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简称:盟固利股票代码:301487
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ianjinGuoanMengguliNewMaterialsScience&TechnologyCo.,Ltd.
(天津市宝坻区九园工业园
号路)
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
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〇二五年九月
本可行性分析报告所述词语或简称与《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中“释义”所述词语或简称具有相同含义。
公司拟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现将本次向特定对象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说明如下: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公司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8,000万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如下项目:
序号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投资总额(万元) | 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万元) |
| 1 | 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 88,646.44 | 86,000.00 |
| 2 | 补充流动资金 | 12,000.00 | 12,000.00 |
| 合计 | 100,646.44 | 98,000.00 | |
在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公司将根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度的实际情况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按照相关法规规定的程序予以置换。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若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少于上述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公司将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最终确定的本次募投项目范围内,根据实际募集资金数额,按照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调整并最终决定募集资金的具体投资项目、优先顺序及各项目的具体投资额,募集资金不足部分由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解决。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一)年产3万吨高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年产
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实施主体: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实施地点:天津市宝坻区九园工业园9号路盟固利现有厂区内建设内容:新建4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年产能共3万吨,包括:
1条NCA材料生产线,年产能1万吨;1条高电压钴酸锂生产线,年产能0.5万吨;2条超高镍三元材料生产线,年产能1.5万吨。
2、项目必要性分析
(1)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把握新能源汽车市场历史性机遇,加快高镍三元材料产能布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在加快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全球对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已达成共识。其中,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碳减排的重要领域,向新能源转型的趋势已经确立。中国、欧盟、美国等世界各主要国家将发展新能源汽车放在突出位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及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强,近年来以我国为首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爆发增长态势。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23.6万辆,同比增长24.4%,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239.7万辆,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4,405.0万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2025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44.3%。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稳步攀升,主要动力电池厂商在全球范围内加快生产基地布局,进一步扩大产能以满足下游整车厂商快速增长的需求。根据GGII统计,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780GWh,同比增长23%;2025年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477GWh,同比增长49%。
正极材料作为动力电池最关键、成本占比最高的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大量需求直接带动了正极材料市场的扩张。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是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两种技术路线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和细分应用领域,彼此无法完全取代。相较于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三元材料动力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续航里程以及更稳定的低温性能,但在成本和安
全性上存在一定劣势,因此主要应用于长续航里程的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中。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对于续航里程的要求不断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是影响新能源乘用车续航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诉求也不断上升。高镍三元材料通过增加镍的相对含量,可以提高三元材料的比容量,从而提高能量密度并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是新能源乘用车向高续航里程发展的必要选择,同时也是降低三元材料整体成本的必要途径。随着固态电池、大圆柱电池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整车平台功能整合,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持续向更高能量密度、更长续航里程发展,三元材料高镍化的发展趋势将会愈加明显,高镍材料未来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作为国内主要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之一,公司应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把握新能源汽车市场历史性机遇,加快动力电池高镍三元材料的产能布局,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从而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及核心竞争力。
(2)把握小动力及新兴应用领域市场机遇,推动三元材料应用边界从传统动力电池向多元化新兴应用场景延伸,巩固公司的市场地位
在以电动工具为代表的传统小动力电池市场,三元材料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优异倍率性能,并通过高镍化和掺杂改性技术,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了实现快充与低温性能突破,成为替代铅酸和磷酸铁锂的关键力量。根据鑫椤锂电统计,2024年全球小动力锂电池中三元材料电池占比已达35%,年增长率超过20%。2024年国内数码和小动力等非动力储能市场三元材料出货量为
