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影医疗(688271)_公司公告_联影医疗: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时间:

联影医疗: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5-09-20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或“保荐人”)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或“保荐人”)作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医疗”或“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项目的保荐人,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并出具本持续督导年度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概述

1、保荐人制定了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明确了现场检查的工作要求。

2、保荐人已与公司签订保荐协议,该协议已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3、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与公司的日常沟通、现场回访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并于2025年

日对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

4、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根据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具体内容包括:

)查阅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等公司治理制度、三会会议材料;

)查阅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等内部控制制度;

(3)查阅公司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的资金往来明细及相关内部审议文件、信息披露文件;

)查阅公司募集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文件和决策程序文件、募集资金专户银行对账单、募集资金使用明细账;

(5)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对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公开信息查询;

)查询公司公告的各项承诺并核查承诺履行情况;

(8)通过公开网络检索、舆情监控等方式关注与发行人相关的媒体报道情况。

二、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基于保荐人前述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问题。

三、重大风险事项

(一)国际化经营及业务拓展风险

公司重视高端医学影像诊断和放射治疗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和销售工作,已在美国、日本、欧洲、非洲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然而,不同海外市场和地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政策和法规通常不同,国际局势存在不确定性,对知识产权保护、不正当竞争、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也存在差异。随着海外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涉及的海外法律环境将会更加复杂多变,若公司不能及时应对海外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的变化,则会对公司海外业务拓展和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具体如下:

1、政策和审批风险

近年来,国际局势跌宕起伏,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频现,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贸易摩擦争端不断,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贸易产生不利影响。部分国家历来对高端医疗器械经营和销售的许可有较强的审批壁垒,完成产品注册的时间周期较长,市场准入难度较大。不同海外市场和地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政策和法规通常不同,政治经济局势存在不确定性,对知识产权保护、不正当竞争、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也存在差异。

2、市场竞争风险

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等公司在医疗设备的诸多领域多年来占据主导地位,在学术上、临床实证、客户认知、全球供应链整合、产品技术开发、海外售后服务和品牌影响力上拥有显著优势。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如果公司不能保持并持续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及价格可能会因市场竞争加剧而下降。

3、境外销售渠道拓展风险

在海外战略整体布局上,公司将针对目标市场从境外产品注册、团队和网络建设、生产基地和供应链布局等方面着手推进境外业务发展。截至本持续督导期末,公司已通过25家境外子公司搭建了境外团队,但境外销售渠道搭建时间较短,如果公司不能有效整合境外销售团队及当地经销商渠道,致使公司产品不能迅速打开境外市场,则会对公司的境外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全面加强全球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供应链等管理和布局,科学决策、合理有序地推进公司各项战略规划和业务布局的落地实施,并通过有效的市场活动、产学研医合作,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

(二)市场竞争风险

根据灼识咨询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已超过500亿元,该市场自2015年至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2.4%。虽然建设“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大健康市场快速扩容、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建设、“千县工程”县域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发布等因素都促进了对医学影像设备的潜在需求,但是公司仍然面临着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方面,我国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过去一直被GE医疗、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医疗等外资企业垄断,在高端PET/CT、MR和CT等产品市场,进口品牌曾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经过十余年国产医学影像设备技术的发展,国产品牌的进口替代趋势愈发明显,进口品牌的市场份额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进口厂家凭借其过去多年塑造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和技术优势,仍然处于市场领先地

位;另一方面,公司还面临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厂商的竞争,包括迈瑞医疗、东软医疗、万东医疗等在内的国内厂家在XR、CT、MR和PET/CT等产品领域积极布局,不断加大在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的开拓力度。面对上述国内外品牌的竞争,如果公司不能保持并持续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及价格可能会因市场竞争加剧而下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不断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与下一代产品投入,及时判断市场趋势与需求;公司以成本管理、产品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管理为牵引,关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质量要求;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人才储备、技术储备、产品储备和客户拓展,深化国际化战略布局,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三)财务风险

1、税收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及部分下属子公司系经依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满足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所有条件时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未来若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者公司不满足税收优惠条件无法继续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将增加公司税负,从而对公司经营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公司会持续关注税收政策的动向,巩固和加强自身研发实力,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夯实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认定。

