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2-2024年中期资本规划
2021年,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及监管要求,围绕公司党委工作思路和统一部署,深入推进“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推进资本结构调整,提升资本管理精细化水平,合理平衡资本充足与宏观审慎要求,限额管理动态有序,资本管理成效明显,全年各级资本充足率持续保持在公司资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值以上。为保持规划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充足资本持续保障业务健康发展,现结合外部经营环境、内部发展战略和业务规划,制定公司2022年至2024年资本规划。
一、资本规划目标
公司基于下述考虑设定2022-2024年资本充足率目标。
一是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国银监会令〔2012年第1号〕),公司设置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目标应分别不低于7.5%、8.5%和
10.5%的监管要求,并分别设置0.6、0.6、1.05个百分点的安全边际。
二是充分考虑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中第二支柱主要风险资本附加要求。
三是充分考虑宏观审慎评估要求。
四是保持资本实力持续提升,至2024年末资本充足率应保持与经济周期以及本行层面监管评级相适应的水平。
五是集团和本行需同时满足监管要求。
表:2022-2024年资本规划目标值
目标值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8.1% | ≧8.1% | ≧8.1% |
一级资本充足率 | ≧9.1% | ≧9.1% | ≧9.1% |
资本充足率 | ≧11.55% | ≧11.55% | ≧11.55% |
二、资本补充计划
公司将充分发挥沪港两地上市公司优势,坚持内源性补充为主,外源性补充为辅,以充足资本保障业务发展。
(一)内源性方面,多措并举促提升
公司将努力增加价值创造,提高资本收益水平,增强资本自我积累能力,以利润留存、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内源性方式为主补充资本,提高资本补充来源的长期可持续性,以内延式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优化资产结构,从资源调配、成本定价、预算考核等维度推动资本前置渗透业务,推动经营发展提质增效;提升科技融合,增强产品创新、业务发展、数据管理等方面的科技支撑,培育业务增长新动能;强化盈利能力,拓宽收入渠道、拓展中收来源、调整收益结构,强化集团内部、业务条线、总分支机构之间的联动营销机制,持续优化
费用控制,提高费用精细化管控能力,通过合理的利润留存,持续补充所有者权益、增强资本实力。
(二)外源性方面,主动管理调结构
一是持续推进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作。2021年,本行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不超过80亿元人民币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并于当年成功发行40亿元。未来两年,本行将根据市场实际,选择合适的窗口期,择机发行剩余的4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二是跟进二级资本工具到期影响。2024年,50亿元二级资本债将到期,本行将跟进其行权赎回情况,确保平稳过渡。
三是密切关注优先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创新资本工具的配套监管政策发布和市场接受情况,结合公司资本、成本、业务需求和经营管理实际,评估发行可行性,主动探索新型资本工具补充途径,调整资本结构。
三、资本管理策略
未来三年,公司将务实进取担当,坚决做到“稳、调、提”,将资本规划目标贯穿于风险偏好、资产负债政策和绩效考核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调整资产结构,加强资本管理,优化资本考核,提升资本效率,保障资本规划顺利实现。
(一)紧盯资本缺口,制定补充计划
公司将根据宏观环境、监管要求、市场形势、业务发展等情况的变化,结合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结果,在资本规划目标基础上预留0.45个百分点的总资本充足率缓冲区间,以不
低于12%的总资本充足率水平测算各级资本缺口,并通过按年滚动制定三年资本规划的方式及时重检和调整管理目标,制定资本补充策略,确保资本水平与未来业务发展和风险状况相适应。
(二)制定管理计划,提升使用效率
制定年度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实施风险加权资产限额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以资本约束为导向发展业务,确保不突破资本承受底限。一是结合宏观审慎评估要求动态平衡资本充足率内部管理目标与广义信贷增速的关系,确定年度各时点资本充足率内部管理目标。二是动态平衡资本需求与资本供给关系,规划和管理各时点风险加权资产限额,确保资本充足率均符合监管要求、资本规划目标和内部管理目标。
(三)强化约束激励,推行资本节约
优化资本考核体系,以经济增加值(EVA)和关键业绩指标(KPI)考核为抓手,促进业务结构调整,切实将资本约束贯穿于业务引导、产品定价、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全行资本节约意识,处理好资本节约与业务发展的关系,实现资本优化配置。
(四)深化风险评估,筑牢防控底线
一是优化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充分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主要风险状况,确保资本规划与经营状况、风险变化和发展战略相匹配。二是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抢抓战略机遇、推进转型升级。坚持金融科技创新、严守风险底线,实现
均衡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内部评估体系建设,准确计量风险,提升风险管理和评估能力;强化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加强风险贷款分类施策、监测和管控,合理计提拨备,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五)推进巴III落地,夯实计量体系
跟踪国内监管规制征求意见稿下发进度,适时启动巴III项目建设,开展差距分析,优化制度、确定规则、清理数据、细化流程并搭建系统,按期、按质、按量完成新规则下资本计量方法转换,降低巴III落地影响,确保计量体系变更平稳过渡。
(六)强化并表管理,提升管理质效
强化并表子公司资本管理,完善协调管理机制,推动集团、子公司持续实现资本达标和可持续性发展,为顺利推进集团经营战略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