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鼓动力(601369)_公司公告_陕鼓动力: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时间:

陕鼓动力: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5-04-18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公司代码:601369 公司简称:陕鼓动力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未出席董事情况

未出席董事职务未出席董事姓名未出席董事的原因说明被委托人姓名
董事宁旻公务徐光华

4、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余额为2,462,644,090.66元。2024年母公司净利润为901,648,640.43元,当年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后,实现未分配利润811,483,776.39元。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7元(含税),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总股本1,725,599,033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465,911,738.91元(含税),加上2024年中期已派发的现金红利310,607,825.94元(含税),本年度公司拟派发现金红利为776,519,564.85元(含税),占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74.55%。如在董事会审议通过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公司拟维持每股分配金额不变,相应调整分配总额。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陕鼓动力601369/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柴进周欣
联系地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8号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8号
电话029-81871035029-81871035
传真029-81871038029-81871038
电子信箱securities@shaangu.comsecurities@shaangu.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024年,国家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等持续出台一揽子增量措施,宏观形势整体向好,组合效应持续显现,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工业实现较快增长。2025年我国经济工作预计将保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改革,持续释放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组合效应,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国内需求,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将有效推进工业生产投资和运行回稳,促进装备制造业等加快提质转型。

国家连续出台多项重要政策,顶层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加大节能降碳攻坚力度,推进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传统冶金、化工、电力等行业将持续开展智慧节能改造、装备工艺升级、能源结构转型、低碳环保减排等高质量发展,新型储能及电力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先进技术推广、拓宽应用场景,为低碳绿色智慧能源互联岛系统解决方案带来广阔的空间。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储能、石油化工、煤化工、冶金、有色、电力、硝酸、发酵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以及一带一路、智慧城市等诸多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轴流压缩机组、离心压缩机、能量回收透平装置、冶金余热余压能量回收及化工工艺流程组合机组、硝酸四合一机组、空分机组、天然气管线及LNG机组、汽轮机等多项高效节能环保的能量转换装备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为流程工业以及园区、市政等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提供工程项目总承包、机电设备安装、能量转换系统开发设计、节能项目诊断评估和能效分析、能量转换系统及节能环保工程设计及工程造价等系统工程方案;面向用户提供包括安装调试、检修维修、备件服务管家、专业维保、绿色再制造、远程互联、智能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系统服务;全力打造产品智能化、过程智能化、服务智能化体系,为用户提供面向分布式能源领域的全生命周期数智化解决方案。

(二)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取集中、授权、集中+授权三种采购管理模式,主要采购用户所需产品的电机、齿轮箱、润滑油站、阀门等配套设备。公司不断引入国内外优秀供应商资源以提高供应链竞争力,通过“国际化、国产化、本土化、区域化”资源合作,持续开展采购业务,满足各类市场需求,并按照合规管理要求,通过招标、比价、框架协议合作等方式,选择满足项目需求的供应商合作。

2、生产模式

公司从事能量转换透平设备制造,产品具有生产周期长、规格品种多、单件小批量、面对市场高度定制化离散型制造的特点,因此公司严格采取“订单生产、以销定产”的生产组织模式。公司按照销售订货合同编制年度产品履约计划,在满足约定条款后,下发产品投料计划,生产管理部门按照产品履约时间的不同,充分平衡产能负荷,统筹生产任务安排,科学编排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进程,确保产品按期交付。

公司致力于推进核心制造能力建设的进程,通过产品价值流分析,形成了现有的透平设备关键零部件完全自制+一般零部件社会化协作的组织模式。公司持续推进过程智能化建设工作,按计划完成了部分制造环节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叶片黑灯产线建设和叶轮加工建设正在稳步推进,2025年具备批量加工能力,与此同时,公司通过持续过程精益改善,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产品履约能力持续增强。逐步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组织模式将成为公司分布式能源战略落地的坚实基础。

3、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市场覆盖国内外市场。在国内市场,公司主要采取直接销售模式,业务范围覆盖能量转化设备、工程EPC、全生命周期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控制等领域,公司结合用户特点,提供个性化工厂运营方案,满足用户系统需求;在海外市场,公司联合国内大型设计院及工程公司等合作伙伴,协同出海,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深挖大客户资源,加强海外机构建设,强化当地系统销售能力。

