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超导(688122)_公司公告_西部超导: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持续督导年度报告书

时间:

西部超导: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持续督导年度报告书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2-04-29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持续督导年度报告书

保荐机构名称: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被保荐公司名称: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保荐代表人姓名:郭尧联系方式:010-65608298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凯恒中心B/E座9层
保荐代表人姓名:李靖联系方式:010-85156380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凯恒中心B/E座9层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于2019年7月1日出具的《关于同意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19〕1169号)批准,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西部超导”)于2019年7月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4,420.00万股,发行价为15.0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663,000,000.00元,扣除发行费用59,878,507.82元(不考虑增值税)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603,121,492.18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于2019年7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经中国证监会于2021年11月23日出具的《关于同意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1﹞3709号)批准,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22,774,069股,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88.39元,募集资金总额为2,012,999,958.91元,扣除发行费用31,914,627.63元(不考虑增值税)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1,981,085,331.28元,本次发行新增股票于2022年1月12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完成登记托管及限售手续。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建投证券”)担任西部超导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及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保荐机构。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由中信建投证券完成持续督导工作。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1号——持续督导》,中信建投证券出具本持续督导年度报告书。

一、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序号工作内容持续督导情况
1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针对具体的持续督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了持续督导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
2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在持续督导工作开始前,与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签署持续督导协议,明确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保荐机构已与西部超导签订《持续督导协议》,该协议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和义务
3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保荐机构通过日常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回访等方式,了解西部超导经营情况,对西部超导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4持续督导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项公开发表声明的,应于披露前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后在指定媒体上公告。2021年度,西部超导在持续督导期间未发生按有关规定须保荐机构公开发表声明的违法违规情况
5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应自发现或应当发现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具体情况,保荐机构采取的督导措施等。2021年度,西部超导在持续督导期间未发生违法违规或违背承诺等事项
6督导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在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督导西部超导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
7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等。保荐机构督促西部超导依照相关规定健全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公司治理制度
8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以及募集资金使用、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对外投资、衍生品交易、对子公司的控制等重大经营决策的程序与规则等。

保荐机构对西部超导的内控制度的设计、实施和有效性进行了核查,西部超导的内控制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得到了有效执行,能够保证公司的规范运行

9督导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有充分理由确信上市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保荐机构督促西部超导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
10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进行事保荐机构对西部超导的信息披露文件进行了审阅,不存在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
序号工作内容持续督导情况
前审阅,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予以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未进行事前审阅的,应在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五个交易日内,完成对有关文件的审阅工作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所报告的情况
11关注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或者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监管关注函的情况,并督促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措施予以纠正。2021年度,西部超导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未发生该等事项
12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履行承诺的情况,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未履行承诺事项的,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2021年度,西部超导及其控股股东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
13关注公共传媒关于上市公司的报道,及时针对市场传闻进行核查。经核查后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与披露的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如实披露或予以澄清;上市公司不予披露或澄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2021年度,经保荐机构核查,西部超导不存在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的情况
14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保荐机构应督促上市公司做出说明并限期改正,同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一)上市公司涉嫌违反《上市规则》等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业务规则;(二)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签名人员出具的专业意见可能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违法违规情形或其他不当情形;(三)上市公司出现《保荐办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四)上市公司不配合保荐机构持续督导工作;(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机构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情形。2021年度,西部超导未发生相关情况
15制定对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明确现场检查工作要求,确保现场检查工作质量。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十五日内或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的期限内,对上市公司进行专项现场检查:(一)存在重大财务造假嫌疑; (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涉2021年度,西部超导不存在需要专项现场检查的情形
序号工作内容持续督导情况
嫌资金占用;(三)可能存在重大违规担保;(四)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涉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五)资金往来或者现金流存在重大异常;(六)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的其他情形。
16持续关注上市公司的承诺履行情况。2021年度,西部超导按照规定持续履行了承诺事项

二、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未发现西部超导存在重大问题。

三、重大风险事项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主要的风险事项如下: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材料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持续创新能力是公司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高端钛合金材料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对钛合金材料的性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司必须持续跟踪新型飞机和发动机对钛合金材料的要求,并通过参与新型飞机和发动机的研制成为相应钛合金材料供应商,才能保持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如果公司不能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和公司在飞机和发动机钛合金市场的市场份额;或者不能通过长期的市场跟踪和持续研发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型飞机和发动机钛合金材料供应商,都将对公司未来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

1、公司内部治理风险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资产和业务规模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升,这对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公司的管理能力不能适应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规模的扩大,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发展速度和业绩水平,甚至给公司带来风险。

