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发控制(000738)_公司公告_航发控制:2022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

时间:

航发控制:2022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3-03-29

中国航发动力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

2022年,公司董事会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等规定,认真贯彻落实股东大会的各项决议,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核心作用,围绕公司战略和年度重点任务,坚持聚焦主业、产融结合、规范治理,积极有效开展董事会各项工作,为公司经营质量和经济效益增长提供决策支持和组织保障。公司科研生产跑出加速度,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投关管理迸发新气象,规范治理呈现新格局,多措并举有力保障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和态势,切实维护了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提升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2022年,公司获得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人民日报》旗下全景网等多项行业内的优秀表彰。

第一部分 2022年工作回顾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4,164万元,完成预算目标510,000万元的96.89%,同比增加18.88%;实现利润总额79,449万元,同比增加33.37%;实现归母净利润68,840万元,同比增加41.18%。截止2022年末,归母净资产为1,116,757.11万元,同比增加

5.95%。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募投项目管理更加协同高效

一是统筹军工固定资产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双重管理要求,围绕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实施管理、日常监督管理三大环节,完善《募集资金及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全流程管理办法》,夯实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从申报、实施、验收、评价业务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二是结合募投项目实施单位跨地域多法人实际,着力加强上下联动的矩阵式团队建设、建立常态化协调推进机制等,及时发现和解决共性和个性问题,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敏感及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的政策研究与实践优势,保障募集资金使用及项目实施的合规高效。三是以可研为牵引,以满足上市公司长远产业发展需求与条件建设相匹配为前提,组织各项目实施单位综合研判年度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

量的约束条件,按照“急需先行、兼顾长远”的原则制定2022年募投项目投资计划,并细化到月度,形成项目实施和审计监督的管理基线。四是系统总结提炼了《军工上市公司精准利用社会资本提升核心能力的全流程管控投融资模式分析》,荣获“2022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该成果搭建了一套募投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体系,提出了一条统筹利用国拨资金和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开展军工核心能力建设的新路径,为军工上市公司解决国拨确权问题提供新思路。

(二)投资者关系管理获多方认可

持续完善开放、积极、常态化、高质量的投资者管理策略,有效推动了公司与投资者的互信共赢。一是丰富展示形式。董事长和总经理亲自出席,以现场和视频直播相结合的方式高质量召开年度业绩说明会,邀请“新财富”军工首席云主持,投服中心等嘉宾助阵,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专题制作年报PPT、年报可视化等多元形式创新解读方式,展示经营质量、突出投资亮点。二是拓宽沟通渠道和沟通对象。围绕资本市场结构性变化新格局,积极深化与监管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的互动,深交所、证监局主动甄选公司作为三季报稳市场、二十大成就展示单位;苏上协邀请公司在“空中讲堂”专题分享业绩说明会管理经验。公司积极克服不利影响畅通沟通渠道,有机融合传统渠道与新媒体方式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投资者交流,互动易网上咨询及时回复,有效满足了各类主体,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沟通需要。三是信息化赋能推动投关精益管理。深化IFIND、易董等工具应用,持续优化月度股东持股分析和舆情监控机制,持续迭代互动数据库精益管理,助力投资者交流目标清晰、内容精准、过程高效。

2022年度,公司再次成功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2021年报业绩说明会最佳实践”;荣获全景网“优秀IR团队金奖”和“机构友好沟通金奖”;军工首席分析师一致看好的点评推荐报告数量同比翻番;以国家队、机构股东和长期投资者为特征的股东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支持了公司市值健康波动。

(三)改革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一是改革三年行动顺利圆满收官。按照国资委高质量收官有关要求,全面梳理交付数量和质量,全面完成了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及各项具体措施。深入贯彻“两个一以贯之”,梳理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结合公司组织形式、治理模式、产业属性等运营管理实际,对以章程为核心的“1+N”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明确了各决策主体的审议程序与风险管理阀值;以优化董事选任程序为抓手,更加注重董事团队能力结构互补、专业经验多元,推动了董事会建设持续加强;进一步优化了

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和授权管理推动经理层高效行权履职。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主业更加聚焦、效益稳步提升、机制不断完善,为公司后续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二是开放合作的创新支撑作用更加稳固。构建产学研用开放合作网络,与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签订多项课题研究项目,与中科院兰化所、西北工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建立联合技术中心(UTC)或实验室,全面完成“陕西省空天动力燃油控制系统重点实验室”年度建设目标。坚持“两头在内、中间在外、关键在手”,根据专业分工与能力布局,进一步细化梳理非核心加工业务对外转移清单,非核心业务对外转移三年计划加速推进。与战略供应商签订了长期框架合作协议,针对供应链“卡点”,联合战略供应商开展产能提升、技术攻关,聚焦注重配套交付的可靠性,严把供应商寻源准入门槛,开发双流水供应商。