(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持续“源于制造,超越制造”创新发展,服务型制造转型实践经验获得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和中机企协等广泛认可与推广,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陕鼓模式”多次被写入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以及《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陕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推广陕鼓“服务型制造”模式,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创新应用和推广发展新业态,争创服务型制造积极示范。

面对装备制造业加快提质升级,高能耗、高排放工业低碳绿色转型,新型能源系统结构调整等市场需求变化,公司充分发挥能量转换装备和能源基因优势,持续升级“专业化+一体化”的低碳绿色智慧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为离散型制造业、流程工业、工业园区、智慧城市、一带一路等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力赋能。其中,在氢能方面,持续推进钢铁工业氢直接还原短流程技术升级;创新

研制的各类加氢、脱氢装置等流程工业工艺气体压缩机组,成为国产化重大装备的核心装置;面向绿氢绿氨绿醇产业发展,提供涵盖机组、工程、服务、智能化等在内的系统解决方案。在CCUS领域,已具备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节设计制造核心压缩机组的能力,并已在火电厂、煤化工等领域实现多个项目突破;在储能方面,公司拥有储能领域必备的压缩机组技术、膨胀机组技术及储换热三大核心技术。公司多项新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在国家推进绿色低碳清洁能源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发展环境下,带来市场新机遇和强劲驱动力。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4年2023年本年比上年 增减(%)2022年
总资产25,264,416,097.2625,480,225,960.22-0.8527,512,076,323.3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868,697,938.278,745,693,862.841.418,155,500,530.00
营业收入10,277,079,913.7810,142,916,595.471.3210,766,047,048.5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1,588,362.131,020,280,603.152.09968,362,398.6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49,998,931.16930,997,018.502.04838,676,039.5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48,131,030.861,351,711,550.49-15.06910,791,942.06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8312.15减少0.32个百分点12.51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61050.60371.130.5718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60380.59062.240.5623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2,492,149,868.092,511,780,942.052,285,413,417.572,987,735,686.0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4,630,037.74223,825,159.22207,718,068.37375,415,096.8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20,913,316.78213,255,172.22188,297,610.14327,532,832.0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0,640,557.66351,466,833.02298,926,862.54267,096,777.64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

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30,91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30,193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股东名称 (全称)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 性质
股份 状态数量
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0969,635,80656.190国有法人
西安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086,652,8175.020国有法人
李太杰40,00016,090,0000.930境内自然人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6,465,19714,925,1420.860其他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18L-CT001沪12,684,46712,684,4670.740其他
杨迎军2,880,00010,000,0000.580境内自然人
柴长茂010,000,0000.580境内自然人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22L-CT001沪9,116,3009,116,3000.530其他
招商财富资管-招商银行-招商财富-股息红利2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6,016,0006,016,0000.350其他
富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5,733,6005,733,6000.330其他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与西安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除此之外,未知上述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情况。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盈利质量跨越式突破,处于历史高位。2024年,公司紧抓市场机遇,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高效的运营管理,成功拓展市场份额,营业收入达到102.77亿元,同比增长1.32%;利润总额与归母净利润连续多年双增长,2024年利润总额较2020年增长49.40%,同比提升3.88%,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2020至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11.05%,同比增长2.09%。

公司资产负债率创近五年新低,货币资金与速动资产储备充足;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总资产报酬率同比提升0.41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达到11.14%。

公司能源基础设施运营2024年收入占比达38.65%,五年复合增长率19.48%,成为增长主引擎;能量转换设备2024年收入处于历史高位,同比增长3.72%,高端装备持续发力。? 高质量发展引领,多领域市场开拓齐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坚定深化改革,深化转型,坚持降本与市场开拓并举,抢抓分布式能源市场新机遇,不断取得新的市场突破,并积极推进国际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2%,净利润同比增长4.30%;净资产达到95.61亿元,处于历史高位。

序号2024年公司新市场里程碑项目
1实现中国硝酸行业最大硝酸四合一机组的突破,该项目占领了国内市场制高点,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硝酸领域的市场主导地位。
2签订国内首套创新型硝酸五合一机组,该机组突破传统驱动模式,实现在多种工况状态下的高效运行,是我国硝酸领域技术的重大创新。
3