4.7万吨,同比增长11.9%,并且此类市场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增长,预计到2030年出货量将达到10.8万吨,具有较强的成长性。此外,随着全球数字化、智能化的加速发展,作为底层支撑的电动化要求催生出了越来越丰富的锂电池应用场景。低空经济、AI机器人、UPS电源、BBU电源等新兴应用场景的出现,为未来锂电池和三元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
在小动力及新兴应用领域,公司已于行业内的知名企业亿纬锂能、蔚蓝锂芯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根据鑫椤锂电统计,2024年度及2025年1-6月,公司在国内数码和小动力市场三元材料的出货量均位居行业第二位。公司围绕NCA材料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通过持续迭代强化差异化竞争力。公
司目前NCA材料采用低DCR(直流电阻)、高倍率循环、高稳定性等关键技术,赋予产品高体积密度、高功率续航、高安全的核心性能特点,可充分满足小动力及新兴市场对电池材料的严苛要求;同时,公司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致力于打造新一代NCA产品,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集成“更高容量、高倍率、高安全性及卓越低温性能”于一体,旨在形成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差异化产品矩阵,为拓展更高端、更复杂的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小动力及新兴应用领域对锂电池的需求持续增长,亿纬锂能、蔚蓝锂芯等主要电池厂商已纷纷进行扩产,公司现有产能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次募投项目建成后将扩大公司NCA材料的产能和出货量,推动公司三元材料应用边界从传统动力电池向多元化新兴应用场景延伸,从而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小动力及新兴领域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的领先地位。
(3)前瞻性布局固态电池领域,研发生产新型超高镍三元材料,抢占市场先机
随着市场对于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诉求,固态电池成为二次电池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相较于传统锂电池,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了电解液和隔膜,在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方面优势明显,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技术路线。正极材料是制约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高镍和超高镍三元材料因其高能量密度和电压平台特性,天然契合固态电池的化学体系需求,是目前半固态电池和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主流选择之一。根据EVTank数据,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到5.3GWh,同比大幅增长4.3倍,全部为半固态电池;预计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到2030年将实现较大规模的出货。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其中全固态的比例将接近30%。未来随着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镍和超高镍三元材料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
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研发的新型超高镍三元材料采用多段烧结、短程化、富钴包覆的干洗等技术,具备高容量、高压实、低内阻和长循环等特点,产品在头部客户处验证顺利,累计已实现吨级供货,单晶综合性能处于第一梯队。本次募投项目建成后将新增超高镍三元材料的年产能1.5万吨,有利于公司提
前布局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领域,从而抢占市场先机,加强公司的市场地位。
(4)实现高电压钴酸锂技术优势向产品优势的实质性转化,助力公司提前卡位下一代钴酸锂技术赛道按照充电电压高低,钴酸锂产品可以分为4.2V、4.35V、4.4V、4.45V、
4.48V、4.5V及以上等型号,目前市场上钴酸锂出货量仍以4.48V及以下产品为主,4.5V及以上产品仅少数公司可批量生产。随着消费电子产品不断向轻量化和智能化发展,尤其是AI手机、AI终端等新一代产品的兴起,市场对钴酸锂电池提出更高的电压平台和能量密度要求,推动钴酸锂材料向高电压方向持续推进。
在此背景下,作为国内钴酸锂主要厂商,公司需紧跟市场需求,持续开发升级高电压钴酸锂产品。公司4.50V高电压钴酸锂已实现批量生产,4.53V高电压钴酸锂已通过重点客户认证并进入试生产阶段,4.55V及以上高电压钴酸锂的产品开发工作也在同步开展中。同时,公司研发储备了O2相钴酸锂技术,O2相钴酸锂用定向掺杂金属元素技术,在能量密度、倍率、循环等主要性能上优于传统的钴酸锂,在相同电压平台下可有效提升能量密度,可精准满足未来高端消费终端对更高能量密度和更优循环性能的需求。公司目前已与头部终端客户开展O2相钴酸锂的实质性联合开发工作,预计未来将快速突破现有钴酸锂产品的理论性能极限并实现产业化落地。
本次募投项目所配套高电压钴酸锂产能的建设,将实现高电压钴酸锂技术优势向产品优势的实质性转化,助力公司提前卡位下一代钴酸锂技术赛道,引领行业向更高电压、更高倍率方向迭代,实现研发成果到市场竞争力的快速转化。
3、项目可行性分析
(1)产业政策的支持为募投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政策基础
近年来,国务院及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多个部委统筹规划,研究、制定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支持、规范新能源及锂电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30年前碳达峰
行动方案方案》《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重要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应产业配套政策,为新能源及锂电产业未来的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也为本次募投项目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基础。
(2)终端应用场景对于锂电池的大量需求,将带动锂电正极材料市场持续扩张,为本次募投项目新增产能消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动力电池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小动力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持续增长。根据GGII统计,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780GWh,同比增长23%;2025年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477GWh,同比增长49%,预计未来动力电池的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消费电子领域,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4年中国消费电子电池出货量约为16.1GWh,同比增长
17.52%,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进一步释放,消费电子电池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此外,低空经济、AI机器人、UPS电源、BBU电源等新兴应用场景为未来锂电池的需求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根据EVTank预计,2025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899.3GWh,2030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5,127.3GWh,市场空间巨大。
新能源汽车、小动力、消费电子、新兴领域等终端应用场景对锂电池的大量需求,将带动锂电正极材料市场持续扩张,为本次募投项目新增产能消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根据GGII统计,2024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达到335万吨,同比增长35%;2025上半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210万吨,同比增长53%,预计2025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将超过440万吨。
(3)公司客户基础稳定,具备新增产能的消化能力