2、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为69.37%。如果未来主要经营策略或采购计划发生重大调整,公司产品或技术如不能持续满足客户需求,或公司与上述客户的合作关系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公司面临流失重要客户的风险,进而对公司后续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公司资金周转风险

公司高端钛合金材料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军用航空领域,军用航空材料的研发及验证周期长,回款周期长,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且大部分结算方式采用承兑汇票,公司的短期资金压力较大,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较大的影响。

4、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应商集中的风险

公司原材料采购主要包括海绵钛、铌锭、镍、无氧铜及中间合金等,如果未来海绵钛、中间合金等原材料出现大幅波动,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则可能会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可能面临一定的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商较为集中,前五大供应商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达55.08%,若供应商经营发生不利变化或产能受限,亦将影响公司原材料的及时供应。虽然公司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流程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产能实现规模经济、推出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保持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但公司仍存在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与供应商不利变化给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5、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目前仍在全球蔓延,航空运输业受到严重冲击,公司外贸出口业务虽然占比较小,但会影响外贸出口订单。铌锭及铜槽线等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且供应商比较单一,如果相关原材料出口国对该等材料的进出口贸易政策发生变化,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6、安全生产风险

随着国家对安全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的趋严,以及公司所在行业的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规范。若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将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但依旧存在因管理不善、控制不严等人为因素造成安全事故的风险。

(三)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余额较大的风险

2019年末、2020年末和2021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账面价值合计分别为144,809.98万元、211,612.38万元和271,451.90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0.15%、

38.20%和30.99%,占当期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0.14%、100.16%和92.73%。公司应收款项增加主要系下游军工行业企业付款结算周期较长所致且下游军工行业客户多以商业承兑汇票进行结算。由于公司应收款项周转速度较慢、回款相对迟缓,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将受到一定影响,增加了财务风险。此外,由于未来军用航空领域的相关政策及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若客户经营状况因此而发生变化,则可能导致公司应收款项无法及时或足额收回,将对公司资金使用效率、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2、存货余额较大及减值的风险

近年公司存货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19年末、2020年末和2021年末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02,530.20万元、113,931.10万元和159,864.95万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1.35%、

20.57%和18.25%。公司存货比例较高,主要是产品生产周期长导致存货对资金占用较大。公司较高的存货比例直接影响公司的流动资金周转,同时存货余额较高将增加公司存货发生跌价的风险。

3、经营现金流波动较大的风险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950.45万元、-22,231.93万元和22,717.22万元,波动较大且与当期净利润金额有较大差异。公司下游客户以军工行业客户为主,该类型客户采购及付款一般遵守较为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付款周期相对较长。因此,若公司不能改善现金流管理且无法筹集经营所需资金,或将导致资金无法满足日常经营中付款、投资或偿债的需求,进而使公司面临经济损失或信誉损失的风险。

(四)行业风险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公司高端钛合金材料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6.34%、86.53%和86.60%,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高端钛合金材料是我国军用飞机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近年来国际形势严峻,国家对军用飞机的需求旺盛,

但是未来国家对军用飞机的具体需求及生产规划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未来国家军用飞机的产量发生周期性波动甚至大幅下降,可能导致本公司业绩发生较大波动甚至大幅下降。

(五)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所处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及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行业属于新材料领域,对国家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国家产业政策对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政府出台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及科技扶持政策对企业的快速发展产生有利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公司高端钛合金材料主要用于军用航空领域,该领域特定的法规和政策,以及发展面临的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压力,需要国家产业配套政策的持续支持,因此军用航空等领域相关产业政策调整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新冠疫情及国家医疗管控等不可控因素,可能导致公司经营的不连续。

四、重大违规事项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西部超导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1年,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如下所示:

单位:元

主要会计数据2021年度2020年度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2,927,218,790.162,112,832,970.7838.5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1,478,943.86370,769,947.4799.9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53,658,338.66293,400,750.41122.7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7,172,168.46-222,319,301.27不适用
主要会计数据2021年12月末2020年12月末本期末比上年度末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360,830,948.102,808,647,279.5390.87
总资产8,757,952,407.795,539,988,651.2058.09

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如下表所示:

主要财务指标2021年度2020年度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68030.840299.99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1.68030.840299.99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48130.6649122.79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0913.84增加10.25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1.2310.96增加10.27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6.005.63增加0.37个百分点

2021年,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变动的原因如下: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8.5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分别较同期增长99.98%、122.79%、

99.9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10.25、10.2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产量提升带动规模效益以及期间费用未大幅增长所致。