签订全球首个煤制活性炭及尾气化产一体化工程总承包项目,为煤炭资源多元化利用树立了典型示范,扩大了煤气增压机、混合冷剂压缩机的应用范围。

4签订某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联合体项目乙烯装置配套压缩机组,该项目的签订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离心压缩机在全球高端化工领域的影响力,为后续持续开拓乙烯及乙烯下游装置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5公司为中国单套装置规模最大的异丁烷脱氢装置配套压缩机组,在异丁烷脱氢领域内具有重大标杆示范意义,为持续市场开拓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6签订某综合配套改造项目CO深冷分离装置配套CO压缩机、N2压缩机组,为公司在CO深冷分离领域的市场开拓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拓宽了公司压缩机组的应用领域。
7签订联碱法工艺纯碱装置配套真空机组,是公司首次进入联碱法工艺纯碱市场,提升了公司在纯碱市场的竞争力与市场品牌,具有重大的示范效应。
8为某新材料烷烃资源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环氧丙烷装置配套循环丙烯压缩机组,该项目的成功签订打开了环氧丙烷装置循环丙烯压缩机组的新市场,为公司在HPPO、CHPPO、POSM等领域的市场拓展树立示范项目。
9签订某甲苯加氢脱甲基(THDA)配套压缩机组项目,是公司首次突破甲苯装置领域,该项目的成功签订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在甲苯加氢脱甲基装置领域的市场地位,通过高效、可靠的设备助力用户延伸并优化上下游产业价值链,显著提升了用户的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10签订100万吨/年高端化学品新材料项目40万吨/年甲醇甲苯制芳烯烃(DMTA)装置配套压缩机组,该装置为全球首创新型高端化学品新材料工艺路线,该项目成功签订为公司产品在甲醇甲苯制芳烃装置中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11签订世界首套年产30万吨原油直接催化裂解制烯烃装置主风机组,全面拓展原油直接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新市场。
12签订某国际石化龙头企业160万吨/年乙烯装置配套压缩机组项目,是该机型首个撬装布置方案在大型乙烯项目上的应用,为后续进一步服务更多国际石化大客户、持续开展市场合作奠定了优良基础,对国际乙烯市场开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3签订废弃油脂转化生物质能源示范项目配套机组,是公司循环氢压缩机组首次应用于生物质原料生产航空燃料领域,作为国家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为公司进一步开拓生物质能源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14签订60万吨玉米深加工配套热电联产项目配套压缩机组,该项目采用3台汽拖轴流压缩机组,为玉米深加工工艺提供多种流量压缩空气的组合方案,运行温度高,实现能源最大化梯级利用,通过对汽拖轴流压缩机组一体化精准控制,完成智能化一键启动,是公司采用差异化控制方案进军玉米深加工市场的首次尝试,同时也是公司在该领域首台套轴流压缩机组。
15签订全球首创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配套尾气回收装置汽轮发电机组,提供了节能降本的高稳定性和适应性方案,对公司后续同类项目汽轮发电机组市场开拓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16签订汽轮机发电机组项目,实现公司发电汽轮机进入非电力行业自备电厂的业绩突破,本机组优越节能性为用户创造最大效益,同时也为后续市场开拓打下坚实基础。
17签订低阶煤分质分级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配套压缩机组,是公司筒式压缩机组首次用于低阶煤分质分级综合利用工艺装置,拓宽了公司离心机组应用领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18签订煤电给水泵节能改造拖动汽轮机组,实现公司在煤电节能改造领域首台套市场突破,梯级利用用户富余蒸汽,为用户降低能耗,创造效益。
2024年公司海外市场里程碑项目
1签订中国出口海外最大空分压缩机组项目,同时实现首套9万等级空分机组突破,填补了中国在该等级空分机组空白,为公司进一步开拓国内外空分市场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2签订海外1216m3高炉配套机组项目,是该区域市场最大的BPRT机组,对公司后续海外布局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3签订海外某钢厂5358m?大型高炉配套轴流、TRT机组,实现中国出口海外最大轴流压缩机组突破,也是公司首次直接出口AV100机组业绩,为大型高炉配套轴流压缩机组在全球推广有重要意义。
4签订海外某100万方LNG液化工厂及4.2万方LNG气化站机组项目,是公司在海外首套混合冷剂压缩机组市场突破,也是公司在海外整体撬装压缩机组的首次突破,为后续开拓海外天然气市场具有示范作用。
5签订海外35MW汽轮发电机组项目,实现了公司最大功率汽轮机出口,完善了用户在绿色发电和降碳方面的布局,是公司汽轮机在海外发电项目的又一重要突破,同时实现了用户绿色发电和降碳的目标。
6签订海外12.6MW汽轮发电机组项目,是公司在欧洲的首个糖厂发电项目,该项目汽轮发电机组具有效率高、汽耗低、振动低且稳定、维护量小等优势,为拓展海外制糖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7签订海外某年产2万吨镍金属冶炼项目配套9MW余热发电项目,是公司汽轮机在中压饱和蒸汽工况的首次突破,也是公司在该国首台套余热发电成套汽轮机组,该项目的成功签订提升
了公司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
8签订海外某149MW煤气余热发电总包项目,是公司在该区域的首个工程EP项目,也是公司直接签署的首个海外煤气发电设备成套供货的工程项目,对海外余热发电工程项目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9签订海外矿热炉主体设备及非标准件维保施工项目,该项目是公司首次签订包括镍铁矿热炉在内的拆解—维修—安装—保养保修一体化工程类系统服务合同,为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市场起到示范作用。

