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备防伪码:
报备防伪号:931D0FE8A1053534
报备防伪号:931D0FE8A1053534报告文号:华兴审字〔2022〕22000890122号
报告文号:华兴审字〔2022〕22000890122号报告日期:2022年03月28日
报告日期:2022年03月28日报备时间:2022年05月07日 15:31:26
报备时间:2022年05月07日 15:31:26签字注师:林霞,林红
签字注师:林霞,林红
福建海峡区块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海峡区块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审计报告
事务所名称:华兴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事务所电话:0591-87858259
事务所电话:0591-87858259传真:0591-87842345
传真:0591-87842345通 信 地址:福州市湖东路152号中山大厦B座7-9层
通 信 地址:福州市湖东路152号中山大厦B座7-9层如对上述报备资料有疑问的,请与福建省注册会计师协会联系
如对上述报备资料有疑问的,请与福建省注册会计师协会联系会计师事务所对以上数据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对以上数据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防伪查询:http://ywbb.fjicpa.org.cn/index.aspx
防伪查询:http://ywbb.fjicpa.org.cn/index.aspx注协电话:0591-87097005
审计报告
华兴审字[2022]22000890122号福建海峡区块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审计意见我们审计了福建海峡区块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峡区块链)财务报表,包括2021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21年度的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相关财务报表附注。
我们认为,后附的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公允反映了海峡区块链2021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21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部分进一步阐述了我们在这些准则下的责任。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我们独立于海峡区块链,并履行了职业道德方面的其他责任。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海峡区块链管理层(以下简称管理层)负责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并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在编制财务报表时,管理层负责评估海峡区块链的持续经营能力,披露与持续经营相关的事项(如适用),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除非管理层计划清算海峡区块链、终止运营或别无其他现实的选择。
治理层负责监督海峡区块链的财务报告过程。
四、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我们的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并出具包含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合理保证是高水平的保证,但并不能保证按照审计准则执行的审计在某一重大错报存在时总能发现。错报可能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在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运用职业判断,并保持职业怀疑。同时,我们也执行以下工作:
(1)识别和评估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以应对这些风险,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由于舞弊可能涉及串通、伪造、故意遗漏、虚假陈述或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未能发现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的风险高于未能发现由于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的风险。
(2)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3)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及相关披露的合理性。
(4)对管理层使用持续经营假设的恰当性得出结论。同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就可能导致对海峡区块链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得出结论。如果我们得出结论认为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审计准则要求我们在审计报告中提请报表使用者注意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如果披露不充分,我们应当发表非无保留意见。我们的结论基于截至审计报告日可获得的信息。然而,未来的事项或情况可能导致海峡区块链不能持续经营。
(5)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结构和内容,并评价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相关交易和事项。我们与治理层就计划的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重大审计发现等事项进行沟通,包括沟通我们在审计中识别出的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华兴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中国注册会计师: | |
中国注册会计师: | ||
中国福州市 | 二○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
资 产 负 债 表 | ||
2021年12月31日 | ||
编制单位:福建海峡区块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金额单位:元 |
项 目行次2021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项 目行次2021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1流动负债:75 货币资金2200,401.00 9,485.85 短期借款76 △结算备付金3 △向中央银行借款77 △拆出资金4 △拆入资金78 交易性金融资产5 交易性金融负债79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6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80 衍生金融资产7 衍生金融负债81 应收票据8 应付票据82 应收账款9 应付账款83 应收款项融资10 预收款项84 预付款项1110,000.00 合同负债85 △应收保费12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86 △应收分保账款13 △吸收存款及同业存放87 △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14 △代理买卖证券款88 其他应收款151,914,424.41 △代理承销证券款89其中:应收股利16 应付职工薪酬9039,306.52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17 其中:应付工资91 存货18 应付福利费92 其中:原材料19 #其中: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93库存商品(产成品)20 应交税费948,932.13 合同资产21 其中:应交税金95持有待售资产22 其他应付款961,721.62 420.00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23 其中:应付股利97 其他流动资产2461,607.52 △应付手续费及佣金98
流动资产合计252,186,432.93 9,485.85 △应付分保账款99非流动资产:26 持有待售负债100 △发放贷款和垫款27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01 债权投资28 其他流动负债10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9流动负债合计10349,960.27 420.00 其他债权投资30非流动负债:104 ☆持有至到期投资31 △保险合同准备金105 长期应收款32 长期借款106 长期股权投资33 应付债券107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34 其中:优先股108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35 永续债109 投资性房地产36 租赁负债110 固定资产3715,556.28 5,980.00 长期应付款111 其中:固定资产原价38 长期应付职工薪酬112 累计折旧39 预计负债11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0 递延收益114 在建工程41 递延所得税负债115 生产性生物资产42 其他非流动负债116 油气资产43 其中:特准储备基金117 使用权资产44非流动负债合计118无形资产45负 债 合 计11949,960.27 420.00 开发支出46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120商誉47 实收资本(或股本)1213,707,857.14 1,565,000.00 长期待摊费用48 国家资本122递延所得税资产49 国有法人资本1233,707,857.14 1,565,000.00 其他非流动资产50 集体资本124 其中:特准储备物资51 民营资本125
非流动资产合计5215,556.28 5,980.00 外商资本126
53 #减:已归还投资12754 实收资本(或股本)净额1283,707,857.14 1,565,000.0055 其他权益工具12956 其中:优先股13057 永续债13158 资本公积13259 减:库存股13360 其他综合收益13461 其中:外币报表折算差额13562 专项储备13663 盈余公积13764 其中:法定公积金13865 任意公积金13966 #储备基金14067 #企业发展基金14168 #利润归还投资14269 △一般风险准备14370 未分配利润144-1,555,828.20 -1,549,954.1571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1452,152,028.94 15,045.8572 *少数股东权益14673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1472,152,028.94 15,045.85
资 产 总 计742,201,989.21 15,465.85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总计1482,201,989.21 15,465.85
注:表中带*科目为合并会计报表专用;带△科目为金融类企业专用;带#科目为外商投资企业专用;带☆科目为未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企业专用。
项 目行次2021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项 目行次2021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1流动负债:75 货币资金2200,401.00 9,485.85 短期借款76 △结算备付金3 △向中央银行借款77 △拆出资金4 △拆入资金78 交易性金融资产5 交易性金融负债79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6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80 衍生金融资产7 衍生金融负债81 应收票据8 应付票据82 应收账款9 应付账款83 应收款项融资10 预收款项84 预付款项1110,000.00 合同负债85 △应收保费12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86 △应收分保账款13 △吸收存款及同业存放87 △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14 △代理买卖证券款88 其他应收款151,914,424.41 △代理承销证券款89 其中:应收股利16 应付职工薪酬9039,306.52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17 其中:应付工资91 存货18 应付福利费92 其中:原材料19 #其中: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93 库存商品(产成品)20 应交税费948,932.13 合同资产21 其中:应交税金95 持有待售资产22 其他应付款961,721.62 420.00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23 其中:应付股利97 其他流动资产2461,607.52 △应付手续费及佣金98流动资产合计252,186,432.93 9,485.85 △应付分保账款99非流动资产:26 持有待售负债100 △发放贷款和垫款27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01 债权投资28 其他流动负债10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9流动负债合计10349,960.27 420.00 其他债权投资30非流动负债:104 ☆持有至到期投资31 △保险合同准备金105 长期应收款32 长期借款106 长期股权投资33 应付债券107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34 其中:优先股108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35 永续债109 投资性房地产36 租赁负债110 固定资产3715,556.28 5,980.00 长期应付款111 其中:固定资产原价38 长期应付职工薪酬112 累计折旧39 预计负债11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0 递延收益114 在建工程41 递延所得税负债115 生产性生物资产42 其他非流动负债116 油气资产43 其中:特准储备基金117 使用权资产44非流动负债合计118 无形资产45负 债 合 计11949,960.27 420.00 开发支出46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120 商誉47 实收资本(或股本)1213,707,857.14 1,565,000.00 长期待摊费用48 国家资本122 递延所得税资产49 国有法人资本1233,707,857.14 1,565,000.00 其他非流动资产50 集体资本124 其中:特准储备物资51 民营资本125非流动资产合计5215,556.28 5,980.00 外商资本12653 #减:已归还投资12754 实收资本(或股本)净额1283,707,857.14 1,565,000.00 55 其他权益工具12956 其中:优先股13057 永续债13158 资本公积13259 减:库存股13360 其他综合收益13461 其中:外币报表折算差额13562 专项储备13663 盈余公积13764 其中:法定公积金13865 任意公积金13966 #储备基金14067 #企业发展基金14168 #利润归还投资14269 △一般风险准备14370 未分配利润144-1,555,828.20 -1,549,954.15 71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1452,152,028.94 15,045.85 72 *少数股东权益14673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1472,152,028.94 15,045.85 资 产 总 计742,201,989.21 15,465.85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总计1482,201,989.21 15,465.85 注:表中带*科目为合并会计报表专用;带△科目为金融类企业专用;带#科目为外商投资企业专用;带☆科目为未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企业专用。 | ||||
法定代表人: |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 | 会计机构负责人: |
利 润 表 | ||
2021年度 | ||
编制单位:福建海峡区块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金额单位:元 |
项 目行次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项 目行次本期金额上期金额
一、营业总收入19,357,702.29 减:营业外支出37其中:营业收入29,357,702.29 四、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38-5,874.05 -1,296.60 △利息收入3 减:所得税费用39△已赚保费4五、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40-5,874.05 -1,296.60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 (一)按所有权归属分类:41
二、营业总成本69,363,856.34 1,317.96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2-5,874.05 -1,296.60 其中:营业成本79,119,168.23 *少数股东损益43 △利息支出8 (二)按经营持续性分类:44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9 持续经营净利润45 △退保金10 终止经营净利润46 △赔付支出净额11六、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47 △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净额12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48 △保单红利支出13 (一)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49 △分保费用14 1.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变动额50 税金及附加1515,015.53 2.权益法下不能转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51 销售费用16 3.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52 管理费用17130,903.09 1,163.00 4.企业自身信用风险公允价值变动53 研发费用18 5.其他54 财务费用1998,769.49 154.96 (二)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55 其中:利息费用2098,908.77 1.权益法下可转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56 利息收入21349.28 1.04 2.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57 汇兑净损失(净收益以“-”号填列)22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8 其他23 4.金融资产重分类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59 加:其他收益24 ☆5.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损益60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25 6.其他债权投资信用减值准备61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26 7.现金流量套期储备(现金流量套期损益的有效部分)62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收益27 8.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63 △汇兑收益(损失以“-”号填列)28 9.其他64 净敞口套期收益(损失以“-”号填列)29 *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6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30七、综合收益总额66-5,874.05 -1,296.60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31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67-5,874.05 -1,296.60 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32 *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68 资产处置收益(损失以“-”号填列)33八、每股收益:69
