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600438)_公司公告_通威股份: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时间:

通威股份: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5-04-30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公司代码:600438公司简称:通威股份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结合行业发展情况、公司发展阶段、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为更好的维护全体股东的长远利益,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资金需求,公司2024年度拟不派发现金红利,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上述利润分配预案符合《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

根据《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等有关规定,上市公司以现金为对价,采用要约方式、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的,视同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纳入现金分红的相关比例计算。2024年度,公司以现金为对价,采用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101,360,012股,回购金额共计人民币2,001,014,959.13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节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通威股份600438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严轲李华玉
联系地址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588号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588号
电话028-86168555028-86168555
传真028-85199999028-85199999
电子信箱yank@tongwei.comlihy05@tongwei.com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饲料行业饲料业是链接种植业、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等行业的枢纽性产业,在我国农业产业中工业化程度最高,是现代养殖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类获取充足高品质食品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余年的发展,我国饲料行业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并持续迈向规模化、集约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根据饲喂动物不同,饲料行业主要产品分为猪饲料、禽饲料、水产饲料、反刍饲料、宠物饲料、其他饲料,其中猪、禽、水产饲料占我国饲料年总产量约95%。回顾2024年,我国饲料行业总体呈现“总量收缩、品种分化、格局稳定、成本下降”等特点,精细化运营要求持续提升,创新发展也进一步走向深化。

1、总产量收缩与结构性分化并存,肉禽、宠物饲料维持增长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为31,503.1万吨,同比减少约660万吨,下降2.1%,也成为我国近五年来饲料总产量首次下降。其中,猪饲料受生猪产能同比去化影响,全年总产量减少584万吨,下降3.9%;水产饲料受水产品存塘减少以及部分地区极端天气影响,总产量延续上年态势,同比继续下降3.5%;蛋禽饲料、反刍饲料总产量也在终端养殖不振冲击下同比分别下降1.2%、13.3%;而肉禽饲料则受益于下游养殖规模增长,全年产量同比增长2.6%;宠物饲料在新兴消费趋势拉动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速达9.3%。

2、行业竞争格局总体维持稳定,头部企业主导产业资源整合报告期内,饲料行业竞争格局总体维持稳定,规模化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全国1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1,032家,合计饲料产量19,468.3万吨,在全国饲料总产量中的占比为61.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集团34家,比上年增加1家,合计饲料产量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55.0%,同比减少1.2个百分点。但随着企业竞争深化,报告期内行业并购、重整频现,头部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实现产业链整合,持续巩固提升自身规模及业务协同竞争优势。

3、原料成本波动与下游需求减弱压力交织,精细化运营能力成企业竞争关键2024年,饲料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玉米、豆粕、鱼粉等价格均在供应总体充足情况下呈趋势下跌,根据WIND数据,全年玉米现货价格自年初超2,500元/吨震荡下跌至最低约2,100元/吨,跌幅近20%,豆粕现货价格自3,900元/吨高点下跌至约2,900元/吨,跌幅约25%,鱼粉综合价格自2023年四季度起下跌约3,000元/吨,原料价格走低推动全年饲料价格总体呈现同比下降态势。但与此同时,下游养殖端受终端消费市场需求低迷影响,仍面临显著的经营压力,生猪价格虽年内阶段性反弹,但上涨动能仍显不足,年底再度回落微利区间,生鱼、小龙虾、牛蛙等部分特种水产品价格深度调整,投喂积极性低迷。产品价格下跌与下游需求减弱压力倒逼饲料企业需持续通过原料价值挖掘、技术研发创新、生产效能提升等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精细化运营能力。

4、产业政策引领行业减粮替代,饲料新产品应用显著增加在《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等相关产业政策引导下,2024年饲料行业在减粮替代、创新发展等方面持续深化。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饲料生产企业豆粕用量比上年减少206万吨、下降4.7%,小麦、稻谷用量分别下降52.8%、51.3%,玉米增加793万吨、增长7.6%,谷物和豆粕等饲料粮在饲料中合计占比为

59.5%,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同时,行业全年新增核发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11个,增补3个饲料原料进入《饲料原料目录》,增补1个饲料添加剂品种进入《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扩大5个饲料添加剂品种的适用范围。