? 双碳领航赋新能,创新驱动核心技术迈向新高度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分布式能源发展战略为指导,强化支撑EISS4.0系统解决方案的技术研发工作,以市场趋势确定研发趋势,最大化满足市场需求,在化工领域、新能源领域、冶金领域建立健全技术体系,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核心技术水平提升、重点产品优化升级开展技术研发工作,全年完成各类研发项目154项。

装备技术国际领先,持续扩大压气储能装备技术领先优势。公司支持中国新能源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型储能市场,持续开展压气储能技术研发与提升,将世界一流的储能技术与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的能源互联岛技术结合,具备了从中温到高温、从小型10MW到大型660MW不同工况要求压气储能核心设备设计制造能力,并在市场上全面推广应用,实现了压气储能领域大中小规模的全覆盖。世界首台(套)300MW级压气储能电站大型压缩机组一次试车成功,顺利并网,该储能项目采用全球首创、全绿色、非补燃、高效率的300MW级压气储能技术,创造了6个行业示范、数十项国际首创、全球首次突破。

海上平台用压缩机组打破国外垄断。公司深耕蓝海,在宽工况运行、机组减震隔振、海洋环境防腐、集成式撬装结构、限重限尺寸等多方面持续开展研究。公司开发的海上平台用压缩机组能够满足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海洋天然气增压数十种工况变化需求,以及海浪台风条件下的抗振抗风抗疲劳要求,解决了高湿、高盐、高硫化氢条件下长周期服役的腐蚀问题。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多台天然气压缩机组的设计制造,产品覆盖海油湿气预增压、湿气、干气等各类型离心压缩机,打破了国外在海洋平台离心压缩机组市场的垄断,推动船用市场、海工市场的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硝酸机组技术国际领先。公司引领硝酸机组技术新突破,成功开发了高速电机和背压式汽轮机共同驱动的汽电双驱硝酸五合一机组。通过开发多工况变频调节及汽电双驱的控制技术,保障机组能够在无启动蒸汽的情况下正常开机,并实现副产蒸汽的回收利用。拓展轴流压缩机在工艺气领域应用版图。公司为某丙烷脱氢装置配套的产品气压缩机组成功投运,各项指标优良。该装置为全球最大UOP工艺丙烷脱氢(PDH)装置,其中产品气体压缩机低压缸首次采用了变转速调节轴流压缩机技术,有效提高压缩机组调节范围和运行效率,降低压缩机组总体能耗和运行成本,开拓了轴流压缩机的应用领域。创新驱动,公司技术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主导并参与标准研究和制定,利用标准抢市场、创品牌,以标准引领企业创新发展。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发布技术标准119项,其中,国家标准51项,行业标准19项,团体标准46项,地方标准3项。