借助多年来技术研发和生产经验积累的先发优势,公司拓展了众多知名的锂电池企业客户。在消费电池领域,公司与比亚迪、珠海冠宇、维科技术等知名消费电池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在动力电池领域,公司与亿纬锂能、蔚蓝锂芯等知名动力电池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并已通过宁德时代的供应商认证。公司下游主要锂电池厂商对正极材料供应商的认证机制较为严格,
包括供应商主体资格认证及具体产品质量方面的认证,一旦通过认证后双方合作关系通常较为稳定。得益于锂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及下游需求的持续增加,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蔚蓝锂芯等下游主要电池厂商已纷纷进行扩产,公司将继续深入与上述客户合作,实现订单持续增长,同时加强新客户新产品的开拓,以有效消化本次募投项目新增产能。
(4)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为募投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证公司秉持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核心驱动力,通过持续强化研发资源投入,推动产品迭代升级。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达到1.93亿元。基于对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深刻理解与融合创新理念,公司技术研发工作主要布局于高电压钴酸锂、NCA材料、超高镍三元材料等多个领域,并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富锂锰基材料等前瞻材料,通过与头部电池企业及整车企业深度合作开发,积极开拓富锂锰基材料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应用。依托领先的技术研发平台体系与IPD研发管理体系,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程,有力推动产品产业化进程。对于本次募投项目,公司已进行了充分的前期技术储备,申报或取得了包括高电压钴酸锂、NCA材料、超高镍三元材料等在内的多项相关核心专利。
公司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是确保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具备技术可行性。
4、项目投资概况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88,646.44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序号
| 序号 | 项目 | 投资金额(万元) | 占投资总额比例 |
| 1 | 固定资产投资 | 79,781.80 | 90.00% |
| 2 | 铺底流动资金 | 8,864.64 | 10.00% |
| 项目总投资 | 88,646.44 | 100.00% | |
5、项目经济效益
本项目预计经济效益较好。
6、项目备案与环境保护评估情况截至本报告出具之日,本项目已取得天津市宝坻区行政审核局出具的《天津市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明》(津宝审批备〔2025〕792号),能评及环评批复手续正在办理过程中。
(二)补充流动资金
1、项目概况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公司拟使用本次发行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12,000.00万元。
2、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从业务角度,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产能规模,进而使公司的营运资金需求有所提升,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对公司的资金储备也提出了一定需求。本次补充流动资金到位后,可以更好地满足公司业务迅速发展和技术研发所带来的资金需求,为公司未来经营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巩固公司的市场地位,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从财务角度,由于公司给予下游客户的信用期整体明显长于上游供应商给予公司的信用期,且客户多以银行承兑汇票支付货款,上下游信用期的错配导致公司营运资金相对紧张,尤其是在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涨阶段或公司产销规模扩大阶段。而债务融资工具的使用会提高公司的财务风险,同时财务费用也会影响公司利润水平。本次补充流动资金到位后,公司资金实力得到增强,有利于降低财务费用、保障公司生产经营、增强公司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此外,本次发行可以提升公司净资产规模,降低资产负债率,有效改善公司资本结构,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因此,部分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使公司拥有充足的营运资金,既是公司业务发展的基础,也是抵御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和增强竞争力的需要。
三、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展开,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及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其实施有利于公司稳步扩大产能,以响应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增需求,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并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落实公司战略布局,符合公司长期发展需求及股东利益。
(二)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的规模均将有所增加,进一步提高公司抗风险的能力,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本次发行有利于优化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公司偿债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公司的财务结构将更加稳健。
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将有所增加,在资金开始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后,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也将相应增加。未来,随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和效益产生,公司的竞争实力将不断提升,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预计将进一步增加。
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股本总额、资产总额及资产净额将在短期内快速增加,但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具有一定的建设周期,募集资金使用至产生效益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公司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短期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摊薄。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逐步实施,公司业务规模得以进一步扩大,有助于公司提升市场地位与核心竞争力,进而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及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一定的经济效益。本次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公司稳步扩大产能,以响应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增需求,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并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落实公司战略布局,符合公司长期发展需求及股东利益。同时,本次发行将有助于公司优化资本结构,增强资本实力,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因此,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必要的、可行的。
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5年9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