(二)光伏行业光伏行业是以光生伏特效应为基础,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社会提供绿色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新能源产业。自上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光伏发电从低效率、高成本迈向高效率、低成本,根据IRENA《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报告,2023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成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本下降至4.4美分/千瓦时,比最便宜的化石燃料发电方案加权平均LCOE低56%。截至2024年底,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已实现约2,000GW,成为最大的新能源装机电源,并预计将在2025年底超过煤电,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装机电源。在光伏产业近十余年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从追赶到超越,已实现全球引领。截至2024年底,中国光伏产品全球市占率达到80%以上,成为“中国给予全人类的巨大礼物”。然而,光伏产业在经历多年连续的高速增长之后,大量产能的集中释放导致了供需关系的阶段性失衡,并在报告期内推动光伏产品价格显著下降,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当前,光伏产业各相关方均已对行业现状给予高度关注,并持续致力通过政策规范引导和产业技术创新等手段,推动光伏产业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

1、全球终端装机需求持续增长,中国企业引领产业发展据CPI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530GW,同比增长35.9%,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其中,中国市场在组件价格显著下跌刺激,以及新能源消纳率上限下调、分布式光伏“可调可控”等政策持续发力促进下,全年新增光伏装机277.6GW,同比增长28.3%,贡献全球超过50%的增量。海外市场则呈现多点开花局面,新兴市场放量显著,中东、非洲地区光伏项目加速获批,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明确提出2030年装机目标。在制造端,中国企业仍牢牢占据全球主导地位,自多晶硅到组件各环节产能规模及市占率均超过80%,全年实现组件出口达

235.93GW,同比增长13%,继续引领全球产业发展。

2、阶段性供需失衡带来产品“量增价减”,行业洗牌推动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在持续多年高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下,目前我国光伏行业各环节名义产能均超1000GW。产能释放也持续推动各环节产量增长,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数据,2024年我国光伏产业链多晶硅环节产量超过182万吨,同比增长23.6%;硅片环节产量达到753GW,同比增长12.7%;电池环节产量达到654GW,同比增长10.6%;组件环节产量达到588GW,同比增长13.5%,行业产值继续保持万亿规模。但供需关系的阶段性失衡导致光伏主要产品价格显著下降,根据InfoLinkConsulting数据,全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价格跌幅分别达39%、50%、40%和29%,各环节均陷入持续亏损状态,行业短期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与此同时,激烈的行业竞争推动部分综合实力不足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资源进一步向技术领先、资金雄厚的头部企业集中。报告期内,前五大多晶硅企业市占率一度接近80%,头部组件企业出货量和市占率也实现进一步增长。

3、N型时代已全方位到来,技术创新发展推动知识产权竞争激化报告期内,TOPCon凭借更优的技术经济性,产品市占率同比激增至70%以上,成为市场新一代绝对主流技术,而TOPCon技术红利的释放,也加速推动了全行业P型产能的淘汰。与此同时,BC技术与HJT技术作为光伏高效电池路线的重要代表,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HJT技术依托双面微晶工艺普及及银包铜等金属化技术的应用导入,量产平均效率快速提升,叠加低衰减、高双面率等特性,进一步增强性价比,全年中标量同比增长超过3倍(Solarzoom数据)。BC技术则凭借正面高效率及外观优势,加速拓展分布式及高端应用场景,商业化案例逐步落地。报告期内,两种新技术均呈现产业化快速发展趋势,亦有行业龙头企业开始加大在专利、产能、渠道等多维度布局。技术创新为企业构建差异化壁垒的同时,也带来知识产权竞争激化。报告期内全球范围内光伏专利诉讼案件同比大幅增长,光伏企业持续提升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与投入,多家头部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专利“攻防战”,争夺技术定义权与市场话语权,也客观推动行业从“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4、贸易壁垒加剧影响海外增长,产能出海动力持续增强海外市场“去中国化”政策密集出台,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双反税、欧盟《净零工业法案》要求本土制造占比40%、印度ALMM清单限制,凸显国际贸易环境日益复杂。我国光伏企业出口成本持续上升,也提高当地市场光伏装机成本,影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增长。为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并辐射更广泛的全球增量市场,中国企业应对策略向“产能出海+技术授权+本地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生态共建”进阶,进一步加速全球化布局。报告期内,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在前期海外产能规划基础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出海的产业链环节更多,目的地更多元,出资形式更多样,光伏企业出海动力持续增强。