报告期内,公司重视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公司核心技术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拥有授权有效专利699件,其中发明专利123件,实用新型专利547件,外观设计29件。公司累计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5件。

报告期内,国家发改委第一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收录公司参与的中能建湖北应城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国家工信部将公司烧结余热能量回收驱动机组(SHRT)技术、硝酸装置蒸汽及尾气循环利用能量回收机组系统技术、煤气透平与电动机同轴驱动的高炉鼓风能量回收机组(BPRT技术)列入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典型案例;由国内某知名院校牵头,公司参与的“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两个课题通过了国家能源局验收;公司承建的“50万吨/年燃煤电厂低成本碳捕集成套装置”、“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压缩机和膨胀机”两个项目荣获“2023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公司“复杂高酸多相环境下新一代宽幅高效TRT装置开发及应用”科技成果荣获2024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公司“正丁烷氧化法制顺酐用节能型汽电双驱同轴机组开发及应用”荣获中石协2024年度石油石化装备行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公司“超大型多轴离心压缩机用高速多层齿轮箱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荣获2024年度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公司“高耗能拖动装备汽电双驱余热回收机组节能调速技术开发及应用”经鉴定,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汽电双驱变频调速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公司《热回收焦炉余热发电机组技术创新与应用》《化学吸收法CCUS装置用二氧化碳压缩机组研发及应用》《智慧气体解决方案助力工业企业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三个案例成功入选“2024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优秀实践案例”名单;公司“集成式大型空分压缩机”等8项新产品入选“2024年陕西省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目录”;公司“特大型高效节能高炉煤气余压回收透平发电装置MPG”产品荣获“陕西工业精品”称号;公司“特大型高效节能高炉煤气余压回收透平(TRT)技术”入选陕西省第一批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项目名单。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聚焦公司战略转型,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维保服务创新升级,煤化工市场开拓新突破。公司创新维保服务模式,实现了服务地域、行业、范围的全面升级,成功签订某用户近百台大机组维保项目,进入大型煤化工行业全工艺系统转动设备维保服务市场,对拓展化工市场工业服务及机组服务业务具有重要意义。能效优化匹配性改造项目持续发力。公司致力于提升行业能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技术创新,为提升用户机组运行效率,解决用户降本增效的痛点,公司制定效能提升改造方案,再次与用户签署2台机组能效优化改造项目合同。策划专业化服务方案,提升技术服务效率。持续围绕用户需求,以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扩展重点领域安装调试、检修升级、进口机组大修及备件国产化等专业+一体化系统服务,不断赢得市场机会。针对用户不同的工艺系统要求,提供多台套机组能效提升改造,结合用户工艺变化,定制开发系统方案,保障装置长周期高效运行。运营业务创业绩之最。2024年,秦风气体公司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呈两位数以上增长,创历史之最;液体直销首次进入光纤领域,与某全球光纤通信领域排名前三用户签订合同。? 打造“精品工程”,屡创工程佳绩全球最大规模高性能吸附材料及甲醇生产项目新突破。签订某用户煤制高性能吸附材料及炭化尾气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装置EPC工程的签订是公司在煤制高性能吸附材料及炭化尾气联产甲醇装置的首套项目,增强了公司在能源化工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为公司持续提升煤制高性能吸附材料领域、煤制化学品领域市场地位夯实基础。海外脱硫装置工程总包项目新突破。签订海外首个脱硫装置工程总包项目,标志着公司首次进入东南亚脱硫脱硝市场领域,为进一步拓展镍铁有色冶炼行业的尾气节能减排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海外AHRT改造总包项目新突破。签订海外某用户饱和蒸汽利用汽电双拖EPC总包项目,实现海外首个转炉余热AHRT机组总包突破,为未来开拓国际市场的AHRT市场打下坚实基础。公司在该项目充分利用余热,通过高效的汽轮机,结合公司长轴系机组计算优势,首次在该国市场将用户原有电拖除尘风机改造为汽电双拖AHRT机组,降低用户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低碳循环经济做出贡献。? 践行智能制造,为客户创造价值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分布式能源领域发展战略,不断升级数智化系统解决方案,强化在机组智能化、工业流程装置智能化、电气设备智能化、工业气体智能运营等领域的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实施。产品智能化,“智慧大脑”赋能工业与能源用户。公司自主开发的压缩机防喘振优化控制技术在某国内钢铁龙头企业的机组改造项目上实现首次突破,每年降本数百万元以上;完成某项目AV140大型压缩机的顺利投运,攻克超高速风洞多台超大型轴流压缩机串/并联复杂工况智能控制运行难题,实现多模态工况自由切换;压气储能压缩机组智能化控制及电气技术的成功研发解决了大功率储能压缩机组快速启停、升压、多机协同快速加载等控制难题,已在300MW级压气储能项目中成功应用,核心控制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基于预制舱(E-HOUSE)的自电控系统新型集成系统、智能型供配电系统等多项成果已在市场落地应用,实现全厂能管系统用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电能源的监测、分配、协调、降费、少人(无人)值守等功能,满足现阶段及未来市场用户电气智能化管控系统的需求;为某钢铁企业提供了全厂核心设备的集中监控系统,实现了冶金全生产流程装置的远程集中智能监控功能;为秦风气体实施的远程集控中心项目,实现全国区域内空分装置的远程集中智能监控及少人(无人)值守,打造了国内工业气体领域智慧空分运营的标杆。