三、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34 -6,154.05 -1,317.96 基本每股收益70 加:营业外收入35280.00 21.36 稀释每股收益71 其中:政府补助3672注:表中带*科目为合并会计报表专用;带△科目为金融类企业专用;带☆科目为未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企业专用。
项 目行次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项 目行次本期金额上期金额一、营业总收入19,357,702.29 减:营业外支出37 其中:营业收入29,357,702.29 四、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38-5,874.05 -1,296.60 △利息收入3 减:所得税费用39 △已赚保费4五、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40-5,874.05 -1,296.60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 (一)按所有权归属分类:41二、营业总成本69,363,856.34 1,317.96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2-5,874.05 -1,296.60 其中:营业成本79,119,168.23 *少数股东损益43 △利息支出8 (二)按经营持续性分类:44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9 持续经营净利润45 △退保金10 终止经营净利润46 △赔付支出净额11六、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47 △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净额12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48 △保单红利支出13 (一)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49 △分保费用14 1.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变动额50 税金及附加1515,015.53 2.权益法下不能转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51 销售费用16 3.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52 管理费用17130,903.09 1,163.00 4.企业自身信用风险公允价值变动53 研发费用18 5.其他54 财务费用1998,769.49 154.96 (二)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55 其中:利息费用2098,908.77 1.权益法下可转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56 利息收入21349.28 1.04 2.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57 汇兑净损失(净收益以“-”号填列)22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8 其他23 4.金融资产重分类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59 加:其他收益24 ☆5.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损益60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25 6.其他债权投资信用减值准备61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26 7.现金流量套期储备(现金流量套期损益的有效部分)62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收益27 8.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63 △汇兑收益(损失以“-”号填列)28 9.其他64 净敞口套期收益(损失以“-”号填列)29 *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65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30七、综合收益总额66-5,874.05 -1,296.60 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31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67-5,874.05 -1,296.60 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32 *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68 资产处置收益(损失以“-”号填列)33八、每股收益:69三、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34 -6,154.05 -1,317.96 基本每股收益70 加:营业外收入35280.00 21.36 稀释每股收益71 其中:政府补助3672注:表中带*科目为合并会计报表专用;带△科目为金融类企业专用;带☆科目为未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企业专用。 | ||||
法定代表人: |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 | 会计机构负责人: |
现金流量表 | ||
2021年度 | ||
编制单位:福建海峡区块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金额单位:元 |
项 目行次本期金额上期金额项 目行次本期金额上期金额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30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10,200,170.00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31 △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3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32 △向中央银行借款净增加额4 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33 △向其他金融机构拆入资金净增加额5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34 △收到原保险合同保费取得的现金6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5 △收到再保业务现金净额7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3611,470.00 5,980.00
△保户储金及投资款净增加额8 投资支付的现金37 △处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净增加额9 △质押贷款净增加额38 △收取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10 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39 △拆入资金净增加额11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40 △回购业务资金净增加额12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4111,470.00 5,980.00
△代理买卖证券收到的现金净额13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2-11,470.00 -5,980.00
收到的税费返还14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43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152,182.72 22.40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442,142,857.14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610,202,352.72 22.40 其中: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投资收到的现金45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710,033,315.28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46 △客户贷款及垫款净增加额18 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4710,000,000.00
△存放中央银行和同业款项净增加额19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4812,142,857.14
△支付原保险合同赔付款项的现金20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49 △拆出资金净增加额21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5098,908.77
△支付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22 其中:子公司支付给少数股东的股利、利润51 △支付保单红利的现金23 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5210,000,000.00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2425,446.61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5310,098,908.77
支付的各项税费256,083.40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42,043,948.37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261,979,070.65 899.00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55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2712,043,915.94 899.00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56190,915.15 -6,856.6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1,841,563.22 -876.60 加: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579,485.85 16,342.45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29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58200,401.00 9,485.85
注:带△科目为金融类企业专用。
项 目行次本期金额上期金额项 目行次本期金额上期金额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30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10,200,170.00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31 △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3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32 △向中央银行借款净增加额4 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33 △向其他金融机构拆入资金净增加额5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34 △收到原保险合同保费取得的现金6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5 △收到再保业务现金净额7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3611,470.00 5,980.00 △保户储金及投资款净增加额8 投资支付的现金37 △处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净增加额9 △质押贷款净增加额38 △收取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10 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39 △拆入资金净增加额11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40 △回购业务资金净增加额12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4111,470.00 5,980.00 △代理买卖证券收到的现金净额13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2-11,470.00 -5,980.00 收到的税费返还14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43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152,182.72 22.40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442,142,857.14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610,202,352.72 22.40 其中: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投资收到的现金45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710,033,315.28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46 △客户贷款及垫款净增加额18 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4710,000,000.00 △存放中央银行和同业款项净增加额19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4812,142,857.14 △支付原保险合同赔付款项的现金20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49 △拆出资金净增加额21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5098,908.77 △支付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22 其中:子公司支付给少数股东的股利、利润51 △支付保单红利的现金23 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5210,000,000.00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2425,446.61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5310,098,908.77 支付的各项税费256,083.40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42,043,948.37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261,979,070.65 899.00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55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2712,043,915.94 899.00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56190,915.15 -6,856.6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1,841,563.22 -876.60 加: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579,485.85 16,342.45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29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58200,401.00 9,485.85 注:带△科目为金融类企业专用。 | |||||