2、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境外业务快速增长,公司与部分境外客户及境外供应商以美元、欧元等外币进行定价、结算,受国际局势与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未来汇率风险管理难度可能会增加,汇率波动直接影响公司汇兑损益金额,从而可能对公司经营业务造成一定影响。公司重视汇率风险管理,短期与中长期措施并举,合理运用金融性和运营性的方法来应对汇率波动风险。

四、重大违规事项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如下所示:

单位:万元、%

主要会计数据2025年1-6月上年同期本持续督导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601,590.14533,348.6312.7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801.8195,021.195.0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6,561.2579,793.4421.0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875.98-62,459.24不适用
主要会计数据2025年6月30日上年度末本持续督导期末比上年度末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79,384.041,990,316.544.48
总资产2,867,905.932,803,568.892.29
主要财务指标2025年1-6月上年同期本持续督导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211.164.31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1.211.164.31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170.9720.6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904.93减少0.03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754.14增加0.61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8.9519.07减少0.12个百分点

1、本持续督导期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在经营规模方面,2025年上半年,联影医疗业务实现稳健增长,整体营业收入达到60.16亿元,同比增长12.79%。在国内,随着行业政策的落地节奏加快,公司凭借自身产品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国内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在海外,市场表现更为突出,尽管受到地缘政治和关税政策变化等因素的扰动,公司通过产品技术性能优势和供应链优势,在全球市场布局拓宽拓深,海外收入实现11.42亿元,同比增长22.48%,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18.99%,海外业务已经成为公司业务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分业务来看,服务业务仍保持增长势头,收入同比增长32.21%至8.16亿元,服务收入占比13.56%,联影医疗凭借长期合作模式与深度价值服务,使用户黏性不断增强,服务价值持续提升;随着产品装机量不断扩大与市占率的稳步提升,叠加服务收入比重上升,将进一步带动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为后续研发投入、全球布局及战略性资源配置奠定了基础。

盈利能力方面,本持续督导期间内联影医疗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9.98亿元,同比增长5.03%;扣非归母净利润9.66亿元,同比增长21.01%,盈利质量持续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在费用管控和盈利结构优化上的成效。

本持续督导期间,联影医疗整体毛利率为47.93%。中高端设备在磁共振、CT、分子影像等核心产品线的收入占比均稳步提高,高附加值产品不断驱动增长与盈利空间;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逾30%,毛利率保持在60%以上,随着全球装机规模持续扩大与维保体系日趋成熟,其对利润的贡献潜力正逐步释放。

与此同时,公司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与全球供应链协同,通过产研一体化、工艺革新与系统化降本不断释放效率红利,并积极布局冷链覆盖与国际物流优化(如空运转海运),打造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本持续督导期间内,联影医疗在费用结构上坚持核心战略投入,兼顾效率平衡,展现出良好的管控能力。销售费用随收入增长略有增加,销售费用总额为

9.38亿元,销售费用率为15.60%,整体保持在稳定区间内。研发费用持续聚焦下一代平台技术与关键产品突破,本持续督导期间内研发费用7.66亿元,研发费用率为12.74%。管理费用控制得当,为2.57亿元,管理费用率为4.28%,整体保持稳中有降,反映出公司治理与运营效率的不断提升。

面向未来,联影医疗将持续夯实人才梯队、强化技术能力、优化产品组合、提升组织与运营效率,巩固市场竞争力,持续巩固公司在全球高端医疗影像与放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2、上表中有关项目增减变动幅度达30%以上的主要原因说明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主要系本持续督导期间内公司稳健经营,销售回款显著改善所致。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是国内领先、全球少数掌握高端医学影像诊断产品、放射治疗产品及生命科学仪器核心技术的医疗科技企业,拥有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售后维护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

