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至2030年是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的关键窗口期,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细分领域,海上风电在政策推动下正加速商业化落地,凭借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成为绿色领域极具市场潜力的赛道,为相关产业链上市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今年以来,随着高端装备与配套技术接连突破,海上风电持续拓宽商业化边界。
7月份,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研制的全球单机功率和风轮直径最大的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省福清市顺利下线,单机功率17兆瓦,标志着我国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领域取得新突破,为我国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锚链、系泊链、矿用链“三箭齐发”,漂浮式海上风电打开成长空间
亚星锚链作为全球链条龙头,充分受益于船舶、海工行业高景气度,同时矿用链有望进入1到N加速放量阶段,基本盘处于上行通道。
1)船舶锚链:船舶行业景气维持高位,公司船舶锚链有望充分受益;
2)海工系泊链:公司系泊链将充分受益于海工行业景气上行与深远海油气开发;
3)矿用链:国产替代为主要成长逻辑,公司有望进入快速放量阶段。
此外,深远海趋势下,漂浮式海上风电为中长期发展趋势。2022年底中电建海南万宁百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正式开工,规划总装机1GW,2023年底和2024年4月分别完成一期100MW的主机和浮体招标,产业化正在快速推进。公司在系泊链领域先发优势较强,有望充分受益漂浮式海上风电0到1发展。


注: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