法定代表人: |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 | 会计机构负责人: |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2021年度 编制单位:福建海峡区块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金额单位:元项 目行次本年金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合计实收资本(或股本)其他权益工具资本公积减:库存股其他综合收益专项储备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小计优先股永续债其他栏 次——1234567891011121314一、上年年末余额11,565,000.00 -1,549,954.15 15,045.85 15,045.85 加:会计政策变更2 前期差错更正3 其他4二、本年年初余额51,565,000.00 -1,549,954.15 15,045.85 15,045.85 三、本年增减变动金额(减少以“-”号填列)62,142,857.14 -5,874.05 2,136,983.09 2,136,983.09 (一)综合收益总额7-5,874.05 -5,874.05 -5,874.05 (二)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82,142,857.14 2,142,857.14 2,142,857.14 1.所有者投入的普通股92,142,857.14 2,142,857.14 2,142,857.14 2.其他权益工具持有者投入资本10 3.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11 4.其他12 (三)专项储备提取和使用13 1.提取专项储备14 2.使用专项储备15 (四)利润分配16 1.提取盈余公积17 其中:法定公积金18 任意公积金19 #储备基金20 #企业发展基金21 #利润归还投资22 △2.提取一般风险准备23 3.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24 4.其他25 (五)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26 1.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27 2.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28 3.盈余公积弥补亏损29 4.设定受益计划变动额结转留存收益30 5.其他综合收益结转留存收益31 6.其他32四、本年年末余额333,707,857.14 -1,555,828.20 2,152,028.94 2,152,028.94 注:带△科目为金融类企业专用,带#为外商投资企业专用。 | |||||
法定代表人: |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 | 会计机构负责人: |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续)2021年度 编制单位:福建海峡区块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金额单位:元项 目行次上年金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合计实收资本(或股本)其他权益工具资本公积减:库存股其他综合收益专项储备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小计优先股永续债其他栏 次——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一、上年年末余额11,565,000.00 -1,548,657.55 16,342.45 16,342.45 加:会计政策变更2 前期差错更正3 其他4二、本年年初余额51,565,000.00 -1,548,657.55 16,342.45 16,342.45 三、本年增减变动金额(减少以“-”号填列)6-1,296.60 -1,296.60 -1,296.60 (一)综合收益总额7-1,296.60 -1,296.60 -1,296.60 (二)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8 1.所有者投入的普通股9 2.其他权益工具持有者投入资本10 3.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11 4.其他12 (三)专项储备提取和使用13 1.提取专项储备14 2.使用专项储备15 (四)利润分配16 1.提取盈余公积17 其中:法定公积金18 任意公积金19 #储备基金20 #企业发展基金21 #利润归还投资22 △2.提取一般风险准备23 3.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24 4.其他25 (五)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26 1.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27 2.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28 3.盈余公积弥补亏损29 4.设定受益计划变动额结转留存收益30 5.其他综合收益结转留存收益31 6.其他32四、本年年末余额331,565,000.00 -1,549,954.15 15,045.85 15,045.85 注:带△科目为金融类企业专用,带#为外商投资企业专用。 | |||||
法定代表人: |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 | 会计机构负责人: |
财务报表附注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福建海峡区块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12日;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50104MA349MJT33。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住所: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文武砂镇壶江路2号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5号研发楼;法定代表人:韩芝玲;注册资本:1,000万元;营业期限:2016年7月12日至长期;经营范围:许可项目:互联网信息服务;食品互联网销售;食品经营;食品经营(销售预包装食品);食品经营(销售散装食品);食品互联网销售(销售预包装食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大数据服务;网络技术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票务代理服务;机械设备租赁;会议及展览服务;经济贸易咨询;供应链管理服务;日用品销售;日用品批发;日用杂品销售;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母婴用品销售;农副产品销售;谷物销售;鲜肉零售;鲜肉批发;鲜蛋零售;鲜蛋批发;新鲜水果零售;新鲜蔬菜零售;食用农产品零售;豆及薯类销售;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水产品零售;水产品批发。(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公司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及准则解释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公司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
四、公司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
(一)会计期间公司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二)记账本位币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三)记账基础和计价原则公司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公司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采用历史成本,在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计量。
(四)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公司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所确定的现金等价物,是指公司持有的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受到限制的银行存款,不作为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五)外币业务和外币报表折算
1.外币业务发生外币业务时,外币金额按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入账,期末按照下列方法对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处理:
(1)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
(3)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按公允价值确定日即期汇率折算,由此产生的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
(4)外币汇兑损益除与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有关的外币专门借款产生的汇兑损益,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前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成本,其余均计入当期损益。
2.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2)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3)按照上述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处置境外经营时,将与该境外经营相关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自所有者权益项目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4)现金流量表采用现金流量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作为调节项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列示。
(六)金融工具
当公司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确认与之相关的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1.金融资产的分类、确认依据和计量方法
公司根据所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以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对于公司初始确认的应收账款未包含《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所定义的重大融资成分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不考虑不超过一年的合同中的融资成分的,按照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的交易价格进行初始计量。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公司管理此类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为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且此类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即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公司对于此类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摊销或减值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公司管理此类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为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为目标,且此类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此类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但减值损失或利得、汇兑损益和按照实际利率
法计算的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公司可在初始确认时将其不可撤销地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该指定在单项投资的基础上作出,相关投资从发行方的角度符合权益工具的定义。公司将该类金融资产的相关股利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将从其他综合收益转入留存收益,不计入当期损益。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除上述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外,公司将其余所有的金融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此外,在初始确认时,公司为了消除或显著减少会计错配,将部分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此类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2.金融负债的分类、确认依据和计量方法公司金融负债于初始确认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其他金融负债。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其他金融负债的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其初始确认金额。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含属于金融负债的衍生工具)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交易性金融负债(含属于金融负债的衍生工具),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除与套期会计有关外,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公司在金融负债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由公司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终止确认该负债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其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转入留存收益。其他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若按上述方式对该等金融负债的自身信用风险变动的影响进行处理会造成或扩大损益中的会计错配的,公司将该金融负债的全部利得或损失(包括企业自身信用风险变动的影响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2)其他金融负债除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或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所形成的金融负债、财务担保合同外的其他金融负债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终止确认或摊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3.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以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在估值时,本公司采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选择与市场参与者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中所考虑的资产或负债特征相一致的输入值,并优先使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只有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才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
4.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依据和计量方法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
情形 | 确认结果 |
已转移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 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确认新资产/负债) |
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 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的控制 | |
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的控制 | 按照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资产和负债 | |
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 | 继续确认该金融资产,并将收到的对价确认为金融负债 |
公司将金融资产转移区分为金融资产整体转移和部分转移。
(1)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应当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被转移金融资产在终止确认日的账面价值;因转移金融资产而收到的对价,与原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涉及转移的金融资产为《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八条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情形)之和。
(2)转移金融资产的一部分,且该被转移部分整体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应当将转移前金融资产整体的账面价值,在终止确认部分和继续确认部分(在此种情形下,所保留的服务资产应当视同继续确认金融资产的一部分)之间,按照转移日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并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终止确认部分在终止确认日的
账面价值;终止确认部分收到的对价(包括获得的所有新资产减去承担的所有新负债),与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中对应终止确认部分的金额(涉及部分转移的金融资产为《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八条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情形)之和。
金融资产转移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继续确认所转移的金融资产整体,并将收到的对价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
5.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条件
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的现时义务已经解除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该部分金融负债)。如存在下列情况:
(1)公司将用于偿付金融负债的资产转入某个机构或设立信托,偿付债务的义务仍存在的,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