过程智能化,持续推进绿色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建设。生产制造方面,强化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核心部件增材制造技术在细分行业取得全球首家突破;加速推进叶片黑灯产线建设,构建国内行业技术领先、绿色低碳的叶片智能化生产线,全面提升企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在整机测试环节,完成了试车台位振动故障诊断系统开发应用,提升产品试车一次性通过率10%以上。技术研发方面,完成了企业高性能仿真计算平台、三维快速设计和数字化工程设计应用等项目,持续扩展公司数字化仿真技术体系,优化高性能仿真计算平台和超算中心,大幅提升仿真速度,大幅减少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及工程交付时间。

服务智能化,新一代人工智能结合工业大数据驱动服务创新。研发实施《陕鼓安装调试可视化标准作业指导SOP系统》,深入研究压缩机的安装调试流程,结合装配工艺可视化技术,强化压缩机智能维护服务领域的技术优势,创新智能检维修服务模式,已在多套现场产品安装过程中进行应用,提升调试交付效率23%。完成某用户数据中心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搬迁项目,借助智能温控、节能制冷、负载预测等方式,降低机房能耗,打造智慧机房,实现了绿色智慧数据中心的首次市场突破,同时承揽该数据中心软硬件及信息化应用的长期运维服务,探索数据中心能源设备联合运维服务模式。在远程在线监测方面,签订历史最大监测系统合同,涵盖某大型央企多台压缩机监测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石化行业的智能监测的领先地位。? 加强文化引领,践行企业责任加强文化引领作用,践行“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企业宗旨。公司不断深化企业战略文化落地,深入践行“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企业宗旨,将“要为客户找产品,不为产品找客户”的高质量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落地,夯实“五型团队”组织文化建设,全员上下凝心聚力、披荆斩棘、迎难而上,充分发扬“飞夺泸定桥”的奋斗者精神,以智慧绿色的EISS4.0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助力用户降本、降碳、增盈。

报告期内,公司以文化力量凝心聚力,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企业内部宣传展示载体,通过三百余部创意短视频、千余篇生动的文字故事以及《陕鼓人报》《风之格杂志》《奋斗者——逐梦前行》《奋斗者——破浪远航》《最美的相遇》等多种文化展示刊物,传播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感人事迹,全方位、全覆盖传递、弘扬奋斗者精神;每月面向不同群体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开展了诸如“同一个团队 同一个梦想”文化融合专项活动、“党徽闪耀——我身边的党员模范”主题征集活动、“礼赞盛世华章、强国复兴有我”——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经典诵读活动等超过20次文化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加速员工对企业战略及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建立健全文化管理机制,开展“五型团队”建设,持续打造为客户服务的标兵团队,营造全员奋斗、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文化氛围;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发挥文化管理镜鉴的作用,以镜头倾听用户声音、强化管理提升,以文化力量增进与用户情感交流,深化企业战略文化落地。

