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前 言 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11 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是依据《公司法》、《证券法》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公司《内部控制手册》等法律法规、规定文件、内部制度的规定,结合公司在2011年度生产经营,在安全质量管理活动、保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公司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成员,应该积极的为构建文明、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今年是公司第四次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按照真实、客观、透明的原则编制而成。2011 年正值连云港港创建生态港、平安港、效益港之年,公司在努力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将肩负的社会责任融入到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之中,努力实现企业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于2001年9月25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1]154号文批准,由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2007年4月26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连云港”。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总额为624,334,693股。公司目前拥有25个生产泊位,万吨级以上泊位22个,主要从事港口货物的中转装卸、堆存及相关港务管理业务。2011年公司共完成货物吞吐量6,082.60万吨,同比增长13.37%。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0038.10万元,同比增长23.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合并净利润13,428.14万元,同比增长21.50%。 二、安全质量管理活动 1、安全质量管理目标完成情况 报告期内,各分公司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认真抓好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年内无重大货运质量、商务索赔、机损事故发生;无工亡、重伤事故发生,安全质量形势平稳受控,各项指标均在预控范围之内, 2、推进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化 配合公司运行的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对公司所有安全方面制度、标准及操作程序进行梳理和完善,规范现场各项制度办法和操作标准,形成汇编,使其更趋合理,适应不断发展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在全公司各层次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流程,形成通用的安全管理模式,促进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整体提高。 为更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各公司先后多次组织安质管理人员相互学习取经,并把标准化管理和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相通之处合并,减少重复操作,使之更便于应用。为保证标准化管理工作落实,各分公司安质部门经常到基层队所进行检查指导,加强对基层的管理力度,使公司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有了很大进步。 3、加强劳动保护及职业危害的监测 报告期内,各分公司根据现场作业特点,通过对安全监控活动的深入开展,提升对事故隐患及职业危害动态管理的能力。主要做法有加强对正确佩戴劳保用品、职业病的危害和自我防范的宣传教育,加强对日常劳保护品正确穿戴情况的检查,逐步整治改善现场劳动作业环境,通过技术措施逐步降低职业危害的程度,不断完善职业病监测、统计、报告、诊治体系。将隐患排查工作规范化,全年共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活动 4 次。针对在实际工作中安全质量检查常常因人而异、差异较大、效果参差不齐、难以达到预期防范的情况,在四季度开展了安全隐患有奖排查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公司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操作确认制的“再反思、再学习、再确认、再巩固、再完善”和“三不伤害” 活动。认真落实四个到位:管理者认识到位、宣传教育到位、现场确认和制度到位、检查考核到位。公司通过组织职工确认制抽考、现场操作确认检查、严格处理不确认操作行为等,促进安全标准化工作,确保人员安全操作意识有效提升,保障安全质量的长效受控。 4、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工作不放松 安全质量培训对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分公司安监部门高度重视全员安全质量培训工作,在每月的安全质量工作计划中要求各作业单位根据岗位特点组织相关知识的培训。根据公司年度安全质量培训工作计划,各分公司组织了危险品操作知识、现场管理人员安全知识、散货作业安全、件杂货作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夏季防雷电、防中暑知识、新进港员工岗前知识培训等,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并不断创新,易于接受和实际操作。2011年全年共组织各类安全培训 120 余起,参培人员超过 9300 人次,相当于公司所有在职人员平均培训接近 2 次/人,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公司安全质量形势的稳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安全培训工作中,公司把外来劳务工人的各类培训作为整个培训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体现了公司对为港口生产和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劳务工人的关怀和爱护。 三、保护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 1、并行内控管理体系和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依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注重实效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报告期内按要求制定了《董事会秘书工作制度》、《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修订了《公司章程》、《投资管理制度》;制定了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内部控制手册》包括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实施细则以及内部控制评价三部分内容,内部控制环境涵盖了公司组织框架结构、发展战略制定、社会责任担当、企业文化传承等 4 个方面内容;内控实施细则方面具体规定了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管理、工程项目、担保业务、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关联交易、信息传递等 22 个实际运营方面的实施细则,内部控制评价详细表述了评价的业务目标、业务风险、缺陷认定、业务流程步骤与控制点、综合检查等方面内容。 报告期内,为提升科学管控水平,提高港口服务质量,适应公司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同时在公司范围推行和贯彻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本体系适用于公司件杂货和散货中转装卸堆存仓储等相关装卸业务,以及码头和其他港口设施经营与向船舶提供岸电和服务过程控制。 内控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双管齐下,从控制管理方面着手,把公司打造成为港口行业和资本市场的标兵,推动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2、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注重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 公司已制订了《内部重大信息报告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外部信息使用人管理制度》、《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责任追究制度》。年内根据中国证监会[2011]30号公告《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以及江苏证监局苏证监公司字【2011】591号文件《关于做好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制定了《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并已经董事会审议通过。 信息披露的管理工作从信息源头开始,规范流转程序、区分信息种类,保证信息披露的公平和及时性,加强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公司按规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披露公司信息,报告期内共披露定期报告4个6条、临时公告40个58条。 公司设有专门网站, 董事会秘书处负责日常投资者和咨询机构来访接待工作,通过设立专门的公司网站、电话、传真、邮箱等沟通平台确保与投资者交流渠道的畅通。通过路演、推介会、港口论坛等形式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经营运作的信息,2011年正逢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港口发展与资本经营论坛”。同时还开展包括接待各类投资者到公司实地调研、出访参加投资者交流会等,多途径、多方面、多角度宣传公司,巩固的公司的品牌地位,努力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为社会尽一份应尽的责任。 3、回报公司股东,分红与发展共存 公司一贯遵循回报股东的原则,登陆资本市场后,自 2007 年起,连续 3 年积极实施利润分配政策,2007 年度至 2009 年度累计派发现金红利 5,107.20 万元,股票股利 8,960 万股,累计派发的现金股利总额占当时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 55.60%。 报告期内实现对外投资收益 5,448.61 万元,参股公司中韩轮渡有限公司、连云港轮渡株式会社、连云港新东方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和新陆桥(连云港)码头有限公司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公司与中化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控股连云港港口国际石化港务有限公司,建设液体化工专业码头,提升接卸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