(2)公司(借入方)与借出方之间签订协议,以承担新金融负债方式替换原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且合同条款实质上是不同的,公司应当终止确认原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同时确认一项新金融负债。
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终止确认的,公司将其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对价(包括转出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负债)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6.金融资产减值
(1)减值准备的确认方法
公司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含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和租赁应收款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此外,对合同资产、贷款承诺及财务担保合同,也按照本部分所述会计政策计提减值准备和确认减值损失。
预期信用损失,是指以发生违约的风险为权重的金融工具信用损失的加权平均值。信用损失,是指本公司按照原实际利率折现的、根据合同应收的所有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所有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即全部现金短缺的现值。
除购买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外,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评估相关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如果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
著增加,处于第一阶段,本公司按照相当于该金融资产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如果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的,处于第二阶段,本公司按照相当于该金融资产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如果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后已经发生信用减值的,处于第三阶段,本公司按照相当于该金融资产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本公司在评估预期信用损失时,考虑在资产负债表日无须付出不必要的额外成本或努力即可获得的有关过去事项、当前状况以及未来经济状况预测的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包括前瞻性信息。
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是指因资产负债表日后12个月内(若金融资产的预计存续期少于12个月,则为预计存续期)可能发生的金融资产违约事件而导致的预期信用损失,是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一部分。
对于在资产负债表日具有较低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本公司假设其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选择按照未来12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本公司对于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以及较低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按照其未扣除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对于处于第三阶段的金融资产,按照其账面余额减已计提减值准备后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2)已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
本公司对金融资产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具有不利影响的一项或多项事件发生时,该金融资产成为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证据包括下列可观察信息:
A.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重大财务困难;
B.债务人违反合同,如偿付利息或本金违约或逾期等;
C.债权人出于与债务人财务困难有关的经济或合同考虑,给予债务人在任何其他情况下都不会做出的让步;
D.债务人很可能破产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E.发行方或债务人财务困难导致该金融资产的活跃市场消失;
F.以大幅折扣购买或源生一项金融资产,该折扣反映了发生信用损失的事实。
金融资产发生信用减值,有可能是多个事件的共同作用所致,未必是可单独识别的
事件所致。
(3)购买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公司对购买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仅将自初始确认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累计变动确认为损失准备。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将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变动金额作为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即使该资产负债表日确定的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小于初始确认时估计现金流量所反映的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也将预期信用损失的有利变动确认为减值利得。
(4)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判断标准如果某项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定的预计存续期内的违约概率显著高于在初始确认时确定的预计存续期内的违约概率,则表明该项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显著增加。除特殊情况外,本公司采用未来12个月内发生的违约风险的变化作为整个存续期内发生违约风险变化的合理估计,以确定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
(5)评估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的方法本公司基于单项和组合评估金融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对信用风险显著不同的金融资产单项评估信用风险,如:应收关联方款项;应收政府机关单位款项;已有明显迹象表明债务人很可能无法履行还款义务的应收款项等。
除了单项评估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外,本公司基于共同风险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不同的组别,在组合的基础上评估信用风险。
(6)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各类金融资产的预计信用损失,由此形成的损失准备的增加或转回金额,作为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公司实际发生信用损失,认定相关金融资产无法收回,经批准予以核销的,直接减记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已减记的金融资产以后又收回的,作为减值损失的转回计入收回当期的损益。
7.财务担保合同
财务担保合同,是指债务人到期不能按照最初或修改后的债务工具条款偿付债务时,发行方向蒙受损失的合同持有人赔付特定金额的合同。财务担保合同在初始确认时按照
公允价值计量。不属于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财务担保合同,在初始确认后,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确定的预期信用损失准备金额和初始确认金额扣除按照收入确认原则确定的累计摊销额后的余额,以两者之中的较高者进行后续计量。
8.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初始以衍生交易合同签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并以其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为正数的衍生金融工具确认为一项资产,公允价值为负数的衍生金融工具确认为一项负债。除与套期会计有关外,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9.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抵销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资产负债表内分别列示,没有相互抵销。但是,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以相互抵销后的净额在资产负债表内列示:
(1)公司具有抵销已确认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法定权利,且该种法定权利现在是可执行的;
(2)公司计划以净额结算,或同时变现该金融资产和清偿该金融负债。
10.权益工具
权益工具是指能证明拥有公司在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的剩余权益的合同。公司发行(含再融资)、回购、出售或注销权益工具作为权益的变动处理。公司不确认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与权益性交易相关的交易费用从权益中扣减。
公司对权益工具持有方的各种分配(不包括股票股利),作为利润分配,减少所有者权益。发放的股票股利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
(七)套期工具
1.套期会计方法及套期工具
套期会计方法是指公司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在相同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以反映风险管理活动影响的方法。
套期工具是指公司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消被
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金融工具,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净投资套期。被套期项目是指公司面临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风险,且被指定为被套期对象的、能够可靠计量的项目。对于满足下列条件的套期工具,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
(1)套期关系仅由符合条件的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组成;
(2)在套期开始时,公司正式指定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并准备了关于套期关系和公司从事套期的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管理目标的书面文件。该文件至少载明了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被套期风险的性质以及套期有效性评估方法(包括套期无效部分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套期比率确定方法)等内容;
(3)套期关系符合套期有效性的要求。套期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认定套期关系符合套期有效性要求:
A.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之间存在经济关系。该经济关系使得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价值因面临相同的被套期风险而发生方向相反的变动;
B.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经济关系产生的价值变动中,信用风险的影响不占主导地位;
C.套期关系的套期比率,应当等于企业实际套期的被套期项目数量与对其进行套期的套期工具实际数量之比。
2.套期会计确认和计量
(1)公允价值套期满足上述条件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A.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B.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敞口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未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已确认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
(2)现金流量套期满足上述条件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A.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作为现金流量套期储备,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现金流量套期储备的金额,应当按照下列两项的绝对额中较低者确定:
(A)套期工具自套期开始的累计利得或损失;
(B)被套期项目自套期开始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累计变动额。每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现金流量套期储备的金额应当为当期现金流量套期储备的变动额。B.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即扣除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后的其他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公司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对现金流量套期储备进行后续处理:
(A)被套期项目为预期交易,且该预期交易使企业随后确认一项非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负债,或者非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负债的预期交易形成一项适用于公允价值套期会计的确定承诺时,公司应当将原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现金流量套期储备金额转出,计入该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
(B)对于不属于上述(A)涉及的现金流量套期,公司应当在被套期的预期现金流量影响损益的相同期间,将原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现金流量套期储备金额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C)如果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现金流量套期储备金额是一项损失,且该损失全部或部分预计在未来会计期间不能弥补的,公司应当将预计不能弥补的部分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3)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满足上述条件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A.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套期有效的部分,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全部或部分处置境外经营时,上述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应当相应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B.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套期无效的部分,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公司对套期关系作出再平衡的,应当在调整套期关系之前确定套期关系的套期无效部分,并将相关利得或损失立即计入当期损益。同时,更新在套期剩余期限内预期将影响套期关系的套期无效部分产生原因的分析,并相应更新套期关系的书面文件。
套期关系再平衡可能会导致企业增加或减少指定套期关系中被套期项目或套期工具的数量。企业增加了指定的被套期项目或套期工具的,增加部分自指定增加之日起作为套期关系的一部分进行处理;企业减少了指定的被套期项目或套期工具的,减少部分自
指定减少之日起不再作为套期关系的一部分,作为套期关系终止处理。
(八)应收票据本公司对于应收票据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损失准备。本公司认为所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银行信用评级较高,不存在重大的信用风险,也未计提损失准备。本公司持有的商业承兑汇票的预期信用损失的确定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与应收账款的预期信用损失的确定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一致。基于应收票据的信用风险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组合:
项目 | 确定组合的依据 |
银行承兑汇票 | 承兑人为信用风险较小的银行 |
商业承兑汇票 | 以承兑人的信用风险划分 |
(九)应收款项本公司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所规定的、不含重大融资成分(包括根据该准则不考虑不超过一年的合同中融资成分的情况)的应收款项,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本公司应收款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应收保理款等。在资产负债表日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本公司根据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确认减值损失。
本公司以共同风险特征为依据,按照客户类别等共同信用风险特征将应收账款分为不同组别:
1.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单项金额重大的判断依据或金额标准 | 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指单项金额2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200万元)且单项金额超过期末应收款项余额10%的款项 |
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个别认定计提坏账准备,经减值测试后不存在减值的,应当包括在具有类似风险组合特征的应收款项中计提坏账准备。 |
