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人僚机发展背景与规模测算
·与六代机搭配的发展背景:国内六代机于2024年底首飞,过去半年试飞频率通过网络可见。无人僚机属六代机代际,与五代机、六代机搭配编队作战,实现互联互通式协同作战。
·数量测算与预期规模:无人僚机数量量级,可按现有及未来五代机数量一配4或一配8测算。未来六代机也能搭配无人僚机联合作战。预计‘十五五’期间,无人僚机价值量规模不亚于现有五代机年价值量规模。9月3日或为无人僚机首次公开亮相时间。
2、无人僚机核心特征与功能
·定义与传统无人机区别:无人僚机是以有人机为中枢,多架搭配有人机执行侦察或打击任务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强调与有人机协同配合。传统无人机则是无人机之间编组飞行或作战。两者差异在于无人僚机以有人机为中心协同,传统无人机以自身编组作战。
·协同作战任务方向:无人僚机与有人机协同有四大任务方向:态势感知上,单架无人机态势感知能力弱,搭配多架无人僚机可从不同维度探测,提升感知能力;电子对抗方面,无人僚机自带对抗能力,与有人机配合可提升电子对抗能力;分布式杀伤中,单靠有人机同一时刻只能攻击一个目标,搭配无人僚机可分配目标,形成类似蜂群式打击能力;软穿硬穿时,侦察任务可由无人僚机完成,硬穿战场时无人僚机可攻击打击,通过分工降低有人机损耗。五代机后,单机价值高、数量少,这种作战体系更显重要,能提升作战效果。
3、国内外无人僚机发展现状
·美国发展进展:美国是最早提出中程僚机概念的国家,因五代机出现较早,2002年F22首飞,2011年F35首飞,美国于2015年提出中程僚机概念。2020 2021年,中程僚机开始与F22、F35进行编队飞行试验;2021年后进入试飞演练阶段,2022年年底小批量交付两架。美国计划在2030年前列装1000架中程僚机。
·其他国家与中国进展:俄罗斯现有五代机苏57未批产列装,中程僚机处于初期验证阶段。其有两款中程僚机型号,“雷霆”成本低,“猎人”载弹量大。法国于2024年推出型号研发计划,处于早期阶段;韩国处于模型阶段;印度则处于更早期阶段。中国最早公开的中程僚机是航天科技集团的飞鸿97A,于2022年航展展出。但因国内空军列装体系主要机型来自航空工业集团,飞鸿无人机参与未来列装存在难度。后续可关注航空工业集团沈阳和成都方向可能推出的新机型,预计将进行PK,并根据海军型、空军型采购需求分配份额。
4、无人僚机发展趋势
·自主性与数据链能力提升:无人僚机在协同作战中可增强传统有人机态势感知、电子对抗和分布式打击能力,空战呈平台化、编队化演变。后续无人僚机发展关键在于自主性和数据链协同能力提升。自主性上,随着军用AI垂类应用能力提升,无人僚机自主能力有望显著增强,未来或不依赖双座版五代机及六代机的第二位驾驶员,简单指令即可自主作战。数据链协同方面,互联互通、协同作战可靠性制约有人机与无人机或无人机间联合作战。过去两年,数据链领域项目中标、定型进展有序,但订单下达慢。随着‘十五五’规划推进,数据链项目将加速,订单有望下达,会在五代机、四代机、四代半机及具备自主编队能力的无人机等机型加装,实现联合作战能力明显突破。
5、无人僚机产业链与标的
·核心环节与重点标的:无人僚机产业链可从总装、隐身材料、发动机、装配与材料加工、电子系统等环节梳理重点标的。总装环节,沈飞和成飞作为航工业战斗机主机厂,承担中程僚机总装任务,期待其首次公开亮相。隐身材料环节,佳驰科技深度参与下一代机型(含有人机和中程僚机),不仅涉及传统常温隐身涂料,还在隐身结构件领域与成飞、沈飞负载中心联合预研,未来单机价值量或显著提升;华秦科技也具备隐身结构件能力,下一代机型份额或重新划分,对佳驰和华秦是增量逻辑。发动机环节,航发动力是总体单位,中程僚机放量将推动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需求增长,带动航亚、航宇、航发科技等产业链公司需求增加。装配与材料加工环节,光威、中简参与材料加工;爱乐达与成飞合作紧密,负责无人机部装业务;广联航空、航天环宇涉及工装辅材。电子系统环节,以有人机为中枢、搭配中程僚机的作战体系需提升数据链互联互通能力,核心标的有空军数据链领域份额较大的712,上游微波元器件领域的新劲刚,加解密领域的嘉元科技,以及雷达、敌我识别领域的国睿思创、四川九州。核心推荐标的为总装环节的沈飞、成飞,隐身材料环节的佳驰科技,发动机环节的航发动力,数据链环节的712。
Q&A
Q: 中程僚机后续的量级可以用什么方式测算?
