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易核心框架(适配创业板规则)
1. 壳公司梳理:赢合科技(300457.SZ)剥离全部原有锂电设备业务及相关资产负债(可由原实控人或第三方承接),仅保留上市公司主体资格及合规运营架构,符合创业板'净壳'重组要求。
2. 资产注入安排:上海微电子以全部光刻机及半导体装备相关资产(估值6000亿元,参考)注入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股份支付交易对价,发行价格参照重组预案公告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90%确定。
3. 控股权交割:发行完成后,上海微电子控股股东(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比例不低于51%,实现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同时保障创业板公众持股比例不低于25%。
二、交易所利益平衡机制
1. 合规性优先适配深交所要求:
参照润泽科技借壳普丽盛案例,按创业板IPO标准完成信息披露,针对上海微电子的研发投入、专利布局、财务数据等核心维度,准备不低于500页的问询回复材料,接受深交所三轮及以上书面问询。
交易方案同步报送深交所及上交所备案,明确上海微电子原无在上交所挂牌的待审项目,不存在跨市场资源冲突。
2. 上交所协同性安排:
由上海微电子控股股东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旗下上海电气601727.SH在上交所上市)承诺,未来将以上海微电子为核心,通过上交所平台开展产业链并购重组,优先吸纳上交所挂牌的半导体设备配套企业。
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在上海设立核心研发及信息披露分部,配合上交所开展行业研究及政策调研,共享半导体装备领域产业数据。
三、利益最大化实现路径
1. 支付工具创新(降低交易阻力):
参照思瑞浦并购案例,采用'定向可转债+股份'组合支付:对上海微电子管理团队及核心技术人员发行可转债(初始转股价格挂钩上市公司股价),实现业绩绑定;对财务投资者采用股份支付,保障其长期收益。
同步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交易总额的30%),用于上海微电子先进制程设备研发,锁价发行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
2. 估值与利益分配优化:
针对上海微电子不同股东实施差异化定价:早期财务投资者按不高于16.2亿元/100%股权估值定价,管理团队按8.72亿元/100%股权估值定价,总额控制在6000亿元估值框架内,平衡退出诉求与上市公司利益。
业绩承诺与补偿:上海微电子承诺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亿元,未达标则由控股股东以股份回购方式补偿,增强市场信心。
3. 政策红利与产业协同:
依托2025年《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小额快速'通道,加速审核流程,争取4个月内完成证监会注册(参照润泽科技案例效率)。
借壳后上市公司定位为'半导体装备国产替代核心平台',对接创业板新兴产业支持政策,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再融资快速通道等政策红利。
四、风险防控与合规底线
1. 确保上海微电子满足2025年借壳新规要求:提供连续三年累计超1.6亿元净利润证明,资产规模达到赢合科技剥离后净资产的100%以上。
2. 明确资金来源合规性:定向增发及配套募集资金均用于主业,不存在杠杆融资或违规资金参与,出具银行流水核查报告。
注: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