(四)公司规范治理体系持续完善

一是创新合规制度建设管理。以贯彻落实“合规管理强化年”为契机,聚焦上市公司内外部发展要求,探索确定合规与风控、法律、制度管理体系有机融合的路径、工具、方法,实现了组织融合、风险融入流程、合规义务融入制度。对标法律法规、党内法规、监管要求、行业规定识别决策层、执行层的合规义务,显性业务风险,实现外规内化,有序推进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持续完善,夯实公司健康发展的基石。二是构建大监督体系。董事会审计委员联合监事会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方法,研究、完善募投审计指南,建立违规案例库,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母子公司内审团队联动的方式按季度开展募投项目专项审计;积极加强与外审机构沟通,充分利用外审专业资源,针对内外部审计、检查等发现关键控制点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内外部审计监督效能,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三是推动信息披露质量管控持续提升。引进易董平台,实现决策流程信息化,提升“三会”议案审核效率。严格对标监管要求,以增强信息披露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导向,立足军工行业和公司特色,重点解析研发人才和资金投入、合同负债、毛利率等财务指标,精准传递公司高科技、稳增长价值特性,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高效助力。2022年,公司信息披露持续零差错,再次获评深交所信息披露A级、无锡市A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优胜单位。

三、董事会及董事规范履职情况

(一)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2022 年,公司董事会共召开了6次会议,审议通过34项议案,议案主要涉及公

司定期报告、预决算、年度利润分配、会计师事务所选聘、高管聘任、关联交易、募资使用等多项内容,议案表决通过率100%。

(二)董事会规范运作及董事履职情况

2022年,全体董事恪尽职守、勤勉尽责,以科学、严谨、审慎、客观的工作态度履行决策,及时贯彻股东大会的各项决议,有效完成股东大会授权开展的各项工作。围绕落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规范运作和业绩说明会等参加专题培训11项,对标监管新规持续提升履职能力与合规意识。利用珠海航展和董事会会议积极开展董事现场调研,促进董事直观深入了解主业产品和行业发展动态,组织就公司的科研生产、运营管理、募投项目推进等问题进行研讨,推动公司运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度,全体董事无连续两次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或缺席的情况,无被监管问询或处罚的情况。

(三)独立董事履职情况

2022年,全体独立董事能够按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工作规则》《公司独立董事工作制度》等规定,及时主动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信息,全面关注公司的发展状况,积极出席公司相关会议,对董事会审议的关联交易和聘请年审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事项,经认真核实后发表事前认可意见1次,独立意见5次,忠实勤勉的履行了股东大会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了独立董事的独立作用,为董事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专业保障。

(四)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履行职责情况

2022年,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严格按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各专门委员会工作细则,勤勉尽责,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和职能作用,为董事会决策提供了良好支持。

战略委员会围绕加快募投项目实施开展了专题研讨,强调强化募投项目计划的严肃性和执行力。针对前期投资率低,后续投资任务重的现状,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技术协议评审、招投标、合同签订和履约工作,力争工艺设备采购、建安工程建设均按年度实施计划完成实施。提名与薪酬考核委员会组织完善了董事和高管的选任程序,更加注重外部董事的战略思维、法治理念、市场意识和履职能力,推动董事团队能力结构互补、专业经验多元,完成4人次上市公司董事及高管任免。审计委员会持续强化对内审工作的协调与指导,统筹内外审沟通联动,召开5次会议审议通过13项议案,有效确保了财务审计和内控审计工作质量,有力推动了公司运营风险防控。

(五)积极维护保障股东权益

一是规范执行股东大会决议。2022年董事会组织召开年度股东大会1次,临时股东大会2次,审议议案18项,会后及时贯彻落实了股东大会的各项决议。二是积极实施利润分配。2022年6月23日,公司董事会按照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关于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完成了分红派息工作:以公司2021年12月31日总股本1,315,184,001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分配现金股利0.45元(含税),即向股东分配利润总额为59,183,280.04元,剩余未分配利润496,471,298.78元转入下一年度。董事会规范履职,确保了股东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收益权。

第二部分 2023年展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公司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改革创新,夯实价值创造,创新价值传播,优化公司治理,推动主业核心能力持续提升,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齐头并进,全力保障航空发动机事业高质量加速发展。

一、发展形势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公司的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一是国家需求迫切,支撑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的挑战十分艰巨。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统筹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提出要如期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国防建设对加快新一代装备研发速度,加快现役装备能力升级,加快批产装备上量提出迫切需求。随着国防建设投入加大和装备升级换代,“两机”专项任务不断推进,军、民用市场配套规模持续增长,为公司科研生产带来新的挑战。

二是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尽快实现迎头赶上的挑战十分艰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交织联动、高速发展。世界航空强国加紧布局和推进航空动力前沿技术研究,并已形成先发优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持续对华孤立打压。目前,国内产业链还不够强健,社会化资源还相对有限,配套体系还不够完善,断供