1、全面的产品布局与领先的产品性能

(1)全面的产品覆盖公司围绕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产品涵盖MR、CT、XR、PET/CT、PET/MR等诊断产品,常规RT、CT引导的RT等放射治疗产品和动物MR、动物PET/CT等生命科学仪器,可满足从临床前科研到诊断再到治疗的需求。公司设备搭载了自主研发的医学影像处理软件和高级应用,可实现研究、诊断、治疗、方案的有机结合,为精准诊疗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2)先进的产品性能公司研发的多款产品创造了行业或国产“首款”,包括行业首款具有4D全身动态扫描功能的PET/CT产品uEXPLORER(Total-bodyPET/CT),2018年获英国物理世界杂志评选的“全球十大技术突破”称号;国产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uCTUltima,率先实现国产光子计数CT全身多部位超高分辨成像和精准能谱成像;行业首款全身成像磁共振系统uMRJupiter5T,该产品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攻克了超高场磁共振核心部件及核心技术难题,实现超高场全身临床成像;行业首款75cm孔径的3.0TMR产品uMROmega,拥有零液氦挥发技术、主动/被动匀场技术、失超保护技术等多项专利技术;业界首款“零噪声“智慧仿生空中机器人血管造影系统uAngioAVIVA,结合先进的BurstDenoise技术,将信噪比提升4倍的同时,将辐射剂量降低40-86%;行业首款诊断级CT引导的一体化放疗加速器uRT-linac一体化CT直线加速器等产品。

2、强大的综合研发能力

(1)垂直化研发体系

公司构建了贯穿技术、产品与软件的垂直创新体系,围绕各产品线核心部件开展核心技术研发,为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铸造产品竞争力壁垒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自研比例位居行业前列,各产品线主要核心部件均实现自研自产。

(2)平台化研发模式

公司搭建了通用软件及通用硬件研发平台,以跨产品线的平台化研发模式为技术的借鉴与交流、产品的融合与迭代提供了基础。研发层面,通用的底层架构为开发多模态产品提供了创新便利;项目层面,共享的软件和硬件设计可提升研发效率、加速产品迭代;产品层面,统一的系统配合统一的工业设计和界面设计,公司不同产品线在品牌形象和使用体验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有助于品牌影响力的增强和产品的持续推广。

(3)前沿创新策略

公司以前瞻研究、市场动向引导创新方向。一方面,公司积极布局前瞻性研究,探索把握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为公司研发创新提供技术储备;另一方面,各产品事业部与市场形成紧密连接,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馈持续推进全线产品的技术创新与迭代升级。

(4)全球研发人才储备

人才是公司持续研发创新的根基,公司通过自主培养与外部引进,搭建了一支由多位顶尖科学家及深具行业管理与研发经验的人员领衔的、具有全球化视野的研发梯队。截至本持续督导期末,公司共有员工8,420名,其中研发人员3,391名,占公司员工总数的40.27%。

3、完整的知识产权布局

知识产权体系是技术创新的核心支持,更是企业持续发展和走向全球化的重要保障。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库和知识产权管理平台,实现无形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平台化管理。公司知识产权体系涵盖专利、商标、著作权和技术秘密。截至本持续督导期末,公司以专利为主的各项知识产权申请数量超过11,000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全部专利申请数比例超过80%,公司累计获得超过6,100项的知识产权授权,其中发明专利授权超过3,600项。同时,公司依照《信息安全管

理办法》及《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等制度对公司技术秘密进行严格保护,力求打造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布局体系,以从不同角度保护企业技术创新成果。

(1)前瞻的布局策略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将专利布局策略作为强化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结合自身技术路径、行业前沿技术以及市场拓展方向,持续构建专利壁垒。公司专利挖掘机制贯穿技术研发的全生命周期,专利申请广泛覆盖全线产品。同时,公司在研发过程中针对未来有可能实施的技术提前规划并加以专利保护以抢占先机,确保公司获得更多基础专利和更高的布局效率。

商标方面,在公司创立初期即配合产品上市计划开展商标布局,利用马德里商标体系优势进行全球商标布局,为海外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公司结合自身技术路径、行业前沿趋势以及市场拓展方向,形成了一套攻守兼备的知识产权布局。

(2)系统的体系建立

公司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建立了全面、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涵盖知识产权的获取、维护和运用控制。在风险控制层面,可支持知识产权风险识别和法律纠纷处理;在文件法规层面,公司设立了包含知识产权文件和法律法规的控制程序;在信息安全层面,公司对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实施了严格的保密管理。