2.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应收款项
组合名称 | 确定组合的依据 | 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
账龄组合 | 账龄状态 | 账龄分析法 |
应收合并范围内关联方款项 | 具有类似的信用风险特征 | 不计提坏账准备 |
保证金、押金、备用金 | 具有较低的信用风险特征 | 不计提坏账准备 |
组合中,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
账龄 | 应收账款计提比例(%) | 其他应收款计提比例(%) |
1年以内(含1年) | 1 | 1 |
1-2年(含2年) | 10 | 10 |
2-3年(含3年) | 30 | 30 |
3-4年(含4年) | 50 | 50 |
4-5年(含5年) | 80 | 80 |
5年以上 | 100 | 100 |
3.单项金额虽不重大但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理由 | 涉诉款项、客户信用状况恶化的应收款项 |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 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 |
4.公司坏账损失的确认标准及核销原则
(1)因债务人破产,依照法律程序清偿后,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
(2)因债务人死亡,既无遗产可供清偿,又无义务承担人,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
(3)因债务人逾期三年未履行偿债义务,并且有确凿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的应收款项。
(十)存货
1.存货的分类
公司存货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销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资等,包括各类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产成品(库存商品)等。
2.存货取得和发出的计价方法
存货取得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处理。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
3.存货的盘存制度采用永续盘存制。
4.低值易耗品及包装物的摊销方法采用“一次摊销法”核算。
5.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及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存货期末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成本的,按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1)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2)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十一)合同资产
1.合同资产的确认方法及标准
合同资产,是指本公司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如本公司向客户销售两项可明确区分的商品,因已交付其中一项商品而有权收取款项,但收取该款项还取决于交付另一项商品的,本公司将该收款权利作为合同资产。
2.合同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的确定方法及会计处理方法
对于合同资产,无论是否包含重大融资成分,本公司始终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由此形成的损失准备的增加或转回金额,作为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本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合同资产预期信用损失,如果该预期信用损失大于当前
合同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金额,将其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由此形成的损失准备的转回金额,确认为减值利得。
(十二)长期股权投资
1.初始投资成本确定
(1)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A.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以及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在合并日根据合并后应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达到合并前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合并日进一步取得股份新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之和的差额,调整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B.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相关规定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按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2)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A.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B.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C.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定。
D.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确定。
2.后续计量和损益确认方法
(1)成本法核算: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采用成本法核算时,追加或收回投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公司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不再划分是否属于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
(2)权益法核算:对被投资单位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除对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其中一部分通过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信托公司或包括投连险基金在内的类似主体间接持有的,无论以上主体是否对这部分投资具有重大影响,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有关规定,对间接持有的该部分投资选择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外,采用权益法核算。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公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份额,分别确认投资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公司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享有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公司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公司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公司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被投资单位以后实现净利润的,公司在收益分享额弥补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恢复确认收益分享额。公司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并且将公司与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损益予以抵销,在此基础上确认投资损益。公司与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内部交易损失,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规定属于资产减值损失的则全额确认。如果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公司不一致的,按照公司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并据以确认投资损益。
对于首次执行日之前已经持有的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如存在与该投资相关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按原剩余期限直线法摊销,摊销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3)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由于被投资方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变动而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除外。
3.确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依据
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所共有的控制,并且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必须经过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在判断是否存在共同控制时,首先判断所有参与方或参与方组合是否集体控制该安排,如果所有参与方或一组参与方必须一致行动才能决定某项安排的相关活动,则认为所有参与方或一组参与方集体控制该安排。其次再判断该安排相关活动的决策是否必须经过这些集体控制该安排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当且仅当相关活动的决策要求集体控制该安排的参与方一致同意时,才形成共同控制。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组合能够集体控制某项安排的,不构成共同控制。判断是否存在共同控制时,不考虑享有的保护性权利。
重大影响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在确定能否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时,考虑投资方直接或间接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表决权股份以及投资方及其他方持有的当期可执行潜在表决权在假定转换为对被投资方单位的股权后产生的影响,包括被投资单位发行的当期可转换的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的影响。对外投资符合下列情况时,一般确定为对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①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②参与被投资单位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制定过程;③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重要交易;④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⑤向被投资单位提供关键技术资料。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股份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4.减值测试和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
公司按长期投资的减值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当长期投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则按其差额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均不再转回。
(十三)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分类及计价方法
固定资产系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所持有的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电子设备、器具及家具、运输设备。
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企业对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大修理费用等,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和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确定。
2.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采用直线折旧法。固定资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除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外,公司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从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次月起,采用年限平均法提取折旧。但对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按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即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各类固定资产的估计残值率、折旧年限和年折旧率如下:
资产类别 | 预计使用寿命(年) | 预计净残值率(%) | 年折旧率(%) |
房屋建筑物 | 5.00% | 20年 | 4.75% |
运输设备 | 5.00% | 10年 | 9.50% |
电子设备 | 5.00% | 3年 | 31.67% |
办公设备 | 5.00% | 3-5年 | 19.00%-31.67% |
公司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
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3.固定资产的减值测试和减值准备计提方法期末,公司按固定资产的减值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当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则按单项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单项资产的可回收金额难以进行估计的,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回收金额。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均不再转回。
可回收金额根据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按照该等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以市场利率为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十四)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以实际成本计价。其中为工程建设项目而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外币折算差额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有关规定资本化或计入当期损益。在建工程在达到预计使用状态之日起不论工程是否办理竣工决算均转入固定资产,对于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待办理完毕后再作调整。
期末,公司按在建工程的减值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当在建工程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则按单项工程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均不再转回。
(十五)借款费用
1.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原则
借款费用包括因借款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公司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包括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
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借款费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开始资本化:
(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资产支出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
(2)借款费用已发生;
(3)为使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2.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期间
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发生的借款费用,满足上述资本化条件的,在该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前所发生的,计入该资产的成本,若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将其确认为当期费用,直至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重新开始;当所购建或生产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销售状态时,停止其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在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后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于发生当期直接计入财务费用。
3.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