5、产业政策持续规范市场秩序,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在行业供需失衡,全产业链盈利承压背景下,行业各相关方已致力通过多种方式规范市场秩序,引导行业健康发展。2024年5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召开“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指出应规范管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等;6月,国家能源局强调巩固光伏发电新增市场,合理引导光伏上游产能建设和释放,避免低端产能重复投放;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为光伏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通过,明确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和责任,鼓励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各类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强化能源绿色消费的技术和机制保障;同月,工信部正式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修订版,提高对新建产能标准要求。在产业政策持续规范引导下,光伏行业将逐步走出低谷,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公司秉承“为了生活更美好”的企业愿景和“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以农业及新能源为主业,形成了“农业(渔业)+光伏”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的经营模式,主要业务及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注:虚线框内的为公司的核心主营业务

在农业方面,公司主营业务为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等产品的研究、生产和销售,用以满足水产、畜禽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生长和营养所需。其中,水产饲料一直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也是公司农牧板块的主要利润来源。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80余家涉及饲料业务的分子公司,采取就地生产,建立周边销售覆盖的经营模式,为养殖户提供有效的技术、金融等配套服务。围绕饲料主营业务,公司还积极开展了包括育种、养殖、动保、食品加工与贸易等业务,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配套,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在新能源方面,公司以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超90万吨,太阳能电池年产能超150GW,组件年产能超90GW。在高纯晶硅业务方面,公司生产基地位于乐山、包头、保山,主要生产要素采取就近采购方式,产品客户主要为下游硅片企业。为保障产销长期稳定,近年来公司与下游硅片企业开展长单销售

合作;太阳能电池业务方面,生产基地位于双流、金堂、眉山、合肥等地,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产线结构安排生产经营,产品除满足自身组件生产需求外,也销售给国内外光伏组件企业。凭借领先的技术、品质、成本优势,公司主要客户覆盖了全球前十大光伏组件企业,长期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组件业务方面,公司凭借多年来在组件技术、市场方面的积累,结合上游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的协同优势,已建立富有竞争力的规模化组件业务体系,面向全球集中式、分布式等各类型客户提供优质通威组件产品,产品已覆盖国内主要央国企发电集团及海外7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客户。

在综合应用端,公司聚焦规模化“渔光一体”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生态养殖+绿色能源的“渔光一体”模式,加强产业协同发展。通过筛选优质水面资源,并以确保电力消纳为前提,探索新型水产养殖模式,不断推动“渔光一体”基地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为公司、养殖户及其他合作方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四)公司市场地位

农牧方面,公司聚焦饲料业务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生产、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及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是全球领先的水产饲料企业及重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其中,水产饲料作为公司核心产品,产销量持续位居行业前列。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先后5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等荣誉,多年来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全面、高效的服务,公司品牌享誉行业和市场。

光伏方面,公司已形成超90万吨高纯晶硅产能、超150GW太阳能电池产能以及90GW组件产能,产品成本、质量、效率世界领先,是全球光伏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截至目前,公司高纯晶硅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公司作为专业化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电池出货量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8年全球第一(InfoLinkConsulting统计),并成为行业首家电池出货量累计超过300GW的企业。组件方面,公司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五,客户覆盖国内主要央国企发电集团及海外多个国家。在各业务齐头并进,协同发展推动下,公司产业链优势不断巩固,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持续为全球碳中和贡献通威力量。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2024年2023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22年
总资产195,916,763,061.99164,363,161,459.6619.20145,574,988,754.4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8,455,869,630.7661,528,838,529.70-21.2560,793,209,105.63
营业收入91,994,404,333.54139,104,062,084.52-33.87142,422,517,994.99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91,572,565,115.77138,580,632,526.78-33.92141,829,013,095.00
归属于上市-7,038,757,392.5413,573,900,132.37-151.8625,733,777,019.25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057,321,013.5913,613,305,529.94-151.8426,554,703,512.7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43,735,923.3730,679,303,971.17-96.2743,817,909,631.70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7722.59减少35.36个百分点52.38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57903.0151-152.375.7166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1.57902.8737-154.955.4905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1-3月份)第二季度(4-6月份)第三季度(7-9月份)第四季度(10-12月份)
营业收入19,570,420,152.6924,226,695,983.3124,475,361,167.3623,721,927,030.1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6,737,334.37-2,342,713,585.71-843,806,175.83-3,065,500,296.6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790,179,660.91-2,388,277,631.03-859,159,161.72-3,019,704,559.9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93,906,280.022,355,203,043.952,027,151,610.25-1,844,712,450.81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不适用

