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款搬家”现象显现:尽管存款总额在增加,但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部分资金正从银行体系流向收益可能更高的领域,即所谓的“存款活化”或“存款搬家”。2025年7月至8月,居民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向非银金融机构转移1.42万亿元,其中居民定期存款是“搬家”的主力。
· 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居民储蓄行为背后,预防性动机较为突出。未来子女教育、医疗保健、养老等不确定性,使得许多人选择增加储蓄以抵御风险。
· 定期存款到期潮将至:2022-2023年间存在大量高息定期存款。东吴证券报告推测,2025年和2026年将分别有22.28万亿元和9.4万亿元的定期存款到期,其中“超额”定期存款(剔除趋势性增长部分)到期规模分别为11.08万亿元和4.05万亿元。这部分资金可能继续寻找新的投资方向。
这意味着什么?
庞大的居民储蓄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但也反映了内需(尤其是消费)仍有待进一步激活。当前政策也在着力于优化金融服务、提振消费,并推动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