总资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分别较报告期初增长58.09%、90.87%,主要原因是报告期末收到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和经营利润累积所致。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公司作为国内高端钛合金棒、丝材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产品以“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为定位,制备工艺和质量过程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丰硕,自主建立了一套内控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了多种高端钛合金的完全国产化,填补了多项战机、舰船等用关键材料的国内空白,产品的“高均匀性、高纯净性、高稳定性”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推动了诸多钛合金材料技术标准的升级。公司依托多种型号军用及商用飞机研制任务,突破了***用大规格钛合金材料制备一系列工程化关键技术,经多名院士及行业专家鉴

定认为,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突破了航空用超高强高韧钛合金材料强韧性能调控关键技术,产品性能综合匹配性进一步提升,在大尺寸整体化航空锻件获得应用。公司自主研制的某超高强韧钛合金性能优异,试制产品满足某新型号关键材料技术要求并被成功选材。公司某耐腐蚀钛合金实现批量化稳定生产,并成功批量应用于国家重大项目。公司开发的新型高性能钛合金在兵器领域获得应用;突破了超大规格Ti55531饼坯,超大规格变截面TA15材料,突破了大规格变截面钛合金材料水浸相控阵探伤技术。

公司自主开发了全套低温超导产品的生产技术,代表我国完成了ITER项目的超导线材交付任务,实现了MRI超导线材的批量生产,低温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获中国工业大奖。面向新一代聚变工程实验堆的高性能Nb3Sn线材取得重大突破,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直径1米以上大孔无液氦高场超导磁体技术取得突破,成功应用于高温超导感应加热系统;MCZ磁体批量化制备技术成熟并稳定交付产品;9.4T高场强磁体用NbTi超导线获得客户认可且开始批量供应;突破了低交流损耗CuMn和CuNi基NbTi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综合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NbTi和Nb3Sn超导线材已满足国内外科研院所特殊科研磁体技术要求;公司探索Bi-2223和Bi-2212的工程化制备技术,打通了适合于批量化生产的全流程工艺技术,制出长度达到百米量级的带材和线材;开发出多种基体材料和不同形状的MgB2线材,为MRI未来应用积累了高温超导材料基础;CuMn和CuNi基细芯丝超导线材成功实现批量化制备技术;成功研制高临界电流密度的Nb47Ti超导线并首次应用于中国首台动物μMR磁体;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超导扭摆器磁体和CCT磁体;无液氦MRI用NbTi超导线材和MRI用超导开关线材制备技术取得突破;NMR用内稳定型青铜法Nb3Sn实现批量化制备;高场磁体用增强型青铜法Nb3Sn综合性能实现大幅提升。

公司作为国内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的新兴供应商之一,陆续承担了国内重点国防装备用多个高温合金材料的研制任务。多个牌号高温合金大规格棒材获得某型航空发动机用料供货资格;多个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材料已经通过了某型号发动机的长试考核,具备了供货资格,已开始供货;高温合金铸锭纯净化熔炼控制技术显著提升,实现重大冶金缺陷“零发生”。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研发、技术、市场及品牌等方面,在2021年度未发生不利变化。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为了保证公司能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保持产品和服务的技术领先水平,维持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2021年度,公司研发投入17,565.45万元,较2020年度增加47.71%,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达到6.00%,较2020年度增加0.37个百分点。2021年度,公司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021-2023)。公司依托多种型号军用及商用飞机研制任务,突破了***用大规格钛合金材料制备一系列工程化关键技术,经多名院士及行业专家鉴定认为,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突破了航空用超高强高韧钛合金材料强韧性能调控关键技术,产品性能综合匹配性进一步提升,在大尺寸整体化航空锻件获得应用。公司自主研发的专门用于磁控直拉单晶硅的大型制冷机直冷超导磁体(MCZ)实现了批量化制造。自主研制国内首台12T200mm室温孔制冷剂直接冷却高场大孔径超导磁体。无液氦MRI用NbTi超导线材和MRI用超导开关线材制备技术取得突破。NMR用内稳定型青铜法Nb3Sn实现批量化制备。高场磁体用增强型青铜法Nb3Sn综合性能实现大幅提升。公司开发的国内首台4.2T超导扭摆器磁体实现加速器在线运行。公司研发的超导磁悬浮超导磁体与客户配合,实现了时速623Km/h的最高速度,打破了超导磁悬浮的世界纪录。公司突破国产主型发动机整体叶盘用GH4169G大棒材工程化关键技术,在发动机转动件实现装机应用。高温合金材料在超超临界电站材料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应用。公司持续推进“两机”用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研制及应用研究,GH4169、GH738等典型高温合金在***10等多个型号发动机和商发长江系列发动机进入批量供货阶段。

2021年度,公司新申请专利共计79件,获授权专利43件(其中发明专利33件),公司目前拥有专利419件(其中发明专利288件)。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

