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技术正从小试加速迈向中试阶段,2025年以来宝马+SolidPower、国轩高科已亮相路试车型,长安汽车也计划2026年开启装车验证。行业共识认为,电池膨胀压力控制是核心挑战,需通过材料、制造、车端三端协同解决。以下为产业链核心环节及标的梳理↓
核心环节突破方向
电芯材料:导电剂(降低电阻)、功能性添加剂(抑制副反应)、电解质掺杂(提升循环寿命)、材料包覆(降低界面电阻)
→ 标的:天奈科技、华盛锂电、当升科技、博苑股份、微导纳米
电芯制造:
- 等静压技术(500-600MPa高压致密化):纳科诺尔、利元亨、海目星、川西机器(中航机载子公司)、利通科技(潜在)
- 制痕绝缘(防短路):德龙激光、联赢激光、松井股份
- 高压化成分容:杭可科技、利元亨
- 铝塑膜封装(要求更高强韧性与隔绝性):璞泰来、紫江企业、新纶新材、明冠新材、*ST威尔
PACK设备:
- 车载气动执行器(提供1-2MPa压强,2030年潜在空间百亿级):先惠技术、豪森智能
风险提示
技术迭代存在不确定性,上市公司实际业务进展以公告为准。投资需谨慎,理性看待市场波动。
(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注: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