4、立体的营销网络

公司结合直销与经销模式,打造了覆盖境内外市场、从顶尖科研院所、高校、三甲医院以及基层机构的多元化立体营销体系。公司积极践行国家分级诊疗实施战略,通过丰富的产品实现基层医疗市场渗透,并通过创新设备与互联网等相结合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在境外市场,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在美国、日本、波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南非、摩洛哥、马来西亚等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建立销售网络,公司产品已成功进驻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意大利、印度等近90个国家和地区。

5、完善的售后服务

公司以客户体验为中心,围绕常规售后需求、应急反应需求和意见反馈需求,打造了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公司建立了一支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售后团队,为客户提供涵盖培训、安装、维修、升级、保养等方面的综合服务。此外,公司高度重视与客户持续沟通并获得反馈意见,促进研发团队的产品优化升级。

6、产学研医融合创新

公司逐步从以产品和技术赋能临床的单一维度,向构建全方位科技支撑的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创新体系转变。公司打通“基础研究-临床应用-转化医学-产业转化”全链条,以临床需求和重大医学难题带动产品定义、性能优化、应用拓展、临床示范,形成从创新到商业转化的闭环管理,持续扩大创新领导力与商业竞争力。

(二)核心竞争力变化情况

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查阅同行业上市公司及市场信息,查阅公司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及其他信息披露文件,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等,未发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变化情况

单位:万元;幅度:%

项目2025年1-6月上年同期增减变动幅度
费用化研发投入76,645.8982,602.29-7.21
资本化研发投入37,357.2219,102.6495.56
研发投入合计114,003.11101,704.9412.09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18.9519.07减少0.12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32.7718.78增加13.99个百分点

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本报告期内达到资本化时点的研发项目增多,因此资本化研发投入同比增加

95.56%。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聚焦下一代平台技术与关键产品突破,整体规模相较于去年同期基本保持稳定。

(二)研发进展

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主要在研项目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
1MR研发项目一10,400.00746.349,090.06已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2MR研发项目二11,000.001,861.107,492.81已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及科研场景
3MR研发项目三15,000.005,357.8113,840.69已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4MR研发项目四25,000.004,841.4320,784.65部分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及科研场景
5MR研发项目五13,500.001,539.6111,620.60已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6MR研发项目六13,700.00773.727,656.51已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及科研场景
7MR研发项目七7,000.00760.365,407.42进行中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及科研场景
8MR研发项目八6,400.001,188.964,963.82已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及科研场景
9CT研发项目一4,600.00428.234,160.19已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10CT研发项目二25,000.00752.2112,851.07部分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及科研场景
11CT研发项目三9,500.00417.895,410.79已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及科研场景
12CT研发项目四9,000.0081.284,258.49已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13CT研发项目五14,000.001,751.499,399.07进行中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及科研场景
14CT研发项目六3,200.00386.971,699.67进行中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15CT研发项目七15,000.001,127.4911,063.48部分获得注册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及科研
序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
场景
16CT研发项目八18,000.003,421.0012,106.31进行中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及科研场景
17CT研发项目九8,000.001,425.274,842.30已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18CT研发项目十6,800.001,057.753,001.61进行中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及科研场景
19CT研发项目十一3,000.00507.311,663.40进行中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及科研场景
20RT研发项目一6,000.00702.375,568.75进行中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21RT研发项目二36,500.005,415.9631,977.51已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22RT研发项目三18,800.001,300.7611,930.00部分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23RT研发项目四7,300.002,354.237,208.05部分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24软件研发项目一38,000.005,253.8931,289.56部分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25软件研发项目二23,000.001,190.9414,072.63进行中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26软件研发项目三13,600.001,395.629,151.38进行中支持影像产品的量产及新产品开发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27XR研发项目一15,000.001,912.8112,310.83已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28XR研发项目二28,300.004,791.8326,704.43部分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29XR研发项目三6,100.001,039.554,517.22已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30MI研发项目一5,000.00271.502,564.76已获得获得注行业适用于临
序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
注册证册证领先床及科研场景
31MI研发项目二8,350.00909.437,349.94已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及科研场景
32MI研发项目三13,500.00564.547,444.89已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33MI研发项目四16,800.001,890.3612,681.40部分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34MI研发项目五3,000.000.551,453.10部分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及科研场景
35MI研发项目六3,000.001,070.341,361.22部分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及科研场景
36MI研发项目七7,500.001,896.004,961.43进行中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37部件研发项目一8,800.001,597.947,528.02部分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应用于设备部件
38部件研发项目二1,900.00393.731,454.84已获得注册证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应用于设备部件
39部件研发项目三3,000.00488.932,065.20进行中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应用于设备部件
40部件研发项目四11,000.00747.827,092.51进行中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应用于设备部件
41超声研发项目一25,300.002,470.9623,399.47进行中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42超声研发项目三7,500.001,395.552,975.33进行中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43生命科学仪器项目一3,600.00341.982,755.69已获得注册证科研推广和量产上市国际领先适用于科研场景
44生命科学仪器项目二3,000.00417.482,444.17进行中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科研场景
45生命科学仪器项目三8,600.001,291.557,730.60进行中获得注册证行业领先适用于科研场景
46下一代产品预研项目10,000.003,247.999,625.50进行中获得下一代产品和技行业领先适用于临床场景
序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
术规划
合计/550,550.0072,780.83410,931.37////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查阅公司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及其他信息披露文件,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基于前述核查程序,保荐人未发现公司存在新增业务。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查阅了公司募集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募集资金专户银行对账单和募集资金使用明细账,并对大额募集资金支付进行凭证抽查,查阅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文件和决策程序文件,实地查看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现场,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使用进度,取得上市公司出具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公司于2025年