4、股东情况

4.1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

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单位: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267,962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277,906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不含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
股东名称(全称)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性质
股份状态数量
通威集团有限公司48,000,0722,022,022,58744.910质押382,260,000境内非国有法人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15,861,601202,184,5894.490未知
中国人寿资管-中国银行-国寿资产-优势甄选2108保险资产管理产品052,099,8401.160未知
中国工商银行-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17,853,35950,758,7541.130未知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26,753,52246,584,3391.030未知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4,943,83532,161,3310.710未知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4,146,01225,268,6830.560未知
杨林-6,180,00025,000,0000.560未知
中国人寿资管-兴业银行-国寿资产-优势甄选2110保险资产管理产品024,400,0000.540未知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1,191,90022,694,7640.500未知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通威集团有限公司与上述其它股东不存在关联关系。“中国人寿资管-中国银行-国寿资产-优势甄选2108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中国人寿资管-兴业银行-国寿资产-优势甄选2110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为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资产管理产品,存在一致行动情况。除此以外,未知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情况。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不适用

4.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适用√不适用

5、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不适用

5.1公司所有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债券名称简称代码到期日债券余额利率(%)
2023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科创票据)23通威GN001(科创票据)1323800752026-10-19500,000,0003.10
2024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科创票据)24通威GN001(科创票据)1324800052027-02-02500,000,0002.70
2024年度第一期绿色超短期融资券(科创票据)24通威GN002(科创票据)1324800072024-06-0402.52
2024年度第二期绿色中期票据(科创票据)24通威GN003(科创票据)1324800212027-03-15500,000,0002.60
2024年度第三期绿色中期票据(科创票据)24通威GN004(科创票据)1324800342027-04-12500,000,0002.55
2024年度第二期绿色超短期融资券(科创票据)24通威GN005(科创票据)1324800432024-11-2402.10
2024年度第四期绿色中期票据(科创票据)24通威GN006(科创票据)1324800502027-06-07500,000,0002.38
2024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科创票据)24通威SCP001(科创票据)0124819632024-12-2302.06
2024年度第五期绿色中期票据(科创票据)24通威GN007(科创票据)1324800602027-07-05500,000,0002.50
202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科创票据)24通威MTN001(科创票据)1024829662029-07-12500,000,0002.75
2024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科创票据)24通威SCP002(科创票据)0124833622025-07-19500,000,0002.50
2024年度第六期绿色中期票据(科创票据)24通威GN008(科创票据)1324801572027-11-26500,000,0002.95
2024年度第三期绿色超短融资券(科创票据)24通威GN009超短融(科创票据)1324801752025-09-22500,000,0002.36

5.2报告期内债券的付息兑付情况

债券名称付息兑付情况的说明
2023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科创票据)已正常付息
2024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科创票据)已正常付息
2024年度第一期绿色超短期融资券(科创票据)已兑付
2024年度第二期绿色中期票据(科创票据)已正常付息
2024年度第三期绿色中期票据(科创票据)已正常付息
2024年度第二期绿色超短期融资券(科创票据)已兑付
2024年度第四期绿色中期票据(科创票据)已正常付息
2024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科创票据)已兑付
2024年度第五期绿色中期票据(科创票据)已正常付息
202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科创票据)已正常付息
2024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科创票据)已正常付息
2024年度第六期绿色中期票据(科创票据)已正常付息
2024年度第三期绿色超短融资券(科创票据)已正常付息

5.3报告期内信用评级机构对公司或债券作出的信用评级结果调整情况

√适用□不适用

2023年6月19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通威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跟踪评级报告》,维持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的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维持“通22转债”的信用等级为AA+。2024年6月12日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出具了《通威股份有限公司“通22转债”信用评级报告》,确定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并提升“通22转债”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稳定。

5.4公司近2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主要指标2024年2023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资产负债率(%)70.4455.0815.36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7,057,321,013.5913,613,305,529.94-151.84
EBITDA全部债务比0.030.69-95.65
利息保障倍数-3.6313.55-126.79

第三节重要事项

1、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详见本节“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不适用


  附件: ↘公告原文阅读
返回页顶

【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