在资本化期间内,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包括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资本化金额,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1)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
(2)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十六)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的计价方法、使用寿命、减值测试
无形资产按实际成本计量。外购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无形资
产,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际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为购买价款的现值。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的成本,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在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按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初始投资成本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定。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初始投资成本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确定。以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吸收合并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按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确定其入账价值;以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吸收合并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按公允价值确定其入账价值。
公司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采用直线法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
公司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如果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公司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估计其使用寿命,并按上述规定处理。
期末公司按无形资产的减值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当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则按其差额提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均不再转回。
2.内部研究开发支出会计政策
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的划分标准:研究阶段支出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所发生的支出;开发阶段支出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所发生的支出。
公司内部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无形资产;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开发阶段的支出不再调整。
(十七)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公司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包括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长期待摊费用在相关项目的受益期内平均摊销。
(十八)合同负债
合同负债反映本公司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本公司在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客户已经支付了合同对价或本公司已经取得了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权利的,在客户实际支付款项与到期应支付款项孰早时点,按照已收或应收的金额确认合同负债。
同一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以净额列示,不同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不予抵销。
(十九)职工薪酬
职工薪酬是指公司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职工薪酬主要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1.短期薪酬
短期薪酬是指公司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和辞退福利除外。公司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和费用。
2.离职后福利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离职后福利计划包括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其中,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1)设定提存计划设定提存计划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设定提存计划计算的应缴存金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2)设定受益计划公司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确定的公式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公司设定受益计划导致的职工薪酬成本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A.服务成本,包括当期服务成本、过去服务成本和结算利得或损失。其中,当期服务成本,是指职工当期提供服务所导致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额;过去服务成本,是指设定受益计划修改所导致的与以前期间职工服务相关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或减少。
B.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包括计划资产的利息收益、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以及资产上限影响的利息。
C.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
除非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职工福利成本计入资产成本,公司将上述第A和B项计入当期损益;第C项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不会在后续会计期间转回至损益,但可以在权益范围内转移这些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金额。
3.辞退福利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公司向职工提供辞退福利的,在下列两者孰早日确
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公司不能单方面撤回因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所提供的辞退福利时;公司确认与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或费用时。
实行职工内部退休计划的,在正式退休日之前的经济补偿,属于辞退福利,自职工停止提供服务日至正常退休日期间,拟支付的内退职工工资和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正式退休日期之后的经济补偿(如正常养老退休金),按照离职后福利处理。
4.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公司向职工提供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按照设定提存计划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除上述情形外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按照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确认和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在报告期末,公司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期间,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二十)预计负债
公司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则将其确认为负债:①该义务是公司承担的现时义务;②该义务的履行可能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③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预计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或其他方补偿时,或者补偿金额在基本确定能收到时,作为资产单独确认,确认的补偿金额不超过所确认负债的账面价值。预计负债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并综合考虑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货币时间价值影响重大的,通过对相关未来现金流出进行折现后确定最佳估计数。
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司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有确凿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的,按照当前最佳估计数对该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二十一)收入
收入是本公司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
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本公司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也包括有能力阻止其他方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交易价格是本公司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不包括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以及本公司预期将退还给客户的款项。在确定合同交易价格时,如果存在可变对价,本公司按照期望值或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可变对价的最佳估计数,并以不超过在相关不确定性消除时累计已确认收入极可能不会发生重大转回的金额计入交易价格。合同中如果存在重大融资成分,本公司将根据客户在取得商品控制权时即以现金支付的应付金额确定交易价格,该交易价格与合同对价之间的差额,在合同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对于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与客户支付价款间隔不超过一年的,本公司不考虑其中的融资成分。因转让商品而有权向客户收取的对价是非现金形式时,本公司按照非现金对价在合同开始日的公允价值确定交易价格。非现金对价公允价值不能合理估计的,本公司参照其承诺向客户转让商品的单独售价间接确定交易价格。本公司预期将退还给客户的款项,除了为自客户取得其他可明确区分商品外,将该应付对价冲减交易价格。应付客户对价超过自客户取得的可明确区分商品公允价值的,超过金额作为应付客户对价冲减交易价格。自客户取得的可明确区分商品公允价值不能合理估计的,本公司将应付客户对价全额冲减交易价格。在对应付客户对价冲减交易价格进行会计处理时,本公司在确认相关收入与支付(或承诺支付)客户对价二者孰晚的时点冲减当期收入。
合同中包含两项或多项履约义务的,本公司在合同开始日,按照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的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按照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计量收入。交易价格发生后续变动的,本公司按照在合同开始日所采用的基础将该后续变动金额分摊至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对于因合同开始日之后单独售价的变动不再重新分摊交易价格。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本公司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履约义务;否则,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履约义务:
(1)客户在本公司履约的同时即取得并消耗本公司履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2)客户能够控制本公司履约过程中在建的商品;
(3)本公司履约过程中所产出的商品具有不可替代用途,且本公司在整个合同期间内有权就累计至今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款项。对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本公司在该段时间内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但是,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的除外。本公司按照投入法(或产出法)确定提供服务的履约进度。当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时,本公司已经发生的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按照已经发生的成本金额确认收入,直到履约进度能够合理确定为止。
对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本公司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点确认收入。在判断客户是否已取得商品控制权时,本公司会考虑下列迹象:
(1)本公司就该商品享有现时收款权利,即客户就该商品负有现时付款义务;
(2)本公司已将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拥有了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
(3)本公司已将该商品实物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占有该商品实物;
(4)本公司已将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取得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
(5)客户已接受该商品。
(二十二)合同成本
合同成本包括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及合同履约成本。
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是指本公司不取得合同就不会发生的成本(如销售佣金等)。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本公司将其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本公司为取得合同发生的、除预期能够收回的增量成本之外的其他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为履行合同发生的成本,不适用存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相关准则的规范范围的,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本公司将其作为合同履约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
(1)该成本与一份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关,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或类似费用)、明确由客户承担的成本以及仅因该合同而发生的其他成本;
(2)该成本增加了企业未来用于履行履约义务的资源;
(3)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合同取得成本确认的资产和合同履约成本确认的资产采用与该资产相关的商品或服务收入确认相同的基础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其账面价值高于下列两项差额的,本公司对超出部分计提减值准备,并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1)企业因转让与该资产相关的商品预期能够取得的剩余对价;
(2)为转让该相关商品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
以前期间减值的因素之后发生变化,使得(1)减(2)的差额高于该资产账面价值的,应当转回原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但转回后的资产账面价值不应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资产在转回日的账面价值。
(二十三)政府补助
1.政府补助的类型
政府补助,是指公司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公司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2.政府补助的确认原则和确认时点
政府补助的确认原则:
(1)公司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
(2)公司能够收到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
3.政府补助的计量
(1)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公司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
(2)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司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名义金额为人民币1元)。
4.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