风险依然很大。

三是宏观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资本市场监管要求持续提升。世纪卫生事件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横行,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各种不稳定、不确定、超预期因素积聚。国资委强调国有上市公司要切实担负起高质量发展主体责任,鼓励持续深化现代治理改革、激发企业动能活力。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聚焦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不断完善服务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本市场制度、机制和体系,号召国有上市公司积极探索加强估值管理。投服中心及机构投资者对参与公司治理的诉求和能力持续提升,规范治理监管要求持续提升。

二、2023年公司经营计划目标

2023年营业收入预算目标545,000万元,该目标为预计值,并非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

三、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聚焦主业,加速推进募投项目合规高效实施

一是组织开展募投项目推进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子公司能力提升需求和项目实施情况,客观剖析存在问题,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管理改进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深化与四家子公司五个募投项目建设的管理协同,加速推进项目实施,务实支撑主业长远发展。三是统筹募投总体建设目标和分批建设目标,确保募投项目实施过程高效合规。四是加强对募投项目和募集资金使用的定期审计监督。

(二)需求导向,以更广义的视角推动投关工作

一是固化定期业绩交流机制,充分展示经营价值。组织开好公司年度及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季度业绩交流会,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亲自参加,广泛邀请投资者参与,联合首席分析师聚焦行业发展趋势和价值亮点开展特色解读,形成良性对话互动;积极参加相关的上市公司集体业绩说明会;进一步丰富与分析师的双向沟通,适时参加券商策略会,邀请知名分析师座谈交流估值提升管理等;总结梳理年度业绩说明会看板与清单,提升业绩说明会召开质量和效率。二是优化管理机制,推动投关更加精益高效。结合投关管理实践,总结提炼公司投关管理理念模型;推行“一站式”标准化服务流程,优化与中小股东的沟通机制,加强制度类、关联交易类等股东大会议案的事前沟通,推动议案顺利过会;持续加强信息化技术在投关管理中的应用,实现新媒体时代投关管理高质量发展。

(三)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稳步推进改革专项任务。指导公司对标对表收官要求,以“质量双优”和“形神兼备”为导向,再审视、再检查,巩固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根据国资委部署,研究部署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对标管理等专项行动,开展行业调研,加强行业改革典型成熟案例研究。二是狠抓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实施。加强高质量发展工作组织保障,压实管理责任,统筹协调解决方案落实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根据国资委要求,进一步梳理问题、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建立公司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做好分年度目标的分解落实,强化对方案落实情况的跟踪督促、考核评价,确保工作落地落实。三是持续做好董事履职保障工作。加强信息系统使用,提升信息工具对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管理的支持效能;聚焦监管新规和公司高质量发展,组织内外结合的专题培训;制定专项履职预算,加强重要经营信息的通报管理,专题调研、现场研讨、科研生产管理提质等多措并举,保障董事科学决策,尤其是充分发挥外部董事对合规运营的指导和监督职能。

(四)规范治理,夯实大合规监督体系

新形势下,公司治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公司将对标资本市场和国资委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持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决策清单和治理制度。持续加强董事会自身建设,严格董事会的授权管理和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监督。不断健全和完善风控制度体系,加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确保内部控制各项要素良好规范运行。持续开展规范运作专项检查,根据需要邀请保荐机构和外部审计机构,确保关联交易管理、大股东行为规范、重大交易、募集资金管理、社会责任等各方面不发生监管风险。

(五)完善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新活力

持续完善基于专业规划的技术、管理、技能专家人才队伍体系,加强年轻技术人才储备,着力在核心专业领军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新成效。加大高层次人才引培力度,实现人才队伍建设与公司战略发展协同发力。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持续提升核心骨干员工薪酬待遇。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劳动用工效能和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持续加大奖励激励力度,不断激发人才活力。

(六)巩固优势,持续提升信息披露质效

公司董事会将进一步聚焦信息披露质量,以合规性为前提,牢固树立底线意识,

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坚持简明清晰、通俗易懂,做好以关联交易、ESG、财务报告等为重点的强制性信息报告管理,同时加强与运营相关的主动性信息披露管理,严格落实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 对尚未明确的预期注意规范风险提示,优化官网,助力拓宽公司相关信息的查阅渠道,在“质”与“效”上持续下功夫,保障投资者更好的获悉公司经营成果、财务状况、重大事项及风险因素等所关切的重要信息,切实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2023年,全体董事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领导全体员工,胸怀“国之大者”,紧紧抓住当前的窗口期和有利条件,以斗争精神迎接新挑战,秉承初心、赓续荣光,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找准政策发力点,夯实关键支撑点,聚焦服务增值点,持续提升公司产业核心能力、规范治理能力、风险防控能力,争当专业优势明显、质量品牌突出的航空发动机专业化领航上市公司,为推动如期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加快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航发动力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年3月28日


  附件: ↘公告原文阅读
返回页顶

【返回前页】