不适用。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1、2019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公司于2019年7月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44,200,000.00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发行价格为每股人民币15.00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663,000,000.00元。上述募集资金总额扣除保荐费和承销费用人民币48,410,000.00元后,公司收到募集资金人民币614,590,000.00元,扣除由公司支付的其他发行费用共计人民币11,468,507.82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603,121,492.18元。截至2019年7月17日止,上述募集资金的划转已经全部完成,业经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予以验证并出具众环验字[2019]170004号验资报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19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累计使用及结余情况如下:

项目金额(元)
截至2019年7月17日止募集资金总额663,000,000.00
减:保荐费和承销费用48,410,000.00
2019年7月17日公司收到募集资金金额614,590,000.00
减:2019年度支付其他发行费用11,468,507.82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603,121,492.18
加:以前年度利息收入1,832,184.32
减:以前年度已使用金额(不含支付的其他发行费用)306,697,255.62
减:以前年度存入保证金金额14,147,200.00
加:以前年度收回保证金金额6,300,000.00
减:以前年度使用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金额1,424,000,000.00
加:以前年度收回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金额1,174,000,000.00
加:以前年度使用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收益13,182,299.36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募集资金专户余额53,591,520.24
加:本期利息收入1,851,477.56
减:本期已使用金额162,515,891.73
减:本期存入保证金金额146,700.00
加:本期收回保证金金额1,693,900.00
减:本期使用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金额395,000,000.00
加:本期收回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金额645,000,000.00
加:本期使用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收益5,333,630.15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募集资金专户余额149,807,936.22

2、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

公司于2021年12月向特定对象发行普通股(A股)22,774,069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88.39元,募集资金总额为2,012,999,958.91元。上述募集资金总额扣除保荐费和承销费用人民币29,995,282.43元后,公司收到募集资金人民币1,983,004,676.48元,扣除由公司支付的其他发行费用共计人民币1,919,345.20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1,981,085,331.28元。截止2021年12月29日,上述募集资金的划转已经全部完成,业经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予以验证并出具众环验字[2021]170004号验资报告。

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累计使用及结余情况如下:

项目金额(元)
截至2021年12月29日止募集资金总额2,012,999,958.91
减:保荐费和承销费用29,995,282.43
2021年12月29日公司收到募集资金金额1,983,004,676.48
减:2021年度计提的其他发行费用1,919,345.20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981,085,331.28
加:本期利息收入73,124.88
减:本期已使用金额5,626,975.18
加:尚未支付的2021年其他发行费用1,919,345.20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募集资金专户余额1,977,450,826.18

公司2021年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符合《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2022年修订)》《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等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的规定,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项使用,并及时履行了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募集资金具体使用情况与公司已披露情况一致,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截至2021年12月31日,西部超导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公司股份的情况如下:

序号姓名职务直接持股数量 (股)间接持股数量(股)合计持股数量 (股)合计持股占比 (%)2021年度的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1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控股股东100,035,000-100,035,00022.67
2张平祥董事长/核心技术人员-----
3颜学柏董事-----
4巨建辉董事-----
5孙玉峰董事-----
6冯勇董事/总经理/ 核心技术人员55,0002,080,0002,135,0000.48
7刘向宏董事/总工程师/ 核心技术人员50,0002,067,0002,117,0000.48
8杨建君董事-----
9王秋良董事-----
10张俊瑞董事-----
11杜明焕监事会主席-----
12孟德成监事-----
13隋琛监事-----
序号姓名职务直接持股数量 (股)间接持股数量(股)合计持股数量 (股)合计持股占比 (%)2021年度的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14梁民生监事-----
15田思阳职工代表监事-39,00039,0000.01
16周庆职工代表监事-----
17彭常户副总经理-1,755,0001,755,0000.40
18张丰收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572,000572,0000.13
19杜予晅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104,000104,0000.02
20闫果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338,000338,0000.08
21李少强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
22王凯旋职工代表监事(离任) 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
23罗文忠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
24许东东职工代表监事(离任) 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130,000130,0000.03
25吕豫董事(离任)-----
26程志堂监事会主席(离任)-----
27张有新监事(离任)-----
28马爱君监事(离任)-----
29周通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离任)68,000819,000887,0000.20

西部超导控股股东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截至2021年12月31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直接持有西部超导100,035,000股,持股比例为22.67%;西部超导实际控制人为陕西省财政厅。2021年度,西部超导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均未发生变化。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西部超导控股股东和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西部超导股份均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的情形。

十一、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截至本持续督导年度报告书出具之日,不存在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以下无正文)


  附件: ↘公告原文阅读
返回页顶

【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