(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在取得时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确认为递延收益的,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A.用于补偿公司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B.用于补偿公司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3)对于同时包含于资产相关部分和与收益相关部分的政府补助,可以区分的,则分不同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则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4)与公司日常经营相关的政府补助,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与公司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支。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公司的,公司将对应的贴息冲减相关借款费用。
(5)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退回的,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A.初始确认时冲减相关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资产账面价值。
B.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金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C.属于其他情况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十四)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1.公司在取得资产、负债时,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的暂时性差异,按照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1)公司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确认:①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②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2)公司对与子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①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②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3)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1)除下列交易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公司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①商誉的初始确认;②同时满足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2)公司对与子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是,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除外:①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②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所得税的抵销
当拥有以净额结算的法定权利,且意图以净额结算或取得资产、清偿负债同时进行时,公司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以抵销后的净额列报。
当拥有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的法定权利,且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与同一税收征管部门对同一纳税主体征收的所得税相关或者是对不同的纳税主体相关,但在未来每一具有重要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转回的期间内,涉及的纳税主体意图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或是同时取得资产、清偿负债时,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以抵销后的净额列报。
(二十五)租赁
租赁,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的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对价的合同。
1.租赁的识别
在合同开始日,本公司评估合同是否为租赁或者包含租赁。如果合同中一方让渡了在一定期间内控制一项或多项已识别资产使用的权利以换取对价,则该合同为租赁或者包含租赁。为确定合同是否让渡了在一定期间内控制已识别资产使用的权利,本公司进行如下评估:
(1)合同是否涉及已识别资产的使用。已识别资产可能由合同明确指定或在资产可供客户使用时隐性指定,并且该资产在物理上可区分,或者如果资产的某部分产能或其他部分在物理上不可区分但实质上代表了该资产的全部产能,从而使客户获得因使用该资产所产生的几乎全部经济利益。如果资产的供应方在整个使用期间拥有对该资产的实质性替换权,则该资产不属于已识别资产;
(2)承租人是否有权获得在使用期间内因使用已识别资产所产生的几乎全部经济利益;
(3)承租人是否有权在该使用期间主导已识别资产的使用。
2.租赁的分拆和合并
合同中同时包含多项单独租赁的,本公司将合同予以分拆,并分别各项单独租赁进行会计处理。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使用已识别资产的权利构成合同中的一项单独租赁:
(1)承租人可从单独使用该资产或将其与易于获得的其他资源一起使用中获利;
(2)该资产与合同中的其他资产不存在高度依赖或高度关联关系。
3.作为承租人
(1)使用权资产
在租赁期开始日,本公司作为承租人将可在租赁期内使用租赁资产的权利确认为使用权资产,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除外。
使用权资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该成本包括: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在租赁期开始日或之前支付的租赁付款额,存在租赁激励的,扣除已享受的租赁激励相关金额;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为拆卸及移除租赁资产、复原租赁资产所在场地或将租赁资产恢复至租赁条款约定状态预计将发生的成本,属于为生产存货而发生的除外。
本公司采用成本模式对使用权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对各类使用权资产的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本公司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在租赁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剩余使用寿命两者孰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如果使用权资产发生减值,本公司按照扣除减值损失之后的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后续折旧。
本公司按照变动后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重新计量租赁负债,并相应调整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时,如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已调减至零,但租赁负债仍需进一步调减的,将剩余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2)租赁负债
在租赁期开始日,本公司将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确认为租赁负债,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除外。
在计算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本公司作为承租人采用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无法确定租赁内含利率的,采用本公司增量借款利率作为折现率。
本公司按照固定的周期性利率计算租赁负债在租赁期内各期间的利息费用,并计入当期损益。未纳入租赁负债计量的可变租赁付款额于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租赁期开始日后,当实质固定付款额发生变动、担保余值预计的应付金额发生变化、用于确定租赁付款额的指数或比率发生变动、购买选择权、续租选择权或终止选择权的评估结果或实际行权情况发生变化时,本公司按照变动后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重新计量租赁负债。
(3)租赁期的评估
租赁期是本公司作为承租人有权使用租赁资产且不可撤销的期间。
本公司有续租选择权,即有权选择续租该资产,且合理确定将行使该选择权的,租赁期还包含续租选择权涵盖的期间。本公司有终止租赁选择权,即有权选择终止租赁该资产,但合理确定将不会行使该选择权的,租赁期包含终止租赁选择权涵盖的期间。
发生本公司可控范围内的重大事件或变化,且影响本公司是否合理确定将行使相应选择权的,本公司对其是否合理确定将行使续租选择权、购买选择权或不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进行重新评估。
(4)租赁变更
租赁发生变更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本公司将该租赁变更作为一项单独租赁进行会计处理:
A.该租赁变更通过增加一项或多项租赁资产的使用权而扩大了租赁范围;
B.增加的对价与租赁范围扩大部分的单独价格按该合同情况调整后的金额相当。
(5)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短期租赁,是指在租赁期开始日,租赁期不超过12个月且不包含购买选择权的租赁。低价值资产租赁,是指单项租赁资产为全新资产时价值较低的租赁。本公司转租或预期转租租赁资产的,原租赁不属于低价值资产租赁。
本公司选择对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不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并将相关的租赁付款额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4.作为出租人
在租赁开始日,本公司将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融资租赁,是指无论所有权最终是否转移,但实质上转移了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几乎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经营租赁,是指除融资租赁以外的其他租赁。本公司作为转租出租人时,基于原租赁产生的使用权资产对转租赁进行分类。
(1)经营租赁会计处理
经营租赁的租赁收款额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确认为租金收入。本公司将发生的与经营租赁有关的初始直接费用予以资本化,在租赁期内按照与租金收入确认相同的基础分摊计入当期损益。未计入租赁收款额的可变租赁付款额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融资租赁会计处理
在租赁开始日,本公司对融资租赁确认应收融资租赁款,并终止确认融资租赁资产。本公司对应收融资租赁款进行初始计量时,将租赁投资净额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租赁投资净额为未担保余值和租赁期开始日尚未收到的租赁收款额按照租赁内含利率折现的现值之和。
本公司按照固定的周期性利率计算并确认租赁期内各个期间的利息收入。应收融资租赁款的终止确认和减值参见本会计政策之第(六)项金融工具。
未纳入租赁投资净额计量的可变租赁付款额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5.售后租回交易
本公司按照本会计政策之第(二十一)项收入的规定评估确定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是否属于销售。
(1)作为承租人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属于销售的,本公司按原资产账面价值中与租回获得的使用权有关的部分,计量售后租回所形成的使用权资产,并仅就转让至出租人的权利确认相关利得或损失。
如果销售对价的公允价值与资产的公允价值不同,或者出租人未按市场价格收取租金,本公司将销售对价低于市场价格的款项作为预付租金进行会计处理,将高于市场价格的款项作为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的额外融资进行会计处理;同时按照公允价值调整相关销售利得或损失。
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不属于销售的,本公司继续确认被转让资产,同时确认一项与转让收入等额的金融负债。
(2)作为出租人
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属于销售的,本公司按照资产购买进行相应会计处理,并根据租赁准则对资产出租进行会计处理。
如果销售对价的公允价值与资产的公允价值不同,或者本公司未按市场价格收取租金,本公司将销售对价低于市场价格的款项作为预收租金进行会计处理,将高于市场价格的款项作为本公司向承租人提供的额外融资进行会计处理;同时按市场价格调整租金收入。
售后租回交易中的资产转让不属于销售的,本公司确认一项与转让收入等额的金融资产。
(二十六)持有待售
1.划分为持有待售的依据
公司将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组成部分(或非流动资产)确认为持有待售类别:
(1)根据类似交易中出售此类资产或处置组的惯例,在当前状况下即可立即出售;
(2)出售极可能发生,即企业已经就一项出售计划作出决议且获得确定的购买承诺,预计出售将在一年内完成。有关规定要求企业相关权力机构或者监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出售的,应当已经获得批准。
确定的购买承诺,是指企业与其他方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购买协议,该协议包含交易价格、时间和足够严厉的违约惩罚等重要条款,使协议出现重大调整或者撤销的
可能性极小。
2.持有待售的会计处理方法公司初始计量或在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时,其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的,将账面价值减记至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后续资产负债表日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增加的,以前减记的金额予以恢复,并在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后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内转回,转回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前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对于持有待售的处置组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先抵减处置组中商誉的账面价值,再根据处置组中各项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账面价值。持有待售的处置组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后续转回金额,根据处置组中除商誉外各项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增加其账面价值。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中的非流动资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负债的利息和其他费用继续予以确认。
公司终止确认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时,将尚未确认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因不再满足持有待售类别的划分条件而不再继续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或非流动资产从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中移除时,按照以下两者孰低计量:
(1)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前的账面价值,按照假定不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情况下本应确认的折旧、摊销或减值等进行调整后的金额;
(2)可收回金额。
(二十七)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假定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有序交易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进行;不存在主要市场的,公司假定该交易在相关资产或负债
的最有利市场进行。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是公司在计量日能够进入的交易市场。公司采用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或负债定价时为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使用的假设。
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司采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公司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的,考虑市场参与者将该资产用于最佳用途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或者将该资产出售给能够用于最佳用途的其他市场参与者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
公司采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优先使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只有在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才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
在财务报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或披露的资产和负债,根据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最低层次输入值,确定所属的公允价值层次:第一层次输入值,是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第二层次输入值,是除第一层次输入值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第三层次输入值,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
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公司对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评估,以确定是否在公允价值计量层次之间发生转换。