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在确保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充足和保证募集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合计使用不超过人民币400,000万元(含本数)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有保本约定的投资产品,使用期限不超过

个月,在上述额度及决议有效期内,资金可循环滚动使用。除上述延期事项外,2025年上半年公司不存在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情形。基于前述核查程序,保荐人认为: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已建立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并予以执行,募集资金使用已履行了必要的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程序,基于前述检查未发现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控股股东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公司实际

控制人薛敏控制的股东上海影升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影智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公司股份数量未发生变化,且不存在其他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等通过宁波影聚、宁波影力、宁波影健、宁波影康、上海影董(以下合称“员工持股平台”)持有公司股份,本持续督导期间,员工持股平台未进行减持。公司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及其他核心员工等通过中信证券联影医疗员工参与科创板战略配售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联影医疗1号员工资管计划”,获配4,493,640股,本持续督导期末持股1,282,408股)、中信证券联影医疗员工参与科创板战略配售2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联影医疗2号员工资管计划”,获配3,695,573股,本持续督导期末持股1,021,649股)、中信证券联影医疗员工参与科创板战略配售3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联影医疗3号员工资管计划”,获配842,529股,本持续督导期末持股471,403股)、中信证券联影医疗员工参与科创板战略配售4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参与公司IPO时的战略配售。截至本持续督导期末,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间接持股变动情况如下:

姓名职务期初间接持股情况期末间接持股情况增减变动原因
万莉娟监事会主席直接持有联影医疗1号员工资管计划12,736,913.05的份额直接持有联影医疗1号员工资管计划的12,736,913.05份额/
夏风华高级副总裁直接持有联影医疗1号员工资管计划2,351,113.19的份额-个人资金需求
缪宏高级副总裁直接持有联影医疗2号员工资管计划7,000,079.09的份额直接持有联影医疗2号员工资管计划的6,000,000.09份额个人资金需求
吕云磊副总裁直接持有联影医疗2号员工资管计划8,490,171.56的份额直接持有联影医疗2号员工资管计划的8,490,171.56份额/
王超核心技术人员直接持有联影医疗2号员工资管计划14,069,996.25的份额直接持有联影医疗2号员工资管计划的14,069,996.25份额/

十一、保荐人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未发现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本报告不构成对上市公司的任何投资建议,保荐机构提醒投资者认真阅读上市公司半年度报告等信息披露文件。(以下无正文)

(本页无正文,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之签字盖章页)

保荐代表人:
焦延延邵才捷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年月日

(本页无正文,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之签字盖章页)

保荐代表人:
刘尚泉张小勇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年月日


  附件: ↘公告原文阅读
返回页顶

【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