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中际旭创站上5000亿,股价创出历史新高,新易盛也趁势上攻。未来算力的预期,达链的坚挺,也是对光模块三季报业绩的期许。不由想起,去年底想找AI领域公司,看到易中天长势太喜人,出于个人投资习惯直接剔除,换个思路找没有上涨的国产光模块,间接写了几篇光迅科技和华工科技文章,买了点底仓。现在回看,可惜没有继续跟踪,错过了4月份的下跌,当时完全把易中天给忘了,连自选股都没有关注。当然,在当时那个环境,以我的投资习惯也未必买得到,可能如华工和光迅设置买入价较低错过加仓。
这周华工和光迅接连公布了三季度业绩,华工业绩不及预期,但受益于板块景气度高,日内完成调整以小跌收盘。对于光迅业绩,从评论中看多数认为符合预期或小朝预期。买入底仓后,错了4.7那次宝贵加仓机会,持有到现在也没认真在看财报。当时买入华工和光迅的逻辑是未来业绩高速增长,带来市值提升。一季报和半年报期间较为忙碌,匆匆一撇未做深究,本周三季报稍作研究,以决定后续持仓策略。
华工科技今年股价表现亮眼,虽不是那个最靓的仔,但也让持有者享受过翻倍的快乐。公司利好新闻、高管吹风也是纷至沓来,给了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不少底气。然而,公司的业绩没有如投资者期望青云直上,反而有点不及预期。开始,分析华工也是因为光迅买入即上涨,找寻未上涨标的时发现的。当时,认为光迅业务比较单纯,容易出业绩,所以更看好光迅,对于华工另外两块业务并不看好,结果股价上华工较光迅亮眼的多。
细看华工三季报,营收下降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营收下降10%的情况下利润增加31%扣非利润增加40%也没有想到。对于很多投资者的疑惑,公司在电话会议中有所回应,但更多的是解释和展望。在2024年财报中,智能制造、联结、感知业务收入分别为34.92亿元、39.75亿元、40.95亿元;2025半年报中,智能制造、联接、感知业务收入为16.76亿元、37.44亿元、21.54亿元。2025年三季报中营收下降10%,没有分业务展开,但在电话会议中进行解读。2024年上半年这三项业务分别是17.27亿元、15.95亿元、18.44亿元。可以看到,公司2025年上半年智能制造业务仅较去年下降3%,感知业务增长17%,公司半年报的营收增长45%主要依靠联接业务的倍增。看了24年和25年三季度财报和电话会议,24年三季度营收高速增长达67%,垫高了今年基数。细分来看,24年前三季度三项业务营收分别为26.55 亿元、34.72 亿元、25.06 亿元(这三项业务之和较三季度业绩少3.69亿元,第二项业务可能只是光联接业务业绩),同比增长18%、52%、10%;25年前三季度三项业务营收分别为26.53 亿元、50.89 亿元、31.74 亿元,同比增长0%、52%、13%。对比半年报业绩,第三季度三项业务分别为9.77亿元、14.27亿元、10.2亿元,24年联接业务增加18.77亿元,也就是说25年三季度联接业务同比下降,环比也下降,将半年报同比增长124%降到52%;智能制造业务增长停滞,感知业务有所增长。按照公司宣传联接业务应该同比大增,很多机构预测三季度利润8亿元以上,结果利润才是预测值的一半。三季报惟一比较欣慰的是公司营收下降时,利润提升,毛利率提升,说明光模块业务在向高利率产品发力。
在电话会议上,公司又对未来进行了展望,如果确如所述,那么未来会进入业绩释放器,需要年报和26年一季度报来证伪了,希望不是放卫星。记录一下其他几个关注点:1、股东人数18.94万人,较半年是大增101%,短期看不是好信号,未来应该会有较长调整时间。2、前十大股东减持较多,特别是武汉华中科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减持55.5%,这是要清仓的节奏,难怪增加了这么多散户。全国社保基金四零一组合持股未变,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七组合减持或清仓已退出前十大股东,北上资金也减持17%。春江水暖鸭先知,华中科大的减持值得关注。3、本次电话会议调研券商96家,较去年同期的172家少了近一半。公司半年报中673家基金持股,占比13.63%,三季度还在更新,预计可能会下降。4、公司的国外高利润订单还需努力,但国资背景对拿订单有所不利,国内产品较卷利润率不足。5、货币资金增加5亿元,应付债券增加5亿,基本持平;存货增加近3亿元,应收账款略有下降,合同负债基本持平。
再看光迅科技三季报,与华工正好相反,营收增速>净利润>扣非净利。光迅财报没什么可以解读的,惟有扣非净利增加不符预期。记录几个关注事项;1、股东人数增加13%,对比华工增速不是一个量级。2、前十大股东有增有减,大股东不变,北上资金增加39%,社保基金一进一出持股量增加。3、货币资金大增12亿元,应收账款减少5亿元,说明公司回款能力增加,财务状况改善,是个利好消息;存货基本持平,应付账减少5亿元,合同负债增加4亿元,增幅300%,公司未来业绩有保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6亿元,而去年同期是-10亿元,这也说明为什么货币资金大增。4、公司短期负债、长期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都很低,相比货币资金42亿元不值得过多关注。对比华工科技这几项合计42亿元负债,而货币资金39亿元,光迅财务明显要优秀的多。5、光迅三季度32亿营收,远高于华工联接业务14亿元,市场应该会有所反应。
其实不管华工还是光迅,亦或中旭际创、新易盛等,个人认为商业模式并不理想,护城河不够深,未来行业竞争加大利润率会下降,做产业链业绩容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那么持久,像前些年果链。在市场偏好时,叠加业绩爆发期,低位买入持有也能获得丰厚回报,但长期看要均值回归。就个人而言,华工和光迅买入价位不高,会继续持有。华工应该会进入调整期,暂且先拿着看看四季度和26年业绩情况,如果反预期上涨可能会减持或清仓。光迅科技业绩符合预期,如果短期股价反应过度,可能会清仓,反之深度调整可能会略有加仓。基于商业模式,个人对华工和光迅未来都不会重仓持有。
本人所有文章仅为自己梳理思路,记录自己感想,些许看法不免偏颇,亦不愿与人咬文嚼字。以此作为投资依据,后果请自负。成年人的世界自担后果是一种体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