A: 中程僚机后续量级的测算方式主要基于现有及未来预期的五代机数量,按1:4或1:8的比例测算;同时,未来六代机均具备与中程僚机联合作战的能力。预计十五五期间中程僚机的数量规模不低于现有每年核心装备五代机对应的整体价值量规模。
Q: 中程僚机与传统无人机在作战模式上有何差异?
A: 传统无人机主要采用无人机之间的编组飞行或作战模式,而中程僚机以有人机为中枢,通过多架僚机与有人机协同执行侦察或打击任务,核心差异在于更强调与有人机的配合及协同作战能力。
Q: 中程僚机可实现哪些作战任务?
A: 根据公开资料,中程僚机主要可实现四类作战任务:态势感知,通过多架中程僚机从不同维度探测提升整体感知能力;电子对抗,通过自带电子对抗能力提升整体对抗能力;分布式杀伤,通过搭配无人机分配攻击目标实现蜂群式攻击;软/硬穿透,分别执行侦察任务与战场硬穿透时的攻击打击任务。
Q: 各国中程僚机的发展进度如何?
A: 美国2015年提出中程僚机概念,2021年后开展多种型号试飞演练并实现小批量交付,目标2030年前达到1000架规模;中国去年年底完成六代机首飞,发展进度不落后于美国,十五五期间有望实现千架级采购量;俄罗斯研发雷霆和猎人两款型号,但受苏-57未批量化列装影响,仍处于早期验证阶段;法国去年启动研发计划,处于早期阶段;韩国目前处于模型阶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飞鸿-97A于2022年航展展出,但主要机型可能来自航空工业集团旗下沈阳、成都方向,后续将通过竞争分配海空军份额;印度发展阶段更为早期。
Q: 中程僚机的隐身技术有哪些特点?
A: 忠诚僚机在与五代机及未来六代机协同作战时需具备隐身能力,当前各国技术状态均已实现隐身功能,部分型号采用无垂尾设计以减小雷达反射截面。
Q: 无人僚机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A: 空战趋势向平台化、编队化演变,核心在于提升无人机自主能力与数据链协同可靠性。随着军用AI技术发展,无人机自主能力有望从依赖双座机驾驶员操作向执行简单指令的自主作战模式升级;数据链协同方面,过去进展较慢,预计十五五期间订单下达后,将为五代机、四代机及中程僚机等加装数据链,实现联合作战能力突破。
Q: 中程僚机相关的产业链标的包括哪些?
A: 中程僚机产业链标的覆盖总装、隐身材料、发动机、无人机装配及材料加工、电子系统等环节。总装环节主要为沈飞、成飞;隐身材料领域重点推荐佳驰科技,传统隐身结构件由光切技术参与;发动机总体为航发动力,相关产业链公司包括航亚、航宇、航发科技;无人机装配及材料加工类涉及光威、中简、爱乐达、广联航空、航天环宇;电子系统核心为空军领域份额大的712,上游包括微波元器件企业新劲刚、加解密企业嘉元科技,以及雷达、敌我识别相关的国睿思创、四川九州。核心推荐标的为沈飞、成飞、佳驰科技、航发动力、712。
注: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