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以及差错更正说明
(一)会计政策变更
本公司为本期新设公司,相关会计政策按照最新的准则规定,本期未发生会计政策变更。
(二)会计估计变更
本报告期公司未发生会计估计变更。
(三)前期会计差错更正
本报告期公司未发生前期会计差错。
六、税项主要税种及税率
税种 | 计税依据 | 税率 |
增值税 | 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 | 13%、6% |
城市维护建设税 | 应交增值税 | 7% |
教育费附加 | 应交增值税 | 3% |
地方教育费附加 | 应交增值税 | 2% |
企业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25% |
(二)税收优惠及批文:无
七、财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除另有注明外,所有金额均以人民币元为货币单位;“期初”指2021年1月1日,“期末”指2021年12月31日)
(一)货币资金
项目 |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库存现金 | 401.00 | 89.00 |
银行存款 | 200,000.00 | 9,396.85 |
其他货币资金 | ||
合计 | 200,401.00 | 9,485.85 |
其中:存放在境外的款项总额 |
注:截止2021年12月31日不存在因抵押、质押或冻结等对使用有限制、存放在境外、有潜在回收风险的款项。
(二)预付款项
1.预付款项按账龄列示
账龄 | 期末数 | 期初数 | ||||
账面余额 | 坏账准备 | 账面余额 | 坏账准备 |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比例(%) | |||
1年以内(含1年) | 10,000.00 | 100.00 | ||||
1-2年(含2年) | ||||||
2-3年(含3年) | ||||||
3年以上 | ||||||
合计 | 10,000.00 | 100.00 |
2.账龄超过一年的大额预付款项情况本公司期末不存在账龄超过一年的大额预付款项。
(三)其他应收款
项目 |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应收利息 | ||
应收股利 | ||
其他应收款项 | 1,914,424.41 | |
合计 | 1,914,424.41 |
1.其他应收款项
种类 | 期末数 | 期初数 | ||||||
账面余额 | 坏账准备 | 账面余额 | 坏账准备 |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比例(%) | |
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其他应收款项 | ||||||||
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其他应收款项 | 1,914,424.41 | 100.00 | ||||||
单项金额虽不重大但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其他应收款项 | ||||||||
合计 | 1,914,424.41 | 100.00 |
(1)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其他应收款项采用余额百分比法或其他组合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其他应收款项
组合名称 | 期末数 | 期初数 | ||||
账面余额 | 计提比例(%) | 坏账准备 | 账面余额 | 计提比例(%) | 坏账准备 | |
并表关联方组合 | 1,901,283.96 | |||||
保证金、押金、备用金及职工借款组合 | 13,140.45 | |||||
合计 | 1,914,424.41 |
(2)按欠款方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的其他应收款项情况
债务人名称 | 款项性质 | 账面余额 | 账龄 | 占其他应收款项合计的比例(%) | 坏账准备 |
福州市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关联方往来款 | 1,901,283.96 | 1年以内(含1年) | 99.32 | |
福州市大数据产业基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押金、保证金 | 10,220.35 | 1年以内(含1年) | 0.53 | |
广州广电城市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 | 押金、保证金 | 2,920.10 | 1年以内(含1年) | 0.15 | |
合计 | 1,914,424.41 | 100.00 |
(四)其他流动资产
项目 |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待抵扣进项税 | 61,607.52 | |
合计 | 61,607.52 |
(五)固定资产
项目 | 期末账面价值 | 期初账面价值 |
固定资产 | 15,556.28 | 5,980.00 |
固定资产清理 | ||
合计 | 15,556.28 | 5,980.00 |
1.固定资产情况
项目 |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 | 本期减少 | 期末余额 |
一、账面原值合计 | 5,980.00 | 11,470.00 | 17,450.00 | |
其中:房屋及建筑物 | ||||
运输工具 | ||||
电子设备 | 5,980.00 | 11,470.00 | 17,450.00 | |
办公设备 | ||||
二、累计折旧合计 | 1,893.72 | 1,893.72 | ||
其中:房屋及建筑物 | ||||
运输工具 | ||||
电子设备 | 1,893.72 | 1,893.72 | ||
办公设备 | ||||
三、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合计 | 5,980.00 | 15,556.28 | ||
其中:房屋及建筑物 | ||||
运输工具 | ||||
电子设备 | 5,980.00 | 15,556.28 | ||
办公设备 | ||||
四、减值准备合计 | ||||
其中:房屋及建筑物 | ||||
运输工具 | ||||
电子设备 | ||||
办公设备 |
项目 |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 | 本期减少 | 期末余额 |
五、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合计 | 5,980.00 | 15,556.28 | ||
其中:房屋及建筑物 | ||||
运输工具 | ||||
电子设备 | 5,980.00 | 15,556.28 | ||
办公设备 |
2.报告期期末,无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
3.报告期期末,未发现固定资产存在明显减值迹象,故未计提减值准备。
(六)应付职工薪酬
1.应付职工薪酬列示
项目 |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 | 本期减少 | 期末余额 |
一、短期薪酬 | 61,402.13 | 22,575.61 | 38,826.52 | |
二、离职后福利-设定提存计划 | 3,351.00 | 2,871.00 | 480.00 | |
三、辞退福利 | ||||
四、一年内到期的其他福利 | ||||
五、其他 | ||||
合计 | 64,753.13 | 25,446.61 | 39,306.52 |
2.短期薪酬列示
项目 |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额 | 本期减少额 | 期末余额 |
一、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 56,881.69 | 18,055.17 | 38,826.52 | |
二、职工福利费 | ||||
三、社会保险费 | 1,548.60 | 1,548.60 | ||
其中:医疗保险费及生育保险费 | 1,513.80 | 1,513.80 | ||
工伤保险费 | 34.80 | 34.80 | ||
补充医疗保险费 | ||||
其他 | ||||
四、住房公积金 | 1,834.21 | 1,834.21 | ||
五、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 1,137.63 | 1,137.63 | ||
六、短期带薪缺勤 | ||||
七、短期利润分享计划 | ||||
八、其他短期薪酬 | ||||
合计 | 61,402.13 | 22,575.61 | 38,826.52 |
3.设定提存计划列示
项目 |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 | 本期减少 | 期末余额 |
一、基本养老保险 | 2,784.00 | 2,784.00 | ||
二、失业保险费 | 87.00 | 87.00 | ||
三、补充养老保险 | 480.00 | 480.00 | ||
合计 | 3,351.00 | 2,871.00 | 480.00 |
(七)应交税费
项目 | 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江海堤防工程维护管理费(防洪费) | 8,421.93 | |
印花税 | 510.20 | |
合计 | 8,932.13 |
(八)其他应付款
项目 |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应付利息 | ||
应付股利 | ||
其他应付款项 | 1,721.62 | 420.00 |
合计 | 1,721.62 | 420.00 |
1.应付利息情况本期无应付利息情况。
2.应付股利情况本期无应付股利情况。
3.其他应付款项
(1)按款项性质列示其他应付款项
项目 |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其他往来款 | 240.00 | |
员工代垫款 | 240.00 | 420 |
其他 | 1,241.62 | |
合计 | 1,721.62 | 420 |
(2)账龄超过1年的重要其他应付款本期无账龄超过1年的重要其他应付款情况。
(九)实收资本
投资者名称 |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 | 本期减少 | 期末余额 | ||
投资金额 | 所占比例(%) | 投资金额 | 所占比例(%) | |||
绿色金融(福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798,150.00 | 51.00 | 52,040.82 | 850,190.82 | ||
福州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766,850.00 | 49.00 | 1,050,000.00 | 1,816,850.00 | 49.00 | |
福州市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1,891,007.14 | 1,891,007.14 | 51.00 | |||
合计 | 1,565,000.00 | 100.00 | 2,993,047.96 | 850,190.82 | 3,707,857.14 | 100.00 |
(十)未分配利润
项目 | 本期金额 | 上期金额 |
上年年末余额 | -1,549,954.15 | -1,548,657.55 |
期初调整金额 | ||
本期期初余额 | -1,549,954.15 | -1,548,657.55 |
本期增加额 | -5,874.05 | -1,296.60 |
其中:本期净利润转入 | -5,874.05 | -1,296.60 |
其他调整因素 | ||
本期减少额 | ||
其中:本期提取盈余公积数 | ||
本期提取一般风险准备 | ||
应付普通股股利 | ||
转增资本 | ||
其他减少 | ||
本期期末余额 | -1,555,828.20 | -1,549,954.15 |
(十一)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项目 | 本期发生额 | 上期发生额 | ||
收入 | 成本 | 收入 | 成本 | |
主营业务 | 9,357,634.54 | 9,119,168.23 | ||
其他业务 | 67.75 | |||
合计 | 9,357,702.29 | 9,119,168.23 |
(十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1.管理费用
项目 | 本期发生额 | 上期发生额 |
职工薪酬 | 64,753.13 | |
折旧与摊销 | 1,893.72 | |
业务宣传费 | 18,000.00 | |
业务招待费 | 1,446.00 | |
公杂费 | 25,095.18 | 1,163.00 |
水电费 | 4,036.62 | |
其他 | 15,678.44 | |
合计 | 130,903.09 | 1,163.00 |
2.财务费用
项目 | 本期发生额 | 上期发生额 |
利息支出 | 98,908.77 | |
减:利息收入 | 349.28 | 1.04 |
加:手续费 | 210.00 | 156.00 |
合计 | 98,769.49 | 154.96 |
(十三)营业外收入
项目 | 本期发生额 | 上期发生额 | 计入当期非经常性损益的金额 |
其他 | 280.00 | 21.36 | 280 |
合计 | 280.00 | 21.36 | 280 |
(十四)现金流量表
1.采用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
补充资料 | 本期发生额 | 上期发生额 |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
净利润 | -5,874.05 | -1,296.60 |
加:资产减值损失 | ||
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 | 1,893.72 | |
无形资产摊销 | ||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 ||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 ||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
补充资料 | 本期发生额 | 上期发生额 |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 ||
财务费用(收益以“-”号填列) | 98,908.77 | |
投资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 ||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增加以“-”号填列) | ||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减少以“-”号填列) | ||
存货的减少(增加以“-”号填列) | ||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增加以“-”号填列) | -1,986,031.93 | |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少以“-”号填列) | 49,540.27 | 420.00 |
其他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841,563.22 | -876.60 |
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 | ||
债务转为资本 | ||
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 ||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 ||
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情况: | ||
现金的期末余额 | 200,401.00 | 9,485.85 |
减:现金的期初余额 | 9,485.85 | 16,342.45 |
加: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 | ||
减:现金等价物的期初余额 |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190,915.15 | -6,856.60 |
2.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构成
项目 |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一、现金 | 200,401.00 | 9,485.85 |
其中:库存现金 | 401.00 | 89.00 |
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 | 200,000.00 | 9,396.85 |
可随时用于支付的其他货币资金 | ||
可用于支付的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 ||
存放同业款项 | ||
拆放同业款项 | ||
二、现金等价物 | ||
其中: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 | ||
三、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 200,401.00 | 9,485.85 |
其中:母公司或集团内子公司使用受限制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
八、或有事项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本公司无需要披露的重大承诺及或有事项。
九、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本公司无应披露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十、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一)本企业的母公司有关信息披露格式如下
母公司名称 | 注册地 | 业务性质 | 注册资本 | 母公司对本公司的持股比例(%) | 母公司对本公司的表决权比例(%) |
福州市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福州 | 投资 | 50亿元 | 51.00 | 51.00 |
福州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福州 | 信息技术服务 | 10.95亿元 | 49.00 | 49.00 |
本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为福州市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本公司持股比例、表决权比例均为51%。
(二)本企业的子公司情况
序号 | 企业名称(简称) | 级次 | 企业类型 | 注册地 | 主要经营地 | 业务性质 | 实收资本(万元) | 持股比例 | 享有的表决权 | 投资额(万元) | 取得方式 |
1 | 福建海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2 | 1 | 福州 | 福州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0.00 | 100% | 100% | 0.00 | 1 |
注:企业类型:1.境内非金融子企业,2.境内金融子企业,3.境外子企业,4.事业单位,5.基建单位
取得方式:1.投资设立,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3.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4.其他
子公司于2020年12月29日取得营业执照,截止审计报告日2022年3月28日尚未投入资本金。
(三)本企业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
本公司无合营企业、联营企业。
十一、按照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应披露的其他内容
本公司无需要按照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应披露的其他内容。
十二、财务报表的批准
本财务报表已于2022年3月28日经本公司的管理层批准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