广受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报告期内,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央视频、中国日报、中国工业报、中国能源报、中国化工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西安日报、西安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关注公司在智慧绿色低碳方案实践和服务型制造转型方面的亮点成效,多次报道公司在新质生产力创新实践、助力“双碳”目标实现、EISS4.0方案创新、服务型制造转型等方面的发展成效。中央电视台《智造中国》《超级生产线》《科技推动力》栏目先后在CCTV-2、CCTV-13报道公司服务型制造转型、数智化转型成效,认可并报道公司EISS4.0能源互联岛系统解决方案的先进性,解决流程工业等领域企业高能耗、高排放的痛点问题的做法及成效,持续加速客户绿色智慧转型的发展实践。国务院新闻中心公众号“国资小新”、中宣部《中国新闻发布》、西安发布对公司服务型制造进行多次专题报道;陕西电视台《大秦之造 新潮“造”域》、西安电视台《创新者》等栏目报道公司服务型制造转型成效、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展现公司EISS4.0能源互联岛系统解决方案的先进性。公司发展模式得到政府、行业的认可和推广。公司服务型制造转型发展经验多次获得国家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及地方政府认可和推广,多次写入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写入《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陕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陕西西安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的批复》文件中三次提到陕鼓,明确要把陕鼓打造为全国国企改革的标杆;“陕鼓服务型制造转型成效”、“陕鼓数字化转型先锋”作为经典案例收录入世界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一书。

人才强企战略驱动高质量发展。

人员构成及引进:公司在册在岗员工3506人,其中专业工程技术人员894人,基本生产工人1165人。2024年公司围绕战略转型及业务发展需求,秉持“名校+名专业+战略需求”导向,加大关键领域稀缺人才、重要人才引进力度,累计引入外部人才254人,主要分布在动力透平、气体产业、服务产业、汽轮机产业等陕鼓动力核心业务板块,涵盖技术、管理、销售、财务、经营、生产等65个岗位业务。

搭建职业发展平台:在公司内部,秉承“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用人原则,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搭建职业发展通道。 加速从“人本管理”向“能本管理”升级,深化人才战略布局,强化能力驱动,让组织发展与个体价值同频共振。 公司大力推行职业通道建设,根据员工个人业绩对职业通道等级进行动态调整,鼓励员工通过个人能力和绩效实现在本职岗位上的“晋升”和薪酬待遇的提高。 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搭建更具开放性的发展平台,助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强化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司未来发展持续注入新生力量。

加强培训赋能企业发展:2024年,以业务赋能为核心,围绕战略转型,开展EISS4.0、降本增效、履约等专项培训,分层开展初、中、高级干部培训,输送优秀干部赴国内顶尖高校研修;创新培养年轻梯队,持续开展90、95后后备干部专项培训;“大国工匠师带徒西北陕鼓焊工班”项目顺利结业,推动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工作稳步向前。“红旗杯”班组长大赛,陕鼓员工获全国机械赛道第5名。公司持续探索对外培训业务,全面加速推广以“陕鼓模式”为主题对外培训。2024年开展“走进陕鼓”主题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活动,形成“陕鼓模式”经验地图,持续开展各类干部培训班、“党建文化三个一”研学班、全国优秀班组长对标游学班等培训项目,对外培训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扩大。2024年成功获批各类国家级、省市级人才荣誉16余项,惠及30人次(含新获评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陕西省首席技师三秦友谊奖、陕西省人才计划、西安市高层次人才、西安市英才计划等),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累计保有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地方级领军人才等二十余人次,公司人才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聚焦外部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参加“第七届国际进口博览会”、“2024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展”、“第九届亚洲钢铁大会暨2024年氢冶金国际研讨会”、“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4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气体设备技术与应用展览会”、“2024年全国综合能源服务大会”、“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2024第三届石油石化装备产业科技大会暨科技创新成果展览会”、“2024易派客石油石化装备展览会”、“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年度大会”、“2024顺酐国产化技术应用研讨会”、“2024年中国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大会”、“第二届中国长时储能大会”、“第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流体机械展览会”、“第六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交流大会”、“2024中国西部绿色低碳发展论坛”、“2024新疆煤化工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大会”、“陕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专场推介会”、“陕西百强企业发布会”,通过参加国际级、国家级、省市级的综合类、行业类、市场推广类等各类展会,提供系统的、定制化的品牌支持方案,以品牌力量助力EISS4.0能源互联岛市场开拓。斩获多项荣誉,彰显品牌硬实力。报告期内,公司荣获多项奖项:在“中国机械500强”榜单中,陕鼓动力位列500强第81位,秦风气体位列500强第187位;陕鼓动力入选“数实融合企业TOP100”,位列第29位,是陕西省唯一一家上榜企业;陕鼓动力荣登“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在“2024年世界一流机械企业”榜单中,陕鼓动力位列第375位;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指导成立的国家级新型储能创新平台——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陕鼓动力荣获“2023中国新型储能压缩空气储能企业TOP10”、第八批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荣誉称号;陕鼓动力、陕鼓工程、秦风气体多项创新成果荣获“中国机械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国家工信部发布的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及通过复核的第二批、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陕鼓动力三度蝉联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秦风气体党委《延续红色血脉 构建“双驱”格局 赋能转型系统力量》、陕鼓动力设计研发党支部《国有企业党员先锋队揭榜挂帅作用发挥研究》荣获“2024年度全国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案例”荣誉称号;公司总包的某钢铁企业退城入园超高温亚临界煤气发电工程项目荣获“河北省用户满意工程”奖;被三家世界500强公司分别评为“2023年度优秀供应商”、“优秀合作企业”、“优秀供应链合作伙伴·低碳先锋奖”;荣获两家中国500强公司“金牌供应商”、“优秀供应商”荣誉称号。

