胶囊通过54种活性成分协同作用于284个靶点,覆盖A、tau、炎症、氧化应激等多通路。

2.作用范围:

- 乌灵胶囊同时改善AD伴随症状(如失眠、抑郁),其成分GABA可调节神经递质平衡,而传统药物仅针对认知障碍。

3.安全性差异:

- A单抗需定期输注且可能引发脑水肿;乌灵胶囊作为天然药物,不良反应率仅10.1%,无成瘾风险。

四、乌灵胶囊的独特优势与挑战

优势

- 多靶点整体调节:通过PI3K/AKT、MAPK、TNF-等多通路协同,更符合AD复杂病理特点。

- 早期干预潜力:适用于轻度认知障碍(MCI)阶段,可能逆转或延缓AD进展。

- 中西医结合应用:已被纳入《中国痴呆诊疗指南》等71项共识,推荐用于改善淡漠、抑郁等行为症状。

挑战

- 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如AKT1下游信号的具体调控路径需进一步验证。

- 临床转化差距:目前研究以动物模型和网络药理学为主,缺乏大型人群长期疗效数据。

五、总结:靶点策略的互补性

类别 代表药物/成分 主要机制 研发阶段/应用

乌灵胶囊 槲皮素、GABA等 多靶点调控APP/AKT1/炎症 临床治疗(MCI及早期AD)

A单抗 Lecanemab 清除A斑块 上市(早期AD)

Tau靶向药 Tau反义寡核苷酸 抑制tau磷酸化 临床II期

药物再利用 司美格鲁肽 激活PI3K/AKT通路 临床III期

结论:乌灵胶囊的“多靶点-多通路”模式与传统药物的“单靶点精准干预”形成互补,尤其适合早期干预和症状综合管理。未来需通过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延缓AD病程的潜力,并探索与新型靶向药的联合应用。

8.国际化可能性

东南亚市场:中医药文化接受度高,若在东南亚获批,新增市场空间约50-100亿。美国FDA突破:概率较低,但若通过植物药途径获批,全球峰值或达500亿(需10年周期)。关键提示:乌灵胶囊的AD适应症价值取决于2028年III期临床数据。若数据积极,佐力药业可能成为中国首个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实现百亿级单品的中药企业。

(以上很多内容摘自网友的一篇文章或者可能来自医学机构内部研究资料)。
注: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