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陈党民荣获西安市五一劳动奖章;公司董事王建轩荣获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公司副总经理刘忠荣获西安市“质量管理活动卓越领导者”;公司董事会秘书柴进荣获证券时报“中国上市公司阳光董秘”、上海证券报金质量奖-优秀董秘奖;李新春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公司高级技师杨东涛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2023年“三秦工匠”;公司员工吉昌荣获中国通用机械行业“能工巧匠”;王慧、武文、赵金艳、刘永荣获第十三届机械工业“优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秀管理工作者”;张伟涛、杨晓民荣获机械工业“质量工匠”一等奖;廖莎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第5名。

积极回馈股东,践行社会责任。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陕鼓动力自成立以来累计向全体股东分红高达76.06亿元,其中,陕鼓动力自2010年上市以来连续15年累计向全体股东分红68.19亿元,近五年平均股利支付率在全国A股上市公司中位列第17位,荣获“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股东回报天马奖”、“中国上市公司成长百强奖”,董秘柴进荣获“中国上市公司阳光董秘奖”、上海证券报金质量奖-优秀董秘奖。

主动依法纳税,践行社会责任。公司依法规范经营,诚信纳税,已连续二十多年获得“陕西省A级纳税人”称号。2024年度,公司缴纳税款67,281.98万元,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缴纳税款共计957,441.80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在市国资委及上级单位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为指导,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研究解决帮扶村实际问题,精准落实年度帮扶计划。在产业振兴方面,公司本着从“输血”到“造血”理念,公司协助帮扶村发展椴木香菇种植产业,同时发动公司员工积极参与消费帮扶活动;在人才振兴方面,公司派出2名优秀骨干员工驻村专职负责帮扶工作,开展防返贫监控、就业情况动态监测、征兵政策宣传,确保已脱贫人口和监测人口等重点人群平稳过渡,在帮扶村设立教育基金,对帮扶村的大、中学生给予资助,助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在生态振兴方面,秦风气体对帮扶村基础道路建设方面提供支持,强化美丽乡村硬件建设,持续改善帮扶村基础设施,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增强村民幸福感;在组织振兴方面,着重围绕建设过硬基层支部、打造模范队伍,在帮扶村党建文化基地定期交流工作经验,发挥党建共建优势;在文化振兴方面,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原则,公司驻村人员协助帮扶村深入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年,公司组织“陕鼓模式”对外培训班共计26期,其中“陕鼓转型精品公开课”1期,全国机械行业班组长能力提升班2期,中机企协党建专委会“党建文化三个一”2期,西安市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2期,其他项目19期,覆盖近379家企业,1056位企业管理人员,帮助更多企业管理者实现转型升级。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附件: ↘公告原文阅读
返回页顶

【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